郎學慧
貴州省清鎮(zhèn)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551400
消化內鏡檢查中患者焦慮和疼痛程度的評估
郎學慧
貴州省清鎮(zhèn)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551400
目的:對消化內鏡檢查中患者依從性及疼痛程度進行研究與評估,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方法:選取100例行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資料,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的焦慮和疼痛、不適程度進行評估,并記錄其圍檢查期的血壓、脈搏。依據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既往檢查史、焦慮程度、內鏡醫(yī)師的操作經驗及檢查項目進行分組研究。結果:內鏡檢查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疼痛和不適。SAS總分平均(31.50±8.47)分,高于國內常模(29.78±10.07)分,女性比男性焦慮程度高(P<0.0001),高中文化程度的焦慮程度最高(P =0.026)。胃鏡檢查以不適為主,尤以插鏡時為甚;腸鏡檢查則既有疼痛又有不適,尤以檢查時為甚。女性比男性疼痛、不適程度高(P <0.01或 P<0.05);年齡越小不適程度越高(P <0.01);焦慮程度高的患者疼痛、不適程度高(P<0.01或P <0.05);檢查醫(yī)師操作經驗越少的患者疼痛、不適程度越高(P<0.01);腸鏡檢查比胃鏡檢查的疼痛、不適程度高(P<0.01)。結論:性別、年齡、檢查項目、焦慮程度是患者依從性影響因素,性別、檢查項目、焦慮程度是疼痛程度影響因素。對于特殊患者、特殊部位檢查患者以及高?;颊叩葢o予個體化干預。
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焦慮;疼痛程度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內鏡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消化道疾病診斷的常規(guī)手段就是消化內鏡檢查。但是內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會給患者帶來程度不同的負面影響,調查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焦慮、疼痛、不適反應,分析其可能的影響因素,選取本院消化內鏡檢查的100例患者的資料,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筆者所在醫(yī)院100例行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資料,其中男88例,女12例,年齡28—72歲,平均(48.40±5.10)歲。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和疼痛、不適程度進行評估,并記錄其圍檢查期的血壓、脈搏。依據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既往檢查史、焦慮程度、內鏡醫(yī)師的操作經驗及檢查項目進行分組研究。
測量記錄患者術前1h、術前5min及術畢時的心率、血壓變化。采用狀態(tài)-特質性焦慮調查表中的狀態(tài)焦慮分量表(20項)來評估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每一項進行1—4級評分,1級為幾乎沒有;2級為有些;3級為中等程度或是經常有;4級為非常明顯或幾乎總是如此。然后算累加分,得分范圍 20—80分,反映焦慮狀態(tài)的程度。得分越高,焦慮越明顯。血壓、心率及焦慮狀態(tài)在術前1h和術前5min開始進行,均在5min內完成。
所有數據采用 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內鏡檢查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疼痛和不適。SAS總分平均(31.50±8.47)分,高于國內常模(29.78±10.07分),女性比男性焦慮程度高(P<0.0001),高中文化程度的焦慮程度最高(P=0.026)。胃鏡檢查以不適為主,尤以插鏡時為甚;腸鏡檢查則既有疼痛又有不適,尤以檢查時為甚。男23例,女9例,小于40歲67例,大于40歲33例,腸鏡檢查疼痛56例,胃鏡檢查疼痛44例。男24例,女10例,小于40歲69例,大于40歲31例,腸鏡檢查不適61例,胃鏡檢查不適39例。女性比男性疼痛、不適程度高(P<0.01或P<0.05);年齡越小不適程度越高(P<0.01);焦慮程度高的患者疼痛、不適程度高(P<0.01或P<0.05);檢查醫(yī)師操作經驗越少的患者疼痛、不適程度越高(P<0.01);腸鏡檢查比胃鏡檢查的疼痛、不適程度高(P<0.01)。
消化內鏡檢查是診斷消化道疾病的一項重要手段。消化內鏡檢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應激源,導致患者出現程度不同的身心不良反應。盡管內鏡檢查已經成為臨床常規(guī)檢查,且越來越多醫(yī)院開展了檢查中實施麻醉干預,但還是會對檢查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消化道內鏡檢查對于患者來說,既是患者迫切希望的,同時內心又對檢查有恐懼感,其作為一種應激源導致患者產生以焦慮為代表的心理應激反應。檢查前多數患者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應激反應,精神緊張、植物神經活動及條件反射作用均可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肌緊張度上升等表現。因此,系統的心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等不良反應,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檢查,從而減少應激反應的發(fā)生,減少血壓和心率的變化,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順利完成檢查。大多數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情緒,醫(yī)護人員應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的疑問,術前準備階段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深呼吸等。使患者心情平靜,呼吸平穩(wěn),肌肉關節(jié)放松。檢查時進一步解釋、安慰、鼓勵,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從研究的情況來看,無論是胃鏡檢查還是腸胃鏡檢查均不可避免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包括心血管反應,對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甚至可能成為致命并發(fā)癥的誘因,并且還會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結合文獻和研究的結果來看,實施消化內鏡檢查一方面應該由有豐富經驗的內鏡醫(yī)生來負責全盤操作,盡可能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痛苦、不良反應。另外,對一些患者給予特別關注,能充分體現個體化干預,主要針對一些高?;颊?,譬如中老年女性,對疼痛有強烈不適應感或者敏感的患者;對涉及一些特殊部位檢查的患者,例如行腸鏡檢查和十二指腸檢查的患者,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尤其是一些有精神疾病、腸易激綜合征等的患者,選擇性地施行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反應,減輕患者的痛苦。在胃鏡檢查上,主要以鎮(zhèn)痛為主,合理使用清醒鎮(zhèn)靜和適當的監(jiān)測設備有助于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鎮(zhèn)靜相關并發(fā)癥一般是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若需要,適當處理需要有復蘇藥物,包括在所有內鏡操作場所準備復蘇劑和設備。與診斷性內鏡檢查相關的感染性并發(fā)癥是由操作本身或使用污染的設備所致。診斷性內鏡檢查中可能發(fā)生一過性菌血癥,較多見于治療性操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相對低。在非心內膜炎高?;颊撸缧陌昴ふr,細菌性心內膜炎或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十分低,估計為1/500—1000萬,可以選擇進一步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并在臨床應用。
[1]李雪,馮藝,劉玉蘭,等.消化內鏡檢查中患者焦慮和疼痛程度評估[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6,2(5):25-26.
[2]龐惠玲,何賽琴.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26(5):39.
[3]李雪,馮藝,劉玉蘭,等.消化內鏡檢查患者心血管反應及生理反應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6,5(5):32-33.
R473.5
A
1672-5018(2017)05-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