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梓琳
(沈陽農業(yè)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白鷺洲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對新農村旅游開發(fā)與保護的借鑒
白梓琳
(沈陽農業(yè)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白鷺洲旅游度假區(qū)坐落于開原市東南50公里處的黃旗寨滿族鎮(zhèn)增家寨村,與鐵嶺縣和清原縣相鄰。它處于丘陵地帶,屬于溫帶季風季風型氣候,水熱充沛,四季分明,依山傍水。這里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和省級白鷺自然保護區(qū),也是遼北地區(qū)唯一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和遼寧省首批生態(tài)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經過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fā)展,白鷺洲人民走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致富之路。本篇文章將對白鷺洲的新農村建設以及旅游開發(fā)的借鑒意義進行介紹,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地區(qū)發(fā)展具有自己本地特色的旅游業(yè),助力新農村發(fā)展,早日實現全面小康。
白鷺洲因每年3~11月份白鷺在此繁衍生息而得名。白鷺洲歷史悠久,古跡眾多,開原是建州女真部落與海西女真部落的分界,造就了白鷺洲兼容并包的滿族地域特色。據《開原縣志》記載清康熙皇帝東巡曾駐蹕于此,相傳還在這里納了一位妃子,并留下了康熙御井、安樂寺、鯽瓜臺等歷史遺跡,以及虬髯丈人的優(yōu)美傳說。傳說為康熙年間開原黃旗寨小北溝一位似道似仙人物,曾游歷全國名山大川,但就覺得還是家鄉(xiāng)——古稱夫余的開原好。一次吳地人沈坦若在游洞庭湖時遇到了這位虬髯丈人,鶴發(fā)童顏,仙風道骨,兩人一見如故。在斜風細雨之下,二人泛舟洞庭湖上,邊飲酒邊談玄道之學,甚是歡洽。一會兒來到鐘山岸邊,丈人請沈坦若上岸,見奇花異草,古樹祥云,真有不舍忘歸之感。臨別,沈坦若問丈人家住何方,丈人答是遼東開原人,并作《贈別》詩:
不羨夫余老此身,漫從河海寄修鱗。
知交若問行藏處,莫道虬髯是主人。
這個沈坦若后來去吉林,路過開原時還特意造訪了夫余黃旗寨小北溝。
白鷺洲民風淳樸,滿族風情濃郁,農家小院干凈整潔,滿八旗迎風招展。
中國的許多鄉(xiāng)村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通過不斷的發(fā)掘,既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也有利于鄉(xiāng)村旅游的開發(fā),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活環(huán)境。
白鷺洲空氣清新,水秀山明,成群的野兔山雞嬉戲期間。鳳地山龍山隔河相對,山上植被完好,珍禽靈獸穿梭,山下為大片濕地,魚蝦滋生,水草豐美。引來游人駐足觀賞,盡情享受天然氧吧,這里是鷺鳥的天堂,是國家二級珍稀禽類白鷺和蒼鷺“北方的家”。每年從驚蟄開始,一群群蒼鷺和白鷺,先后從南方爭相趕來,在此筑窩壘巢,繁衍生息。5000余只白鷺、蒼鷺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孵蛋、捕魚、飛翔、嬉戲,與人類和諧相處,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天氣轉冷之時,幼鷺已經長大,鷺群又從這里浩浩蕩蕩地飛向南方。
白鷺洲的人民將愛鳥護鳥深入到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樸素善良的家風,無論什么時候白鷺洲人民都不曾傷害他們心中的“神鳥”,村民看到受傷的幼鳥會將其帶回家中,治愈后放歸山林。20世紀50年代末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在全國上下熱鬧的開展,以鋼為綱的大煉鋼鐵運動同樣在增家寨村中豎起小高爐,為了煉出“鋼”,有人開始打起了白鷺棲息柞樹林的主意,但被大多數善良的村民們阻止了。這才保護了白鷺的天堂,留住了青山綠水,也留住了金山銀山。像白鷺洲擁有獨特自然資源的村子在中國還有很多,通過一定的發(fā)掘,并有計劃的開發(fā),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白鷺洲作為開原市重要旅游景區(qū),滿族聚居區(qū),除了充分開發(fā)鷺鳥棲息地,完善滿族農家旅游配套設施外,還將滿族的冰雪文化與東北地區(qū)冰雪文化相結合,打造遼北雪鄉(xiāng),發(fā)展冬季旅游,改變了農民在冬天“貓冬”的習慣,開展了滿族特有的冰嬉,冬捕,冰上垂釣,冰面龍舟等項目,讓農民在農閑的冬季也可以有可觀的收入,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北煅┑匾部梢源笥凶鳛?!
利用民俗文化旅游等多種元素,不斷豐富和充實文化內涵,打造富有東北地域和當地滿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目前,白鷺洲景區(qū)已建成“青年點”“御膳房”“白鷺人家”等旅游接待戶31戶,可同時接待120人住宿和200人就餐?!坝欧俊币詽M族風情為裝修特色,用歷史故事打造飲食品牌,如“馬娘娘御用黏糕”、用白鷺棲息的柞樹葉做的“特色黏耗子”“康熙凍梨”“滿族八大碗”以及特色風味農家菜肴,深受廣大游客喜愛?!扒嗄挈c”濃縮了中國特殊時期的歷史文化,是一代人的回憶,從室內到庭院裝飾裝修,全方位還原當時知青下鄉(xiāng)時的生活環(huán)境、使用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同時期的歷史文物,是典型的小歷史博物館,勾起了一段塵封的記憶,也成為了景區(qū)的一大亮點。
白鷺洲節(jié)會不斷,歡樂不斷。每年舉辦四場大型節(jié)會活動和一次愛鳥日活動。
3月份的“白鷺洲迎鳥節(jié)”,拉開白鷺洲旅游季的序幕,驚蟄節(jié)氣前后,白鷺陸續(xù)飛回,開始繁衍后代,迎鳥節(jié)可以讓游客一睹白鷺的優(yōu)雅與美麗。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在這一天,白鷺洲會舉行放生鳥類的活動,以及向河中放魚苗等活動,來維護白鷺洲的自然平衡。該活動也增強了人們愛鳥護鳥的意識。
此外還有6月份的“白鷺洲觀鳥節(jié)”,8月份的“白鷺之聲音樂節(jié)”,冬季的“白鷺洲紅紅火火過大年”等活動。通過一系列大型節(jié)會活動,白鷺洲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人們對鷺鳥的認知度進一步提升,愛鳥護鳥的意識進一步增強。
白鷺洲積極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把鐵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鐵嶺剪紙”“遼北滿族兒童游戲”兩個項目請進白鷺洲。傳承基地落戶增家寨,不僅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也讓游客可以近距離體驗鐵嶺市非物資文化剪紙傳承人精湛高超的剪紙藝術,有機會參與體驗“遼北滿族兒童游戲”等特色風情。景區(qū)活動豐富多彩,每年在不同季節(jié)會舉辦登龍山、鉆虎洞、滿族游戲、娛樂篝火晚會、冰上娛樂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薩滿舞表演。
作為二人轉發(fā)祥地之一的開原,已經將二人轉深深的融入到了這片黑土地中,白鷺洲將二人轉與當地滿族特色文化融合,成為游客喜聞樂見的項目。
白鷺洲還將本地的滿族秧歌舞蹈融入到鄉(xiāng)村旅游當中,成為又一個吸引游客的項目。讓游客參與其中,感受那一份質樸的快樂。
通過對白鷺洲開發(fā)旅游的分析,希望能夠對新農村的發(fā)展和建設提供借鑒,提高農村收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破解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