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媛
【摘要】愛與被愛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F(xiàn)在學生不是不愛、不是變得冷漠和殘酷,而是教育工作者在對他們進行愛的教育中,缺乏對他們內(nèi)心需求的重視和內(nèi)心情感喚醒的方法,只注重了形式上淺層的愛,而忽視了愛的深層次挖掘。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沒有關注被愛的主體的需求。本文主要旨在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發(fā),談談如何重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的能力。具體內(nèi)容如下。
【關鍵詞】掘池 愛與被愛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74-01
記得大約是3、4年前,湖南衛(wèi)視就推出一檔熱門的真人角色互換節(jié)目《變形計》,將目光聚焦在迷戀網(wǎng)絡游戲、逃學、狂熱追星、與父母關系惡劣等患有“現(xiàn)代病”的都市獨生子女身上,節(jié)目希望通過“換位”、“換環(huán)境”、“換父母”等方式來喚醒角色體驗者最美好的情感,達到教育體驗者的目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期,是一位教師媽媽和學生孩子的角色互換。教師媽媽在節(jié)目開始時,列出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多宗“罪”:不愛學習、不認真聽講、愛看小說甚至還早戀……。那么,教師媽媽變成了學生媽媽,她的表現(xiàn)會怎樣呢?是不是會像她平時要求學生那樣?事實上,學生媽媽上課也只能堅持30分鐘不開小差、對于自己不喜歡的課程上課竟然打起了瞌睡、沒有積極舉手發(fā)言、沒有按時交作業(yè)……等等。而這一切,都是她平時要求學生做到的。這位教師媽媽表示,通過角色互換體會到做一名學生也是不容易的,不是像她想像的那樣容易和簡單,要想成為一名老師眼中的“優(yōu)等生”更是不易。
記得,夏丐尊先生在《愛的教育》譯者序言中說過一番發(fā)人深思的話:“學校教育到了現(xiàn)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變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聞有人培養(yǎng)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于池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和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于無形。”
夏先生這句話說得實在是太好了。我們做教育就好像掘池,要抓住“關鍵和標準”。這個關鍵是什么呢?標準又是什么呢?
都說孩子的情感最純真、最無邪、最美好的,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周圍的老師都開始感嘆如今的孩子是那么難教、那么叛逆、冷漠和麻木:每天都會有學生和老師拌嘴;教室的地面上被扔了許多廢紙垃圾;每天都會有學生不交作業(yè);每天都會許多學生發(fā)生矛盾;誰誰誰又早戀了;誰誰誰又手腳不干凈了——于是,我們得出結論:現(xiàn)在的學生真的很糟糕,素質(zhì)每況愈下;現(xiàn)在的學生真是不懂愛,對老師和父母的教育,接受態(tài)度越來越差等等的結論。真是學生道德素質(zhì)變差嗎?真是學生在變得很“壞”嗎?這些行為真是他們“真心”所為嗎?恐怕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孩子們內(nèi)心的愛與情感未被喚醒,或者是他們內(nèi)心的的愛與情感被我們忽視。現(xiàn)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被愛、被照顧和被管理,卻沒有人教會他們在被關愛的同時也應該去關愛他人,在被管理的同時進行自我管理。
沒有引導之心,沒有掘池之理。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個疏漏,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圍著應試打轉,提著榮譽攀比,追著培訓趕場,無暇其他。而教師在班級管理上也理重于情,雖然學生可以被理說服甚至壓服,但終究缺乏情感上的認同,古人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做教育的關鍵應該更多考慮到被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充滿“情和愛”的過程,“情和愛”就是掘池的標準和工具。
既然,找到了“情和愛”就是掘池的標準和工具,在掘池中我們就有了好的方法了。以“情和愛”為標準,我們多洞悉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就知道他們到底需要是什么?反之,我們就知道要給予他們怎樣的關愛。
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被服務對象——學生。
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每天作業(yè)能少點,再少點。因為,我太渴望童年看到蜻蜓的舞蹈,耳邊充斥著蟬鳴和小朋友的歡笑;
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沒有那么多考試,沒有排名,沒有世俗的比較,讓知識學習的過程像流水般歡暢,讓獲得知識的過程變得無比快樂;
假如我是學生,在我的學習中,我希望老師能將知識變成一年四季中各種口味的果汁,讓讓我美美的喝下,或酸或甜或苦,沒關系,那就是最真實的味道,我定會回味無常;
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是我人生路上的好伙伴,和我探討冰為什么會融化、星星為什么會眨眼、1+2為什么等于3……哈哈,那將多么有趣;
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當我犯錯的時候,聽到的不是老師嚴厲的訓斥,而是委婉道來的話語……等等假如,你所有的假如都是水,為師所要做的就是“池”。
參考文獻:
[1]夏丏尊.愛的教育(小說)意大利亞米契司著. 1924.
[2]杜彩云;付光.教育與掘池. 內(nèi)蒙古教育,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