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英+鄭曉妮
【摘要】目的:探討比較教學法在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5級大專護理A班共51人為實驗組,B班共48人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比較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通過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的理論考試,比較2組的學習效果。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考試的優(yōu)良情況、成績構成、平均成績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比較教學法在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教學中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值得廣為推廣。
【關鍵詞】比較教學法 腦出血 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255-02
《內科護理學》既是各臨床學科的基礎,學好內科護理學,是日后進一步從事??祁I域護理的基礎,也是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基本要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腦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而腦出血與腦梗死患者也越來越多。在以往的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法,即:理論講授輔以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改善這種學習及教學現(xiàn)狀,筆者開展了比較教學法應用于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的研究,以探索其具體應用及觀察其教學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我校2015級大專護理專業(yè)學生99人為研究對象,其中A班為實驗組,共51人,B班為對照組,共48人。
1.2方法:2組學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師任教,課時數(shù)亦相同。在入校分班時已將其基礎成績分成若干個分數(shù)段,按分數(shù)分班,故排除了基礎成績的影響。2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腦出血與腦梗死采用比較教學法。對照組腦出血與腦梗死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即:講授法+多媒體教學,通過理論考試,比較2種教學法的效果。實驗組腦出血與腦梗死內容采用比較教學法,從發(fā)病年齡、起病狀態(tài)、全腦癥狀、意識障礙、神經體征、CT檢查、腦脊液等方面通過表格將兩個疾病對比學習。教學效果評價:2個班級的學生在腦出血與腦梗死考試時,使用統(tǒng)一命題的試卷,統(tǒng)一考試時間,統(tǒng)一閱卷,統(tǒng)計2個班級的得分作對比分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考試成績對比見表1
3.討論
3.1 比較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著重體現(xiàn)教學內容間異同關系的教學方法。運用比較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教學內容既有相關性、相似性,又有相差點、相異點。相同是比較的基礎,相異是比較的結果。
3.2 比較法分為三個類型:
①求同比較:這是將相同的知識,或性質相似的材料放在一塊加以比較,使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②求異比較:事物之間存在著差異,這是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找出疾病之間的差異。在教學實踐中,求異比較是大量的、經常的、廣泛的,其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求同比較。醫(yī)學教育中,常常從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診斷、治療、護理等方面尋找差別。
③相似比較:從思維形式看,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分屬于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而相似比較則介乎二者之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似與不似之間找出事物的細微差別,的確有相當難度。但是,從教學實踐來看,成功的相似比較,往往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同時也顯示出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把一些模棱兩可的東西辨析清楚了,學員掌握知識就更加準確了[1]。
本研究顯示在腦出血與腦梗死教學中,比較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春雨,馮國雨,麻忠文.比較教學法在航空理論教學中的實踐.科教導刊[J],2015(1):38-39.
作者簡介:
郭大英(1970年-),女,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本科,專業(yè)方向:心血管內科臨床及教學。
鄭曉妮(1980年-),女,主任護師,本科,專業(yè)方向:護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