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省志
2017年9月中,蘋果公司悄悄更新了《App Store審核指南》,取消對部分打賞征收“蘋果稅”,也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輿論紛紛表示,蘋果向中國“屈服”了。
所謂“蘋果稅”,指在App Store中出售應用,或者在應用內提供付費服務供消費者購買,所得到的收入都需要向蘋果公司交納30%的提成。這個規(guī)則其實一直就有,也是讓應用開發(fā)者們對蘋果又愛又恨的主要原因。愛是因為蘋果龐大的市場占有率和極高的用戶黏性,可以讓開發(fā)者的應用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恨則出于蘋果的霸道。依靠其硬件、軟件服務一體的“生態(tài)圈”所建立的市場優(yōu)勢地位,蘋果公司對通過其應用商店提供應用單方面制定了極為苛刻的規(guī)則,稍有不合,就可能會被“下架”,即使能順利上架,如果有收入,還要被收取高額的“蘋果稅”。
也曾經有人對蘋果提出質疑。2015年,Spotify等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向美國聯(lián)邦公平貿易委員會指控蘋果公司利用對iOS內容服務商“抽成30%”的手段,給自家的Apple Music提供競爭優(yōu)勢,打擊對手。這一指控目前還沒有下文。
而“蘋果稅”在中國引起廣泛關注則是今年6月蘋果宣布對微信等應用內的“用戶打賞”必須通過“應用內購買”,適用蘋果稅?!坝脩舸蛸p”作為中國內容創(chuàng)業(yè)潮中出現(xiàn)的獨特現(xiàn)象,是不少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的重要收入來源,憑空被人收去三成,引起了這一群體的極大不滿,紛紛發(fā)聲譴責蘋果公司“攔路搶劫”。
而擁有近9億月活躍用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內容分發(fā)平臺的微信,則采取了抵制的態(tài)度,直接在iOS版微信中取消了打賞功能。這一度在中國引起了“蘋果和微信如果只能選一個,你選誰”的難題。但是當時的輿論并沒有引起蘋果公司的任何反饋聲音。
就在大家以為木已成舟,甚至漸漸適應了的時候,蘋果公司竟然悄悄修改了規(guī)則,允許部分打賞行為不通過“應用內購買”機制,不收取“蘋果稅”。得知消息,中國的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們額手相慶,歡呼蘋果向中國“屈服”了,也有人將其歸功于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幾天前和蘋果CEO庫克的秘密會面。
其實,真正讓蘋果“屈服”的,還是市場。作為智能手機鼻祖的蘋果,雖然在歐美市場仍然占據(jù)著數(shù)一數(shù)二的市場地位,但在中國大陸,由于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手機的崛起,蘋果的市場份額一路下滑,今年2季度僅僅以8.2%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5。正是因為銷量和營收不斷下滑,使得蘋果垂涎中國如火如荼的內容創(chuàng)業(yè)市場,試圖通過“蘋果稅”來分一杯羹。但人算不如天算,這一招惹了眾怒。
正是因為在中國大陸市場上,iPhone手機已經只占有一小部分,消費者還有眾多的安卓系手機可以選擇,也正因為如此,用戶黏性比蘋果更大的微信才有底氣抵制蘋果,畢竟在中國大陸,你可以不用蘋果手機,但無法不用微信。
今年6月蘋果開始對打賞收取“蘋果稅”,僅僅3個月后蘋果公司就修改了政策,這一新政可謂“短命”。這背后,是中國市場的力量。不過,蘋果對打賞不收取“蘋果稅”是有條件的,收受者必須100%獲得贈予額,即蘋果不抽成,蘋果之外的第三方也不能抽成,也就是說,微信、微博這樣的平臺也不能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