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clb
昂船洲開放不容錯過
“走,到香港去!到昂船洲去!”當?shù)弥约耗軌蚯巴愀?,參加駐港部隊的年度開放日活動時,距離開放日舉行的具體日期已經(jīng)不足一周。
2017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開放日活動注定“眾星云集”。無論是作為一個當代中國人,還是作為一個裝備愛好者,這次的開放日絕對不容錯過!
一來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0周年的“大慶”日子。駐香港部隊近年剛剛隨著我軍國防建設發(fā)展水平換裝了不少新裝備,056型輕護艦、高精狙這些“明星裝備”自不必說。全新的074改進型登陸艇,加裝了態(tài)勢感知裝備的92式輪式裝甲車更是現(xiàn)階段只能在香港見到的“限定版”。如此機會肯定能夠見到。更何況,駐香港部隊的對外開放活動本身,早就“名聲在外”。無論是不是軍迷,都應該在“有生之年”去一次。
二來2017年7月“遼寧”號航母編隊也到訪香港。除了能登上航母,編隊的其他屬艦應該靠泊昂船洲。也就是說,拿到昂船洲的開放日入場券,除了能看到前述的056和92式輪式裝甲車,應該還能親眼看到并登上我們自己的防空驅逐艦和導彈護衛(wèi)艦!
至于航母,由于“遼寧”號的尺寸顯然不適合靠泊到昂船洲的港池里,所以肯定會系泊在維多利亞港的西側。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很簡單,第一維港的東口是鯉魚門,那里只有幾百米寬,航母不適合從那里通行。第二靠泊于昂船洲的西側,有利于安保以及參觀人員從中環(huán)碼頭搭乘輪渡的航行路線。如果航母系泊在港島以南,則需要讓登艦參觀的社會人士航行較久時間。如果系泊在昂船洲以西的坪洲水域,則離昂船洲基地較近,利于平日駐扎在這里的海軍艦艇大隊艦艇與特區(qū)政府的公務船從旁提供保障。若是天氣好,從昂船洲極可能用肉眼看到304.5米長的“遼寧”號!
然而獲得開放日的門票可不容易。雖然門票是通過公開領取的方式就能取得,而且開放日的前兩天共計有36000個名額,但這些名額不全是昂船洲營區(qū)的。憑往年的新聞報道判斷,無論是昂船洲,還是石崗與新圍,每個營區(qū)的開放內容都不一樣,且都是一票難求。據(jù)今年的報道,幾處開放日的放票現(xiàn)場都有為了領票提前一晚甚至兩晚“扎營”排隊的軍迷朋友。
這就是帶有歷史價值的機會!有票?還等什么,走吧!
開放日程
本次的駐香港部隊的開放活動共有3天的正式日程。包括昂船洲在內的駐香港部隊的多處營區(qū)于7月8日、9日進行針對普通觀眾的開放;10日進行針對團體觀眾的開放。事后經(jīng)過筆者親身體驗,這三天的開放活動內容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以遼寧艦編隊訪港為主要關注點,編隊在港則基本有5天的日程。其中7月7日上午,遼寧艦從港島南面赤柱對開海域駛入維港,當日中午編隊完成停泊作業(yè)。編隊3艘屬艦靠泊昂船洲基地碼頭。7日下午,安排一部分香港當?shù)鼐用窈陀嘘P機構代表進入昂船洲基地,舉行了對航母編隊的歡迎儀式并登上屬艦參觀。7日晚上,遼寧艦上舉行招待會,招待特區(qū)政府官員、立法會委員和相關人士。
7月8日至10日,編隊在兩處地點(坪洲水域與昂船洲)接受觀眾登艦參觀。
7月11日上午,在昂船洲基地內舉行部分香港居民與有關機構代表對航母編隊的歡送儀式。當日白天,航母編隊起錨,分兩路駛離香港。
到達香港
筆者是在7月7日當天中午乘坐港龍航空的班機從北京趕到香港的。出發(fā)前,我已經(jīng)得知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前一天駛過了臺灣海峽。也就是說,當天的航班上,如果運氣好,自己能夠直接看到編隊在水面上!
當飛機從港島南邊進入赤鱲角國際機場的進近航線時,我及時掏出了隨身攜帶的小望遠鏡。透過左側舷窗,維港東頭筲箕灣避風塘里的漁船,九龍的水泥森林,如同明信片上的畫面接連進入望遠鏡的視野。昂船洲就在九龍半島的西邊,葵涌碼頭的南側。在關于航班航線能否經(jīng)過昂船洲上空的憂慮中,筆者看到了門吊林立的葵涌碼頭,這時一片低空云卻不知趣的遮住了我的視線。
應該在空中是看到不到昂船洲和編隊泊地了吧?雖然望遠鏡不敢放下,但心中已經(jīng)這么想了。就在這時,飛機突然越過了那片云,舷窗下的景物左側已是昂船洲大橋,右側就是藍巴頓海峽上的漁船了。
錯過昂船洲的港池了!就在筆者感到一絲失落之時,一個反射著正午陽光的灰白色龐然大物,突然占據(jù)了我的望遠鏡視野。
看到了!我們的遼寧艦!就在那兒!
馬上確認位置,在坪洲綠島的北側,航母已經(jīng)下錨,看來編隊已經(jīng)完成停泊了。
顧不上欣賞赤躐角機場停機坪云集的4發(fā)客機了。筆者根據(jù)剛才的觀測情報馬上開始制定下面幾天參加開放日與“圍觀”航母的計劃。
由于拿到的是9號與10號兩天昂船洲基地的門票。所以筆者有充足的時間先從住地尖沙咀搭天星小輪到中環(huán),再坐中環(huán)3號碼頭開往愉景灣的渡輪“圍觀”遼寧艦一眼。接著用8號參觀了香港海防博物館。
進入昂船洲
昂船洲位于九龍半島的西部,位于青衣南邊,長沙灣西側的這座因填海而“由島變半島”的海防重地,緊鄰著可以看到10萬噸級集裝箱船的葵涌碼頭。然而從九龍市區(qū)出發(fā),無論乘坐香港地鐵的荃灣線還是西鐵線,都沒有直達的車站。通過觀察地圖,可以發(fā)現(xiàn)昂船洲基地有兩個營門,一個是東側緊鄰香港特區(qū)政府船塢的、昂船路上的營門(這里有一個巴士站)。另一個是西側位于志昂路盡頭的營門(這條路上平日沒有巴士站)。
根據(jù)開放日門票上的文字,參觀者應當從志昂路的營門進入營區(qū)。由于聽聞開放日活動人會比較多,盡量早到比較有利。所以筆者決定早于票面上的開放時間兩個多小時到達志昂路的營門門口。
到了!第一個到的!
終于到昂船洲了!志昂路的營門后面就是港池的指揮塔,透過朝陽下的營門,052C和052D就在柵欄后面呢!編隊屬艦果然也在這里!
正在我對營區(qū)里的052防空艦露出來的剪影發(fā)呆之時,負責檢票的駐香港部隊海軍老班長笑呵呵的拍了我一下。用標準的普通話說道:好看吧?都能上去看的,趕緊來排隊吧。一會兒就人多了。
我趕緊回到門口,排上了尚只有幾個人排起的隊伍。就在這陣功夫,身后的志昂路上,來自香港警察九龍城警區(qū)的一輛斯賓特巡邏車已經(jīng)開到門口,幾位警員也開始搭建起隔離帶。
不一會兒就開始檢票了。根據(jù)駐軍規(guī)定,昂船洲基地開放日活動可以攜帶攝影攝像器材和食品入營,但關于隨身攜帶的印刷品則有一定限制。任何與開放日活動無關的宣傳品是不能夠帶進營區(qū)的。在向負責安檢的士官解釋了筆者隨身攜帶的《兵器》雜志內容后,我便順利地進入到營區(qū)。
從志昂路進入昂船洲基地,首先會經(jīng)過用于港池調度指揮的高塔,向里走左手邊的建筑就是駐香港部隊海軍艦艇大隊的機關大樓,正前方的足球場就是用于開放日活動中舉行升旗儀式與各項演示的區(qū)域。而在右手邊鐵絲圍墻后的港池邊,就是昂船洲基地的海軍碼頭了。
由于無法按捺自己對于052D的興趣,我沒有先前往足球場的主席臺區(qū)域,而是直接右轉上了碼頭。只見尚不太熾烈的陽光下,北面泊位靠近門口的西側系泊著一艘嶄新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在她后方的東側系泊著的是一艘054A型導彈護衛(wèi)艦。向繼續(xù)向右手看,港池西面泊位上由北至南分別靠泊的是一艘第二批次052C型導彈驅逐艦和一艘056型導彈護衛(wèi)艦!
在港池北面碼頭上,還有三組陸軍裝備展示區(qū)。在052D艦首旁,駐香港部隊陸軍部隊的兩種92式輪式裝甲車與全新列裝的猛士裝甲突擊車、猛士全地形突擊車以及特戰(zhàn)挎斗摩托正“昂首列隊”等待著參觀者。在92式輪式裝甲車對面的碼頭空地上,還有一列長長的遮陽棚,走近一看是駐港部隊陸軍部隊的幾乎全部型號步兵武器,而且可以觸摸體驗操作!
最遠處的區(qū)域則是多種不常見的后勤保障車輛。
“銀川”號——052D型導彈驅逐艦
對筆者而言,本次昂船洲開放日活動的主角無疑就是舷號是175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了。這不正是著名的新一代“銀川”號么!(上一代銀川艦,就是那條如今被運到銀川市成為博物館的051型107艦)。據(jù)說8日的開放中就算是大雨之下,也有相當多人在為能夠登上這艘剛剛入役不久的新銳驅逐艦而排出長隊。
由于來得早(登艦最早9點開始),我便在艦尾的登艦舷梯旁等候了約莫半個小時。期間,不少操著天南海北口音漢語的同好們都在這里聚齊了。說著廣普的香港軍迷向大家展示著前一天登上遼寧艦獲得的紀念品。臺北口音的軍迷積極地表達著對“中華神盾”的好奇。筆者身旁的山東腔軍迷則幽默的給大家講起了如何在青島拍攝軍艦,然后怎么去啤酒街。一旁陪同家屬來參觀的海軍干部則坦率的為一位香港老人解答著驅逐艦與護衛(wèi)艦的區(qū)別。
隨著負責引導的戰(zhàn)士們結束后甲板的工作會,向軍旗敬禮后下到舷梯下面,登艦參觀的時間到了!
“請大家注意,艙內請不要拍攝。艙外合影請注意安全!中國海軍銀川艦,歡迎大家!”隨著負責舷梯的引導的中尉清晰的介紹,參觀活動正式開始。
走上舷梯,踏上甲板之時,筆者馬上立正向艦尾的軍旗敬禮,并向帶有艦徽的武裝更致意!這是傳統(tǒng)的海軍禮儀。
從艦尾上“銀川”號,可以看到直升機平臺上停放有一架直9反潛型直升機。在起降平臺上可以看到我軍標配的直升機助降裝置。這種裝置自上世紀末引進,并于051型驅逐艦首艦105艦上開始安裝。該裝置的存在,可謂是不少人對于直升機著艦“不容易”認知的最直觀來源了。令筆者頗為意外的是,在直升機起降平臺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活動零件,這很可能是一部小型升降機。這種設置并非所有驅逐艦的直升機起降平臺都能看到??上C庫的蓋板已經(jīng)放下,并不開放參觀。但通過仔細觀察甲板建筑尾部墻體上的起降指揮位置,光學助降指示裝置,射頻助降設備的配置,可以看到052D在航空裝備的安排上,基本沿承了052B級以來我軍新一代水面作戰(zhàn)艦艇的設計風格。
進入右舷主甲板通道后就是禁止攝像的區(qū)域了。這里參觀者會首先看到工作艇施放的戰(zhàn)位,并會看到舷墻上工作艇施放口可以向上卷起的蓋板卷揚機構。另一側,可以看到用于損管的該層與下一層甲板的艙室布局圖。向艦首方向前進,右側會依次看到位于前方艙位的三聯(lián)裝輕型魚雷發(fā)射裝置,一些作業(yè)艙室。而懸掛著一些艦內宣傳展板的左側艙室內,則依次是后部垂直發(fā)射裝置,主煙道,主機進氣道所在的結構區(qū)域。奇妙的是,在艦體中部,參觀者還會遇到一臺處于工作狀態(tài)的自動售貨機,里面放滿了大陸生產的零食與飲料。正當與筆者一同參觀的香港市民掏出人民幣,企圖在這臺機器里買個“紀念品”時,一旁引導的175艦戰(zhàn)士及時勸阻了他。根據(jù)駐軍法規(guī),軍營區(qū)域內駐軍不對香港市民提供有償服務。雖然這里是艦上,但是也應該避免這樣的行為。
再向前行進,穿過艦橋下方的左右樓梯,就來到了通往前甲板的艙口。這時可不要被艙門外垂直發(fā)射裝置的出現(xiàn)而對艙內最后部分的細節(jié)漫不經(jīng)心。在艙內的行進之時,筆者看到了多個分艙段設置的消防裝備儲存點位。在艦橋下方,因為人流停下,我得以仔細觀察這些滅火器材。它們的堆放十分整齊,艦內的有線通話裝置設計也十分簡潔。
來到前甲板,同樣不能直奔甲板上的武備。只要一回頭,就能看到位于艦橋正面下方刻有廠家名稱與完工日期的銘牌。哇,新一代銀川艦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廠造的,完工于2016年!
在前甲板上有著8彈位新型通用垂直發(fā)射裝置4個單元。加上后部艦體內的4個同樣單元,該艦共有64個發(fā)射彈位。該發(fā)射裝置現(xiàn)階段可以實現(xiàn)艦空導彈和反艦導彈的共架發(fā)射。它的彈位口蓋是類似于MK41的方形,但上方結構中確實沒有明顯的泄壓通道口蓋。
再往前走就是^人052D型起“回到”我軍艦艇甲板上的,我國自研的新型單管130毫米主炮。在炮塔上的銘牌上標識為H/PJ45A-130-1。這是一款我國白行設計制造的艦炮。根據(jù)展板介紹,該炮可以執(zhí)行反水面目標、對岸轟擊、以及防空反導任務。
站在銀川艦的前甲板,可以很好的看到該艦艦橋前部安裝在艙外的主要電子設備。如新型的國產相控陣雷達,筆者仔細觀察了許久,確認這個雷達的天線外罩真的是平的。
這時,碼頭北側的足球場內傳來了軍歌的聲音!遠遠望去,伴隨著軍樂隊的伴奏,三軍儀仗隊正護衛(wèi)著軍旗進入開放日活動現(xiàn)場!少頃,國歌響起。不遠處的旗桿處,一面五星紅旗正在冉冉上升。筆者沖著那個方向站定,此刻我真的站在我們最新的驅逐艦上看升旗!那一刻,自己突然感慨萬千,關于這方土地,這支軍隊,這艘戰(zhàn)艦,可以說的故事真的太多了。然而就在自己隨著軍艦的搖擺,遠遠望著國旗升起的時候,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惠州”號——056型導彈護衛(wèi)艦
關注今年人民軍隊進駐香港20周年系列報道的朋友都會對駐香港部隊的596艦很熟悉。作為駐香港部隊海軍艦艇大隊主戰(zhàn)裝備“由艇到艦”的標志,596“惠州”號護衛(wèi)艦近年來在新聞報道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2017年7月,駐香港部隊的兩艘056型護衛(wèi)艦都在香港,只不過一艘在坪洲水域的遼寧艦身邊擔任警戒任務。根據(jù)筆者“圍觀”遼寧艦時的觀察,在港池外的那艘是597“欽州”號,那么此刻在昂船洲開放的就肯定是596艦了。
走下“銀川”號后,筆者見1 52艦下等待登艦的人流大概有1000多人(此時175艦前排隊的人數(shù)則有不少于3000人),便決定走到相對更遠的泊位上去看056。通過搭在前甲板的舷梯,筆者快步登上了這艘駐香港部隊的第一條護衛(wèi)艦。這不是筆者第一次親眼見到056,但實際登艦后,還是感到這艘艦原來這么小。其實056的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但由于她身邊靠泊著兩艘不同批次的052型導彈驅逐艦,這種大小的對比就更顯著了。雖然個頭小,但056還有個特點,那就是自動化程度高,艦員人數(shù)少。據(jù)報道該艦的艦員大致小于100人。這與上世紀的舊型號護衛(wèi)艦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前甲板,筆者看到了該艦的H/PJ26A型76毫米主炮。這型主炮也是我軍新一代護衛(wèi)艦的標配了。仔細觀察這門艦炮,你會發(fā)現(xiàn)在炮管上也有一具校射雷達天線。
參觀完“惠州”艦的前甲板,筆者便從駕駛臺下的艙門鉆入了艦體。經(jīng)過掛有該艦概況介紹的通道后,筆者得以從駕駛臺后方的樓梯登上上一層甲板。從這里出來就是駕駛臺后方的艙口,出到艙外正對著的就是左舷01甲板的H/PJ17型單管30毫米艦炮。在這里參觀者可以盡情觀察這門我軍新一代低成本副炮的操作面板。抬頭便可以觀察056型相對簡單的桅桿和其上的各種設備。向艦尾行進,會首先遇上一具9聯(lián)裝干擾彈發(fā)射裝置,這具裝置的外形設計令人想起美軍的MK36,但是尺寸和細節(jié)都與后者不同。作為裝備愛好者,近距離接觸到這類裝備的機會不多。
再往后就是兩具雙聯(lián)裝鷹擊83改進型反艦導彈發(fā)射裝置。在這艘輕護艦的反艦導彈發(fā)射架旁,一位年輕的士官不斷地向經(jīng)過的參觀者介紹了自己所在軍艦之外的東西——“請大家往右邊基地外的方向望一望,那個遠處白色的帶斜坡的大船,就是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
筆者起初也隨他的介紹向那邊望去,確實可以簡單的看到遼寧艦。但隨后便發(fā)現(xiàn),走過這里的參觀者卻因此鮮有向他提問關于惠州艦的問題。大家不斷地向他提問關于航母的問題,這位士官也總毫不含糊地回答著航母的舷號為何是兩位,為何用省份命名。整個開放活動中,筆者兩次登上惠州艦,三次經(jīng)過他負責的甲板,他的解說詞始終以航母為主。期間從沒有以介紹自己所在艦為由,打斷參觀者的話頭。從他的臉上,我看到的表情其實與每個軍迷一樣,是自豪與興奮。
其實,這就是每個中國海軍人心中關于航母,關于強大海軍的情懷吧。我們的航母,終于來了。
在惠州艦的艙內,筆者還見到了刻有該艦建造廠名與完工時間的銘牌。上面清晰無誤地顯示了該艦的完工日期和誕生地——2013年3月,誕生于廣州黃埔造船廠。這里需要科普一件事,596艦并不是056型的首艦。雖然她是該級護衛(wèi)艦的第一批完工艦之一,但說到596艦的“首艦意義”,其實是指該艦為黃埔廠的第一艘完工056,以及駐港部隊的第一艘056。
在惠州艦的后甲板,筆者發(fā)現(xiàn)這里停放了一架從石崗機場飛來的直-9武裝型直升機。兩位空軍戰(zhàn)士正在直升機旁執(zhí)勤。不用多說,這架直升機一定是駐香港部隊空軍航空兵團的裝備。如此一來,昂船洲軍營的開放活動中,筆者見到的裝備可謂是陸海空全齊了。
在向艦尾的海軍旗敬禮后,筆者不舍地離開了惠州艦。這時突然發(fā)覺一件事,只消兩個小時左右,我渾身外露的皮膚已經(jīng)完全曬得疼了起來。雖然這是筆者對于天氣判斷的大意,但在海邊每次都會曬黑,也算得上是個上艦參觀的“勛章”了。水兵黝黑的膚色是怎么來的,相信來過海邊參觀的人都會因此有所了解。
“濟南”號——052C型導彈驅逐艦與“煙臺”號——054A型導彈護衛(wèi)艦
這回隨航母編隊一同到港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是152艦。這艘艦的艦名是什么呢?走近舷梯一看,原來是“濟南”號!而上一代濟南艦,就是大名鼎鼎的051型首艦105艦!
筆者曾經(jīng)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參觀過105艦。在這里見到第二代“濟南”,可算是為此次開放日活動中登上這艘艦提供了更多一層意義。152艦屬于第二批次入列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該級艦也就是網(wǎng)友最早提出“中華神盾”這個稱呼的艦型。通過觀察銘牌,可以得知該艦完工于2014年12月,同樣產自著名的江南廠。
關于這艘艦的細節(jié)情況在這里便不再贅述。但提其中一個細節(jié),該艦的泊位與052D“銀川”號相鄰且對頭。在前甲板可以邊飽覽旁邊一側泊位的軍艦側影。更重要的是,站在這里可以相當直觀的對比052C和D型之間的布局細節(jié)差別。這是在別處難以想象的場景。
在四艘開放登艦參觀的海軍艦艇中,054A型538“煙臺”艦在不少參觀者眼中顯得特點不明顯。因為她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不過可不要小看這艘054A,她來自北海艦隊大名鼎鼎的某部。近年來,538艦可是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鏡頭下“進出太平洋的中國軍艦”的代名詞之一。在筆者印象中,我們的日本同行拍到這艘艦可不止一次兩次了。
054A是當今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序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了053家族勤務性、武備指標定位等特點的054A型導彈護衛(wèi)艦,對于研究中國海軍的裝備發(fā)展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的。從艦尾登艦后,參觀者就可以看到這一代大型艦艇通用的多型航空裝備,艙內設計風格令人想起052系列艦寬敞明亮的布局,與053H2系列之前的國產護衛(wèi)艦區(qū)別極大。該艦的內部空間也給人一種大型艦的寬敞感覺。
在“煙臺”號的前甲板,筆者終于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了054A型的垂直發(fā)射裝置。雖然彈位的蓋板也是類似于MK41的方形,但是發(fā)射裝置的通風風道,發(fā)射機構的泄壓通道的蓋板則比較明顯的布置在發(fā)射裝置的表面。反觀剛剛參觀過的052D與c型的兩種垂直發(fā)射裝置,中國海軍自行研發(fā)的垂直發(fā)射裝置技術演進過程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在垂直發(fā)射裝置一旁的展板上,筆者驚訝地看到了最近剛剛公開的魚8型火箭助飛魚雷的相關內容。果然,054A也是可以發(fā)射魚8的。
關于煙臺艦,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小細節(jié)。在四艘開放登艦參觀的艦艇中,只有煙臺艦的登艦舷梯旁擺放了介紹艦名所在城市的宣傳小冊子。筆者認為這絕對是個值得點贊的細節(jié)。軍艦是流動的國土,她航行到哪里,就在停泊的地方代表著這支軍隊與背后的國家、城市的形象。這毫無疑問,是一種積極正面的宣傳方式。事實上,軍艦利用外訪機會順便推介命名地的文化乃至旅游,在世界各國海軍都是常見的現(xiàn)象。
升旗儀式與軍樂隊隊列表演
在結束9日的參觀后,筆者決定利用10日最后的參觀機會,走到營區(qū)內足球場邊的位置上,近距離參加升旗儀式。我出生成長在北京,首都的地理優(yōu)勢讓我得以參加過很多次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不過昂船洲的升旗儀式,我覺得自己還是要去一趟。因為這有特殊的意義。
在昂船洲開放活動中的升旗儀式中,有一個內地不常見的環(huán)節(jié)。原來在升旗之前,會單獨用廣東話介紹五星紅旗的含義。這真的太重要了,看著身邊的中年香港市民聽著介紹,不時向身邊的大陸或者臺灣同胞詢問相關問題。軍隊開放活動在國民教育中的重要性,真是不到現(xiàn)場,就體會不深。
另一個細節(jié)也挺有意思。升旗儀式結束后,三軍儀仗隊分隊會伴隨軍旗退場。之后駐香港部隊的軍樂隊會為在場參觀者再表演4首曲目,并在演奏時加入隊列行進表演。筆者兒時曾參加過學校的管樂隊,本人樂器演奏技術的“進門師傅”就是如今解放軍軍樂團的前身之一——總政軍樂團的一位軍樂樂手。在這里聽到我軍的軍樂隊,并第一次親眼看到真實戶外軍樂行進表演,真的很高興。10日的演奏曲目是《輝煌時刻》、《光榮近衛(wèi)軍》、《人民軍隊忠于黨》與解放軍軍歌《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每首曲目開始前,現(xiàn)場司儀都會用普通話,廣東話與英語介紹曲目的意義與樂隊即將表演的隊列圖案。前兩首曲目都是常見進行曲,原曲沒有歌詞。當演出到《人民軍隊忠于黨》時,筆者下意識的哼唱起“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誰知到下一樂句時,身旁的臺灣軍迷突然也用國語輕聲唱起“開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雖然事后我沒有能找到這位國語很地道的老哥,但由此觀察,軍營開放活動為普及提高全民的國防知識、鞏固與加強宏觀層面的政策推行,真是正面效果處處可見。
步兵武器展示
在052D型驅逐艦靠泊的碼頭空地上,陸軍部隊從多個單位抽調了幾乎所有的步兵武器進行展示。在這里,參觀者可以據(jù)槍操作從92式5.8毫米手槍(包括微聲型)到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從“傳說般”的高精狙到12.7毫米通用機槍,甚至35毫米榴彈發(fā)射器在內的各種步兵武器。這個區(qū)域有幾個細節(jié)令筆者印象深刻。
裝備方面印象深刻的是11式自衛(wèi)手槍的持握感和槍掛榴彈發(fā)射器的扳機設計。木質握把的11式高級自衛(wèi)手槍的持握感真的相當出色。據(jù)悉該型武器除了裝備我軍步兵部隊的中高級指揮員外,也已經(jīng)配備給航天員大隊的航天員作為自衛(wèi)武器使用。至于槍掛榴彈發(fā)射器,之前我在新聞照片中比較難以看清它的扳機機構。拿起來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整個護圈式的結構都是扳機拉環(huán)的一部分,而拉環(huán)內的上部結構還有一個扳機保險。
而以往報道的新聞中戰(zhàn)士糾正小胖墩持槍姿勢順便教他們敬中式軍禮的畫面,原來在這里每分每秒都在發(fā)生!
其實不只是步兵武器展示區(qū),整個開放活動中,營區(qū)的每位戰(zhàn)士干部,對于參觀者合影或者幫助拍照的要求,在保持軍容的前提下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僅僅9日一上午,筆者親眼目擊到175艦這一艘艦的舷梯旁,戰(zhàn)士身背老人與殘障人士上下舷梯就不止一次。最遠的哨位與宿舍墻上的麥賢德畫像
在營區(qū)參觀,體力很重要。比較遠的泊位上的艦艇,或者開放區(qū)域遠端的哨位往往會藏著令你驚喜的收獲。昂船洲港池的兩頭,筆者分別利用兩天不同的時間走到了。在東側遠端泊位停放著駐香港部隊海軍艦艇大隊的輔助艦艇。這其中既有近年新列裝的上千馬力拖船,也有唯獨在駐香港部隊才能見到的074A型登陸艇。這里遠離開放活動中最熱鬧的港池北部地區(qū),但如果您對輔助艦只同樣感興趣,這里值得頂著太陽走到。
在港池的另一端,596艦南側的港池盡頭,有一個背靠維多利亞灣的哨位。當筆者走到這里時,在執(zhí)勤的戰(zhàn)士露出了些許意外的表情。我知道他正在執(zhí)勤不便交流,便對他點頭致意,并拍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哨位之后就是港島,那畫面漂亮極了。
我軍的營區(qū)開放怎少得了參觀內務呢?在昂船洲,開放內務的是基地警通連的宿舍。不用猜,這里你看得見我軍招牌式的“豆腐塊”(折疊整齊的被子),以及與戰(zhàn)士比試疊被子而必然敗下陣來的小朋友們。然而吸引我的,卻是警通連宿舍樓道里的麥賢德畫像。在這里“遇到”麥賢德真是太有意義了,因為駐香港部隊海軍艦艇大隊的前身,就是著名的獵潛艇74大隊,而“八·六海戰(zhàn)”中負傷依舊堅持戰(zhàn)斗的“鋼鐵戰(zhàn)士”麥賢德,就是這支部隊走出來的戰(zhàn)斗英雄!
無限的流連與感慨
兩天的開放日很快就結束了。迫于篇幅,就算是配合圖片,筆者仍實難將這次昂船洲開放活動的全部裝備、故事都講給讀者。精彩的獵人演練,97年立在碼頭的告示牌,營區(qū)里的香港警察等等精彩的故事,這里都沒法展開與大家分享了。然而遺憾與意猶未盡之感,不僅是推動我們再度奔赴軍營的動力,更是讓我們回到辦公桌前,在本職工作中繼續(xù)努力的集結號聲。
我們在稱贊昂船洲的活動辦得精彩的同時,更有理由期待,伴隨著強軍步伐行進在全新征程上的現(xiàn)代人民軍隊,一定還會為廣大軍迷帶來更多的驚喜!
當10日下午開放活動結束的提示廣播在昂船洲響起時,筆者在志昂路的基地門口再次回望了這里一眼。這一眼不僅是為了我自己,而是帶著不少此行沒有能來到昂船洲的家人、朋友與同事們的囑托望去的。
這里如今駐扎著這樣的一支軍隊,停泊著中國人自己生產的先進艦艇。如果說維多利亞港東頭海防博物館里陳列的昔日英國炮臺與武器,說明的是香港的過去,那么此刻眼前昂船洲營區(qū)中的一件件裝備,與沐浴在明媚陽光下回歸了祖國的香港,則讓這種“過去式與進行時”的對比,清晰的說明了什么是歷史的選擇,什么是民族命運的抉擇。
這里的一切,就是這支軍隊乃至當代中國人對民族命運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