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丹梅
不做走馬觀花的游客,全身心去感受當(dāng)?shù)鼐坝^和文化,德國的旅行者可以說是模范?!吧宪囁X,停車撒尿,下車拍照”,是不會出現(xiàn)在德國旅行者身上的。
有準(zhǔn)備的旅游
準(zhǔn)備去哪里旅行?怎么去?為什么去這里而不是那里?到底想看什么?了解當(dāng)?shù)氐奈幕卸嗌??需要帶哪些必備的衣物?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旅行前要做的必修課。沒有準(zhǔn)備的旅游對德國人來說不算是認真的旅游。
住在德國漢諾威的達拉和住在德國漢堡的梅杰兩家,去年圣誕節(jié)后,準(zhǔn)備去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秘魯?shù)挠〖邮サ伛R丘比丘。梅杰先生是建議者,他的南美理想來源于他早年去秘魯做義工的經(jīng)歷??紤]到秘魯與厄瓜多爾都在南美,從時間與地理位置上說更合適,所以大家決定一并旅游兩地。我也是這個“南美小隊”的參加者,所以目睹了整個行程。
我另一位朋友,曾去過格陵蘭島的斯蒂文先生,說他為旅行做過一年半的身體和精神上的準(zhǔn)備。當(dāng)然,這次去南美,我們兩家人也不例外,除了跑步健身等體能上的準(zhǔn)備外,重要的是對當(dāng)?shù)匚幕c地理的認識與了解。
第一步:了解。購買導(dǎo)游書,尋找相關(guān)的影視光盤并互換,去圖書館借相關(guān)的歷史地理以及文學(xué)書籍。每個人都會做一些個人筆記。
第二步:聚會討論?!澳厦佬£牎钡膸准胰艘驗樽√幉灰?,約定在第三地會面。我們選擇了漢堡與漢諾威高速公路的交叉處飯館里交換信息。因為馬丘比丘所在的印加城庫斯科海拔3000多米,所以防止高原反應(yīng)也成了必要話題。
“南美小隊”專門請了一位曾在秘魯首都利馬工作過的親友來介紹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和她的體會。她除了對導(dǎo)游書上的景觀作了介紹外,還推薦了不少特殊的地方,讓我們不要遺漏。當(dāng)然,介紹當(dāng)?shù)氐娘嬍澈妥⒁馐马検潜夭豢缮俚摹?/p>
第三步:準(zhǔn)備行裝。德國人出門的行裝可以說是專業(yè)的。不少德國人外出旅游時,其行囊里,登山鞋、防雨衣、旅游手套、防曬油等等用品應(yīng)有盡有,這讓旅游者游刃有余。
德國人旅行,還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帶一本行程中看的書。
全身心去感受
“南美小隊”成員達拉夫人在旅行回來后談感受時說:“你沒有去加拉帕戈斯群島,你就不明白那兒為什么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在這個赤道的群島上,蜥蜴、烏龜、蟹和海獅都是司空見慣的人類的朋友,夜晚從海里爬上來的海獅可以大搖大擺地出恭,而我們一直覺得面目可憎的蜥蜴其實十分可愛……”
達拉夫人還說:“你想象不到仙人掌和蒲公英可以成為大樹,也不會知道古老的巨龜會與牛一同吃草,鵜鶘不但有扎猛子捉獵物的爆發(fā)力,它還是魚市上等待漁民施舍的懶漢。那紅艷的火烈鳥,漂亮的藍足、紅足鰹鳥,讓我都不忍離開了。特別是,你會看到飛來飛去的達爾文雀,它們可是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對象呢!”
對于德國人來說,旅行也是受教育的一種方式。
在秘魯馬丘比丘,“南美小隊”登上了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這里有印加帝國建于公元1500年的城市遺跡,現(xiàn)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之地。
德國的旅行者很注重對當(dāng)?shù)匚幕?xí)俗的研究,相對導(dǎo)游書的推薦,他們更喜歡詢問當(dāng)?shù)厝四睦锏娘埐烁氐?,有時他們會放棄飯店的早餐而自己去找當(dāng)?shù)乩习傩盏脑绮宛^。
在秘魯?shù)睦R,“南美小隊”品嘗了各種食品,發(fā)現(xiàn)秘魯?shù)娘嬍吵擞挟?dāng)?shù)靥攸c外,還融入了中國和墨西哥的飲食風(fēng)味??梢姡@個曾經(jīng)的西班牙殖民地是一個開放寬容的地方。
不住奢華賓館
德國人旅行一般不追求居住豪華的飯店,幾個人一間的青年旅社,對于年輕人絕對是一個好選擇,也沒人因此羞愧。
除了在青年旅社寄宿,德國人還喜歡搭帳篷過夜。德國人說,到瑞典、挪威或丹麥等北歐國家旅行,那一島連一島的山上都是沒有任何污染的森林,那一個又一個的湖中都是蘆葦,里面到處是藍蜻蜓與河貍……在那樣的地方,你絕對找不到賓館,因為北歐人不做破壞自然的傻事。除非你想在離美景不遠處租私人別墅,但是你不能只住兩天就換地方,而帳篷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帳篷也分三六九等,買一個質(zhì)量好的能用10年,那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此外,帳篷多姿多彩,有家庭帳篷,帶前廳后院的;有抗寒的,能在雪地上搭,當(dāng)然還要有睡袋。德國人買帳篷和睡袋追求高質(zhì)量,講究名牌,不愿在這個方面省錢。
我認識的六位高中學(xué)生,曾向我講述了他們與父母“割臍帶旅行”的經(jīng)歷。他們自駕中巴,帶著帳篷,環(huán)游了歐洲。他們說,在露營地他們認識了很多不同國家的人,那種交往是學(xué)校里學(xué)不到的。在奧地利,他們曾因找不到露營地,只好打電話給之前在露營上認識的奧地利一家人。最后,這群小伙子幸運地被邀請來這家人的花園搭帳篷,主人還用烤肉歡迎他們。
朋友史戴非是一個老板,他夏天常帶領(lǐng)全家騎車去瑞典。他和8歲的大女兒騎雙人車,后面掛一小拖車,兩歲半的小女兒坐在里面,他太太則騎單車。每天5小時行程,走一走看一看,他們說其樂無窮。住哪兒?當(dāng)然是帳篷!
把探險家作為偶像
斯蒂文是德國不來梅一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也是一位冒險家,他的足跡涉及了很多高山險嶺。去年8月,斯蒂文與五個歐洲冒險家一起沿著當(dāng)年福瑞迪奧·南森的足跡,完成了長達5個星期500公里的格陵蘭島徒步旅程。
這位福瑞迪奧·南森,生于1861年,是一位動物學(xué)家、極地探險家和海洋學(xué)家。1888年,他第一個成功地越過格陵蘭冰蓋地,并于1893年至1896年進行了北極探險。他的探索徹底改變了極地旅行的技巧,從而影響了所有后來遠征北極和南極的探險家和科學(xué)家。不僅如此,南森還在海洋學(xué)儀器的設(shè)計、風(fēng)生洋流的解釋等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南森是斯蒂文少年時的偶像,他穿南森式樣的衣服,學(xué)南森的表情和動作,視南森所有的話為金句,并夢想有一天踏著南森的足跡去探險。
斯蒂文說,有一天夜里,他在格陵蘭看見了讓他驚喜不已的北極光,“那是綠色和藍色交織的光芒,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呢”。
斯蒂文還說,在旅程最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只在無盡頭的雪白色里行走,直到看見了石頭上的紅色和飛跑的雪兔子,才見到除白色外的其他顏色。他們用滑雪杖當(dāng)矛刺向水中,捉到了三條魚,帶回宿營地用帳篷地鍋(專門為帳篷旅行者設(shè)計的鍋),倒上豆子罐頭里的鹽水煮魚,真是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