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玥+侯亞楠+呂麗卿
摘要:本文介紹飼料行業(yè)中黃曲霉毒素B1目前檢測方法的整體情況,并對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通過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飼料樣品的檢測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法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相符率可達95%以上,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法操作簡單、快速、方便,可以應用于谷物及飼料產品黃曲霉毒素B1現(xiàn)場快速檢測。
關鍵詞:黃曲霉毒素B1;膠體金免疫層析法;試紙條;快速檢測
中圖分類號: R155;TS26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8.018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屬于真菌毒素(Mycotoxin),主要是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生,廣泛存在于土壤、灰塵、植物及其果實上,常見于花生及其制品、玉米及其玉米副產物、棉籽以及一些堅果類食物和飼料中(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嚴重)。AFT包括B1、B2、G1、G2等10多種,其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huán)和香豆素,其中AFB1占80%~90%,毒性最強。1993年AFT被直接衛(wèi)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I類致癌物,其作用的靶器官主要為肝臟。世界各國對黃曲霉毒素在食品和飼料中限量要求。對于飼料企業(yè)每年收購玉米均以千噸來計,故黃曲霉毒素B1的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要求采用的檢測手段,快速、準確、靈敏、易操作、設備投入小,通用型強等條件。
1 飼料檢測標準概述
縱觀有關黃曲霉毒素B1檢測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10余個之多,涉及到的行業(yè)有食品、乳制品、糧油、飼料行業(yè),本文重點介紹飼料行業(yè)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共計6個,見表1。
根據試驗原理分為兩類:一類方法是對樣品進行快速篩查的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另一類方法是對樣品進行定量檢測的方法。
2 檢測方法優(yōu)缺點概述
2.1 薄層色譜法——半定量法(TLC)
該方法的特異性較差,樣品中的其他熒光物質容易對檢測物質產生干擾,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重復性較差。
2.2高效液相色譜法(免疫親和層析柱)(HPLC)
該方法由于抗體的專一性,黃曲霉毒素B1被交聯(lián)在層析介質中,因此方法專一性較強,實驗過程繁瑣,容易產生各種影響因素,造成檢測物質損失,儀器設備昂貴,要求操作人員具有專業(yè)高效液相色譜經驗,降低了推廣性。
2.3 熒光光度儀
簡單快速,靈敏度高、具有特異性。安全,不需要直接接觸黃曲霉毒素,不用毒素標樣,較少使用有機試劑。缺點:只能測出黃曲霉毒素的總量,不能分別測出其中B1、B2、G1、G2的含量;所用的水、試劑、儀器要求較高,水必須是高純水或重蒸水,試劑必須是分析純;需要專業(yè)儀器支持。
2.4時間分辨熒光層析法
靈敏度高,原理同ELISA一致,靈敏度和測量范圍方面,均超越了市場上常用ELISA,有較好的分析穩(wěn)定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同時檢測過程比較復雜,所用試劑較多,需要使用標準品,給操作者帶來風險,同時需要有專業(yè)儀器支持,故設備投入需要較多資金。
2.5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
該方法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簡化了提取和純化的步驟,其作為液相色譜法的初篩工具,不需要大型設備,對操作人員要求也不高,成本也相對較低,被廣泛推廣采用。
2.6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GICA)
該方法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特異性強、穩(wěn)定性好、操作簡單、無需任何專業(yè)儀器設備,無需接觸標準品,而且結果判斷直接可靠、容易被基層單位人掌握,最早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及藥物檢測等領域,近年來在谷物中毒素檢測領域被廣泛使用,作為谷物快速毒素篩查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詳解(GICA)
3.1方法原理
這是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將膠體金標記技術、免疫檢測技術和色譜層析技術相結合的快速檢測分析方法。該技術本質是免疫檢測技術,但充分利用膠體金作為示蹤標記物的優(yōu)點。通常為雙抗夾心法和競爭法兩大類,其中競爭法又分為比色法和消線法兩種檢測。由于真菌毒素均為化學結構簡單的小分子,通常只需要1個表面決定小分子檢測,如激素、真菌毒素、抗生素的檢測等。所以,目前市場上膠體金免疫層析檢測試紙條絕大多數(shù)采用競爭法的原理進行檢測。
3.2 制備方法
采用檸檬酸三鈉還原法制備膠體金顆粒,標記抗黃曲霉毒素B1單克隆抗體并噴于玻璃纖維上,黃曲霉毒素B1偶聯(lián)抗原和二抗鼠抗驢分別結合于硝酸纖維膜上,依次將樣本墊、膠金墊、硝酸纖維膜和吸水紙組裝切割成膠體金試紙條并裝入檢測卡中。測試結果表明,黃曲霉毒素 B1快速檢測試紙條的靈敏度為 5ng/ml,檢測時間為 10分鐘,批內和批間重復性為100%,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均為0。
3.3適用范圍
玉米、小麥等谷物類樣本,玉米副產品、飼料樣本等。
3.4技術指標
玉米、小麥等谷物類樣本最低檢測限:10цg/kg(ppb)。
玉米副產品、反芻飼料等樣本最低檢測限:20цg/kg(ppb)。
3.5注意事項
試劑板一次性使用;不要使用過期試劑板,廢棄物應妥善處理;請勿觸摸試劑板中央的白色膜面;切勿重復使用配備的滴管,以免交叉污染;切勿食用配備的試劑。
3.6特異性
本產品與糧油中玉米赤霉烯酮、伏馬毒素、赭曲霉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沒有交叉反應。
3.7精密度
同時使用本產品和黃曲霉毒素B1的ELISA檢測試劑盒對300份樣品包括161份陰性樣本和139份陽性樣本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本產品與黃曲霉毒素B1的ELISA檢測試劑盒的結果符合率為98.8%。
4 數(shù)據對比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大量樣品對比,將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檢測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對比,檢測數(shù)據見表2。
表2 谷物原料和飼料產品黃曲霉毒素B1檢測數(shù)據對比
通過上述數(shù)據對比,可以表明谷物原料和飼料產品使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結果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檢測結果一致。
5結論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優(yōu)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具有假陽性率低、操作步驟少、操作過程影響因素少、測定結果重復性較好的優(yōu)勢,因此提高了檢測效率,能滿足企業(yè)在現(xiàn)場快速篩查的需要。此外,高色素復雜基質的谷物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時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受樣品基質影響明顯,而樣品基質對金標免疫層析試紙法影響不明顯。雖然目前此方法還只能完成定性或半定量檢測任務,但作為一種快速篩查手段,可以有效地對谷物原料進行進廠后的初篩過程,其穩(wěn)定性、安全性完全可以滿足企業(yè)對原料毒素控制要求,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兵耀,馬晨,于雄.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谷物中的黃曲霉毒素B1[J].飼料工業(yè),2016,37(09):58-60.
[2]柳運文,盧旺,等.谷物中黃曲霉毒素4種常見檢測方法的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5,8:61-63.
[3]鄧省亮,賴衛(wèi)華.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快速檢測黃曲霉毒素B1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7,28(02):232-236.
作者簡介:劉曉玥,本科學歷,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飼料品控管理;侯亞楠,化驗員,研究方向:飼料原料及產品毒素檢測;呂麗卿,本科學歷,化驗員,研究方向:飼料原料及產品毒素檢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