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鈞
清理舊物,翻出個老座鐘,褐棗色外殼,光澤盡失,鐘盤也斑駁陸離。略擦拭上弦,它居然還能走,隨鐘擺“滴答”聲,把記憶蕩回40多年前。
我小時候,家住大山深處的小屯,40多戶人家都沒鐘表,想知道時間只能去屯部問老宋。老宋孤身一人,常年住在屯部的舊房子,屋里有個舊座鐘,扣在木桌上的玻璃罩里,鐘陀慢吞吞地悠蕩,有時不動了,老宋就“咯吱吱、咯吱吱”地上弦,有人來問:“幾點啦?”老宋用襖袖蹭蹭玻璃罩:“十點?!彪m長短針指向十點,其實比準確時間不是慢就是快,老宋因此得個綽號:老不準。
那時,父親在鄉(xiāng)里上班,要走8里山路準時到崗,家里沒有鐘表,母親只能憑天色、雞叫早起做飯,如果天陰,尤是冬季風雪天,時間很難準確判斷,父親常因此遲到。后來,我到鄉(xiāng)里讀書,更需準時,家里就花55元買了一臺座鐘,那時,屯里壯勞力半年也掙不來一臺座鐘錢。
座鐘漆光閃亮地擺在屋里,不亞于如今買了豪車,全屯人都來看新鮮?!袄喜粶省币苍谌巳褐校粫r叨念:“這回好了,屯部的鐘就照它對,保證準。”父親從鄉(xiāng)里借來塊手表,對準時間,不一會兒到了中午十二點,清脆的打點聲在屋里院外回響,讓我無比愜意和自豪。
家里有了座鐘,變得熱鬧起來,有人來問時間,都要順便坐下聊上一會兒,家里儼然成了小屯的信息中心。我也常趴在座鐘前,盯著悠蕩的鐘擺,想:它為什么會動?怎么總不停下來……
誰料有一天它真的停了,發(fā)條上得足足的,用手觸動鐘陀,搖擺一陣,就停了下來。父親只好送到縣里去修,沒了座鐘,覺得屋子空曠冷清,尤其夜里,聽不到鐘聲“滴答”,靜得出奇,毫無生氣。七、八天后,座鐘回來了,父親說它沒毛病,是擺放不平。原來座鐘也有脾氣,左傾右斜、前仰后合它都不走。
如今,座鐘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它曾流淌在時光里的“滴答”聲,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快樂,永遠銘刻在我記憶深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