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其琛
盧泰愚單獨會見
我第一次去漢城是1991年11月,參加在那里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
中國外長在漢城出現(xiàn),這在當時是破天荒的事情。那時,中韓沒有外交關系,更沒有航班飛機。我們的包機沒有在韓國停留,立即返回北京,等會議結束時,再來接代表團回國。各國媒體記者當時就守候在中國代表團準備下榻的漢城最大的新羅飯店,嚴陣以待,期待捕捉到任何意味著中韓關系可能突破的信息和跡象。
這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開得很順利,韓方信守了承諾,包括總統(tǒng)歡迎宴會在內,都沒有安排在漢城的臺灣“大使”參加任何活動。集體會見結束后,李相玉外長將我引到另一古色古香的會客廳,盧泰愚總統(tǒng)身著藏青色的西裝,走進了會客室,與每人握手。
落座后,盧泰愚總統(tǒng)首先歡迎中國代表團來漢城,祝賀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然后,便單刀直入,談起兩國關系問題。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也為了亞太地區(qū)的和平與發(fā)展,韓國真誠地希望與中國改善關系,并早日實現(xiàn)建交。
我感謝他的會見,贊揚韓方為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所做的準備工作。接著,我說,我們希望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和平共處,加強往來。中韓兩國間的貿易關系,近年來有了較大發(fā)展,希望雙方共同努力,使其更好地發(fā)展下去。對盧泰愚提出的建交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
打破多年禁錮
次日,我與李相玉外長共進了早餐。李相玉建議把雙方已經在對方建立的民間貿易辦事處升格為官方機構,以適應雙方貿易迅速發(fā)展的狀況。我表示,從長遠來看,兩國關系是要朝著這一方向發(fā)展,但目前還是以民間方式為好。我說,中國有句民諺,叫做“水到渠成”。
中國要同韓國建交,難點并不在于雙邊關系方面,而在于中國與朝鮮的關系,即如何讓與中國有著傳統(tǒng)友誼的朝鮮,能逐步理解和接受這種外交政策的調整。
自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隨之起步。積極開展對外活動,進一步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促進南北兩方和談,松動與近鄰韓國的關系,就都提上了議事日程。
鄧小平同志對中國與韓國關系問題,一直十分關心。在一次談話中,他說,時機成熟了,發(fā)展同韓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步子,可以比原來考慮的更快一些,更放寬一些。發(fā)展中國與韓國的民間關系,是一著重要的戰(zhàn)略棋子,對臺,對日,對美,對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對東南亞,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小平同志也談到做這項工作要十分慎重,說這個問題很微妙,處理起來要很謹慎,要取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方面的諒解。
啟動建交談判
在漢城開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回來后,我們著手研究與韓國建交的問題。當時,國際上與朝鮮和韓國同時建交的國家已超過100個,中國與韓國建交的條件可以說基本成熟。
1992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按照慣例,我舉行了中外記者招待會。在歷年的記者招待會上,常有外國記者提問,探聽中國和韓國的關系是否會有變化。我的回答總是,中國的立場沒有變化,我們不會與韓國發(fā)生任何官方關系。這一年,我的回答有了變化,我說,我們與韓國建交沒有時間表。敏感的外國記者應該能從中有所感悟。
這年4月,亞太經社理事會第四十八屆年會在北京舉行,韓國外交部長李相玉前來參加。我在釣魚臺國賓館與他舉行了會談,雙方商定任命副部級的首席代表和大使級的副代表,由副代表率領工作班子,盡早在北京和漢城開始會面商談。5月開始商談,為了保密,韓方建議先在北京舉行,說在漢城眼睛太多,難免會泄露出去。
三次談判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6月底就結束了工作,只等雙方首席代表見面,草簽建交公報,并確定外長正式簽署和發(fā)布日期。
專飛平壤捎口信
中韓建交問題,對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和維護亞太地區(qū)穩(wěn)定,有著積極的影響。為此,在與韓國接觸時,我們一直注意及時向朝方通報情況,爭取理解。
1992年4月,中韓還未接觸之前,適逢楊尚昆主席前往平壤參加金日成主席80壽辰慶?;顒樱苤醒胛?,楊主席向金主席作了通報,分析了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對外關系,告訴金主席,中方正在考慮與韓國建交問題,同時強調我們將一如既往支持朝鮮的統(tǒng)一事業(yè)。金主席聽后表示,現(xiàn)在朝鮮半島處于微妙時期,希望中國能協(xié)調中韓關系和朝美關系,請中方再多做考慮。楊主席回國后,將金日成主席的意見上報了中央。
這年6、7月間,我陪同楊尚昆主席到非洲訪問,7月12日回到北京,江澤民總書記到人民大會堂來迎接我們。歡迎儀式結束后,江總書記請楊主席和我留了下來,在人民大會堂里,專門商談了中韓建交的事情。他說,經反復權衡,為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對朝方的尊重,中央決定讓我去平壤一趟,面見金主席,轉達他的口信,通報我們決定同韓國建交的立場。
時間緊迫,不容遲疑,在征得朝方同意后,三天之后,我乘空軍專機前往平壤。
這不是一次輕松的外交訪問。雖然金主席答應見我,但不知朝方會做何反應。
約在上午11時,金主席在一幢高大的別墅里會見了我們。
我首先感謝金主席在百忙中會見我們,并轉達了江總書記對他的問候。接著,我轉達了江總書記的口信:我們認為中國與韓國進行建交談判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們的考慮和決定,相信會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在我的記憶中,這次會見,是金主席歷次會見中國代表團中時間最短的,會見后,也沒有按過去的慣例舉行宴會招待。
回到北京,已近下午5點,我們直接驅車去了中南海江總書記的辦公室。江總書記正等在那里。我將情況詳細地作了匯報。江總書記問了一些問題,對金主席的理解感到很滿意。
中央派我去見金主席的任務,至此算是完成了。1992年8月24日上午9時,我與韓國外長李相玉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菲園正式簽署了中韓建交公報。自中韓建交至今,韓國政府已幾經更換,但中韓兩國的關系,由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直在平穩(wěn)地發(fā)展。
(摘自《外交十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