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老丁,一個八十歲高齡的老人,胡子白白的一把,個子一米八,但是駝背。常年穿著那件鐘愛的皮衣,已經(jīng)破舊不堪,但從未扔掉,這是去世的老伴送他的禮物。多年來,他一個人生活,沒有兒女也并不寂寞。每天,老丁起床帶著黃狗“小花”去市場買菜,回家做飯,聽收音機(jī),和鄰居說說話,曬曬太陽。
家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半導(dǎo)體的聲音一天都不斷,十平米的房子簡陋卻溫馨。屋子里有兩輛現(xiàn)代式高級自行車,有時老丁會騎著車子出去溜溜。老式的家具、地面上自己支起的床鋪、角落里生銹的水龍頭,邊上擺著幾樣洗漱用品……他每天擦拭墻上老伴的照片,收拾衣柜,這樣的生活過了三十多年。
老丁所住的房屋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根作為支撐的大圓木。墻壁上有土磨的痕跡,也有磚壘的紋路。窗戶也都是田字格一般的形狀,甚至還有些變了形。這間老屋在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時也受到了影響,老丁后來用蘆葦桿做支撐,抹上泥土石灰,維持現(xiàn)狀一直到今。
老丁居住在天津的西于莊,這里人潮涌動,車水馬龍。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它曾被渲染成不良之地。解放前,西于莊是由各地逃荒人組成的一個聚居地。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適應(yīng)了這里的生活,慢慢定居下來,組成了一個個小村莊、小屯子。老丁就住在其中一條彎彎曲曲、錯綜復(fù)雜的小胡同里,磚房的門牌上寫著“丁家胡同”。這條只能通過一人的狹窄胡同里,先后有太多的人搬進(jìn)來住進(jìn)去,但老丁是為數(shù)不多的“土著”之一,他很愛這里。鄰里之間的那種情懷,發(fā)生的大事小情、閑聞趣事,早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可是,老丁無法阻止時代的洪流,西于莊終于迎來了整體拆遷改造。磚房變?yōu)榱烁邩牵x開了過去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開始了新生活。老丁舍不得他的這些“老朋友”,能帶走的都帶著它們一同進(jìn)了樓房,他還是一如既往地開始自己每天的生活:聽半導(dǎo)體,出去遛彎,只是自行車再也騎不動了。他依舊睡在自己搭的那張床上,每天帶“小花”出去買菜,習(xí)慣了以前的生活,可如今看來,一切似乎都有些讓他不習(xí)慣。
喧囂的城市中,仍舊車水馬龍,人潮涌動,溫情古老的胡同文化變成了回憶。轉(zhuǎn)年,市場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老丁的身影。一個下午,鄰居發(fā)現(xiàn)老丁家虛掩著門,他躺在自己搭的床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