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陽
· 【中圖分類號】G633.41
在初三畢業(yè)班的英語復習教學中,如何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深造打下扎實的基礎,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以聯(lián)想入手,溫故知新
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英語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音、詞匯、語法進行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币虼?,在學生已有兩年多學英語的基礎上,注重情景教學,以各單元為單位,把各單元的語音差異、語言點進行歸類,使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有一個輪廓。比如在復習初二Unit 26-28時,著重以單詞的讀音歸類、詞組及語言點進行復習。
1.啟發(fā)聯(lián)想,全面鞏固。
在復習到Mary時,這個詞中的“a”發(fā)/ /的音,這是初中英語單詞的特殊讀音,讓學生回答“a”有幾種發(fā)音,并舉出例詞??梢贿吪e例一邊讓學生跟讀。
在復習單詞中還應注意單詞的詞形變化,比如fall-fell-fill,學生常與feel-felt-felt混淆,這樣的疑難必須用例句來解決。
2.啟發(fā)聯(lián)想,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當復習詞組時,如: a ten months old boy聯(lián)想到a ten-month-old boy,由這個詞組再引出an eighteen-year-old boy,應注意這兩個詞組間的區(qū)別:a ten-month-old boy中的“ten-month-old”是由分號連接的一個詞,作定語修飾boy,而且它還是以輔音/t/開頭,因而冠詞用“a”。而an eighteen-year-old boy中合成詞是以“eighteen”之音開頭的詞,固定使用“an”.
3.啟發(fā)聯(lián)想辨別不同用法。
通過例句辨清知識點之間的差異,如:stop to do sth.和stop doing sth.的含義不同,前者表示停下來做某事,實際上是指停止做第一件事去做第二件事,而后者僅僅表示停止做一件事。
在語法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擴大知識面。
在第一輪復習中,教師應把各層次的知識點進行歸類總結,通過聯(lián)想擴散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視野,再精選一些有針對性的習題,邊做邊理清學生思路,在邏輯思維的推理中,總結規(guī)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觸類旁通,溫故知新。
二、設疑引導,積極思索。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極為重要的。在總復習中,我采用以語法內(nèi)容為主線,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能激起學生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意向,撥動學生的心弦,點燃好奇之火,掃除障礙,矯治思維的“盲點”,撥正思維的歧途,師生都進入“積極思維的王國”,教學相長。但是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一要考慮適時性;二要考慮針對性;三要考慮啟發(fā)性。同時要兼顧問題本身的性質(zhì)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特點,并適時啟發(fā)、點撥,使問題在情境中得以解決,學生在問題的情景中取得最大收益,提高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復習到感嘆句時,可設計下列題目:
__________ bad weather today!
A. What a B How C What D What an
這些句子都是感嘆句,學生如果不注意審題,經(jīng)常選錯。通過邏輯規(guī)律性的
推斷就能引出正確答案。
在復習到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時,我出些習題讓學生搶答,學生在搶答中,不僅要求動作快,而且要講究正確率,回答時應說明思路和做法,在45分鐘內(nèi)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舉一反三。
當復習到動詞時態(tài)時,不見要求學生掌握各種時態(tài)的構成,還要注意上下文關系的連貫性,如:
Jim _____(not) drawing at the moment.He is _______(look)back.
做這道題目時,學生往往盲目在第一格填doesnt,而doesnt不能與drawing構成時態(tài)結構,應填isnt,而第二格又填looks,他們忽視了“is”是個關鍵詞,應填“l(fā)ooking”與“is”構成現(xiàn)在進行時,兩句的共同時間狀語是at the moment。
所以,在做這類習題時,應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去把握題目的大意,不能在單獨的,分割的思維中作答,要看清題目后再答題,把握全局,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三、比較分析,辨清題意。
比較不僅作為一種方法,而且作為一種思維過程是人們常用的認識工具,比較可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性和個性,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在教學中,通過科學地比較,析清疑義深化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在比較的愉悅中得出正確的答案。比如:
If it______ rain tomorrow,well go boating.
A. does B.doesnt C. is D isnt
這題屬于條件狀語從句,主句一般將來時,從句用一般時表示,是它們的共性,然而這題空格之后的詞性的特點: rain是行為動詞,題意是“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們就去劃船”,因此軒“B”才符合題意;從此題中,要求學生認真審題,理解題意再選答案。只有通過計較,才能詞義清晰,才能提高準確率。
當復習到賓語從句時,請學生記順口溜,不僅掌握人稱、謂語動詞的變化,而且記住時間狀語和時態(tài)的變化,最后強調(diào)語序的變化。
人稱代詞要改變,一主二賓三不變。特殊變化祈使句,ask,tell最常見。
由“近”及“遠”退一步,一般問句ask、if或whether。特殊問句不變樣,陳述語序要牢記。
在此基礎上,再配一些習題,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達到掌握的目的。
在單項選擇題中,往往把幾個詞形相近的單詞或詞義相近的詞組放在一起進行選擇。如:
All the food is ready ______ the table.
A. for B.on C.in D.with
此題型的考點是詞組get ready for、be ready for 都是“為......做準備”,“for”之后要跟賓語,這題句意是“所有的食物都準備在桌上”,應選“B”。
通過上述多種形式的啟發(fā)式復習方法,使學生得以動腦,動口,讓學生循
序漸進的思考、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各種類型的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