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蕾
G633.6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既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與效果,又是科學教育的目標,通過對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自然現象的學習,改變學生的行為傾向,激發(fā)他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陶冶熱愛科學的情感,并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打好基礎。
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不能像傳授知識那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創(chuàng)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以下從三個方面淺說在數學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初步實踐和思考。
一、在科學知識與技能方面培養(yǎng)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細心研究數學教學規(guī)律,為開展課題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開展調查研究,力求找出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諸多心理因素的根源,為開展課題研究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
【案例1】如教學測量長度的方法,我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東西進行測量:測量課桌有多長?先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再提出問題:你還能用哪些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讓學生自己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開展測量活動,經過實際測量得出:“課桌有4枝鉛筆長;課桌有3個文具盒長;課桌有4拃長;課桌有60厘米長。”等許多不同答案。這時候我引導學生明白由于測量的標準和使用的單位不統(tǒng)一,所得結果也不同。單位的不統(tǒng)一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的不方便,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必要性。在數學教學中,我注意根據教材內容運用游戲、實際操作、競賽等方式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態(tài)度與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價值觀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只有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來不斷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在數學學習中能刻苦認真、謙虛自信、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
二、在科學方法和能力方面培養(yǎng)
科學方法是形成科學態(tài)度價值觀的基礎,科學方法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與實施步驟,來不得半點馬虎與隨意性,奉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實事求是是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核心。在數學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認識以下三點:
1.聯系實際生活,展現知識結構,滲透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于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我們學生學習的大量書本知識均來源于古今現實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學生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形象、具體真實的背景材料。也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具體地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供客觀的形象事例。
【案例2】 如現實生活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直線平行、平行四邊形等概念,這些知識生活中的光線、鐵軌、窗戶等事物的數學的抽象物?!坝腥さ钠咔砂濉碧N涵著線段平行、垂直概念。在學習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后,教材安排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利用圖形來解決實際問題,如“測量建筑物的高度”。通過具體測量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到有關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潛移默化的發(fā)展了學生的順序抽象概括的意識和能力,獲得利用幾何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的切身體驗和實習經驗。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性的重要。
2.鼓勵學生從數學角度描述客觀事物與現象,尋找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
我要求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身邊的事、善于分析遇到的現象的習慣,到社會中去如打折問題;家庭購買汽車的收入和支出問題;汽車所開路程和汽油的消耗比例問題;每天上學途中騎車的速度、路程和時間問題;上學騎車遇到順風、逆風或者刮風、下雨時的速度和路程、時間問題;騎車上、下坡的角度與省力、費力問題;自行車前后輪與車軸轉動的圈數關系;秋游時學生人數與汽車車輛數、座位數的問題;學生使用的課桌邊緣、筆記本邊緣、操場上的單雙杠中都有平行線的概念;哪位優(yōu)秀生有望被選上作為推優(yōu)生的概率統(tǒng)計問題。社會處處充滿數學,作為一個現代的學生,學會用數學的頭腦去發(fā)現社會現象,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在現實中采擷教學事例,為解決問題服務是十分重要的。
3.在教法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組織、科學編排,通過介紹生動、有趣的典故、發(fā)現史,或適當、合理地運用圖片、模型、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和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進行了再組織再創(chuàng)造,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從數學應用的角度處理數學、闡釋數學、呈現數學,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加強數學的應用實踐環(huán)節(jié),注重用數學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注重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開數學教學,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重視在應用數學中傳授數學思想和方法,把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內容的主線,通過“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體系,多角度、多層次地編排數學應用的內容,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達到引人入勝的境地,更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磨練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成分。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能學好數學,人人都能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也就是數學教學要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對學生自信的培養(yǎng),使每個學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在學習中能得到成功。
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和信任。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取得進步和成功時,及時肯定和表揚;當學生在學習中有困難時,及時鼓勵和安慰,給他找小幫手,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對他們的關愛、寬容和信任,消除學習中的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把教師的期望轉化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克服一切困難,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實踐中,把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交給不同能力的學生去解決。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激勵機制,如獎勵、表揚,鼓勵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體會自己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成功的歡樂,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愿學的心理傾向。
總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學生成長和解決復雜問題和抽象現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數學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方法的同時更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否真正提高,最終會通過他們的行為方式和科學習慣的養(yǎng)成表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問卷、訪談等多種方式對學生作出評價。當今是科學和技術的世界,人類的未來極大地取決于人們應用科技的程度,進而取決于人們所受教育的有效程度。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少數人培養(yǎng)成科學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成具有科學素質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