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礫
羊肉湯揪片子是源自西北的一道美食,樸實無華到尋常巷陌都很常見,仿若洗盡鉛華安心歸于民間。
民間對于理想化的老婆的描述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實際上,這道最接地氣的美食恰恰就是這種極致老婆的定位,它是將廟堂與巷陌結合的最完美的一道食物,即便就是在豪華的星級大飯店,一群食客酒酣之后總是將羊肉湯揪片子喚將上來,一群人不顧形象,不顧湯面的滾熱,稀里嘩啦將各自碗中的面片和湯灌到肚中,這下全部掩蓋了翻騰的酒氣,每個人都直呼爽。
羊肉湯揪片子就像掩藏不住的一抹風情,徹底留在食客們的心底。
湯飯是中國人最好的一種發(fā)明,非常巧妙地融合了干食和湯水的各自特點,是一個二合一的食品,而且中國人講究原湯化原食,這種融合也就將這種理念有了一個非常棒的貫徹。
西北地處高寒地帶,一年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處于寒冷氣候,依靠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來抵御寒冷便成了人們不二的選擇,羊肉湯揪片子在這個地方的發(fā)明也就很自然。
我本人就非常擅長制作羊肉湯揪片子,選料主要品種羊肉自然是少不了的,后腿肉最佳,通常其他的輔料是油白菜、西紅柿、土豆、蔥姜蒜、西紅柿醬、醋等,我為了滿足這道湯飯色澤的品相,通常會選擇一些顏色各異的配菜,都不需多,點綴就可,土豆半個、紅蘿卜半個、黃蘿卜半個,木耳、香菇各幾枚溫水泡開與蘿卜和土豆一樣切成丁,西紅柿一個,油白菜兩顆,黃花菜一小把,青椒半個,蔥姜蒜切碎。
油鍋的油熱了后放入切片的羊肉翻炒,待羊肉外表呈褐色后,將蔥姜蒜入鍋煸出香味后,倒入準備好的其他輔料,加入少許白酒、鹽、醬油炒熟,放在一邊。然后將湯鍋加入清水燒開,往清水中倒入若干西紅柿醬,接著倒入一些醋,清水頓時變成暗紅色的湯水,沸騰后,將面劑子用雙手壓扁拉長,揪成約大拇指第一關節(jié)那么長的面片丟入鍋里,透過蒸騰的水汽,面片迅速膨脹,變得豐腴、白潤,在湯水中翻滾舞蹈,當最后一片面片躍入鍋中,所有面片都已爭先恐后浮在水上,白花花一片煞是好看,此時再將炒鍋中炒好的菜倒進湯水中,然后加入切好的香菜段和西紅柿塊,加一點雞精就可以出鍋了。
再看鍋里,白色的面片、黑色的木耳、褐色的香菇、紅色的西紅柿、綠色的油白菜、黃色的黃蘿卜,姹紫嫣紅分外妖嬈,而湯鮮更如皓月清風,此時你的廚房一定是濃郁著一股帶著醋香的味道,這種味道會直接刺激你的味蕾。
揪片子在菜湯的煨制下除了自身的爽滑外,面片已然有了意想不到的香味,入口酸香,待吃完碗里的面片,剩下的湯更是精華所在,雖然現(xiàn)做的揪片子不大可能使用牛骨熬制的老湯做底襯,但一樣的鮮香可口,會讓你顧不得燙嘴會稀溜溜的一飲而盡。
羊肉湯揪片子對于所有飲酒者來說絕對是一道不能說“不”的美食,而且它的出場也就像壓軸的大腕演員一樣,待所有角色都出場后,它才從容不迫緩步踱出來,沒有華麗的戲服,也沒有天籟的音樂相隨,但沉穩(wěn)的氣場卻讓食客們山呼海嘯起來:“攢勁的湯飯來了!”
都說中華飲食是一種文化,它的確就是文化,但文化在什么地方了?我想其實很多人只能知道文化只是一個大的概念,大多數(shù)人其實并不能說得清楚,包括我自己,我甚至不懷疑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不同的答案,但我知道一點應該是沒錯的,那就是對于我們喜愛的美食,我們要從自己心里去領略,去感悟,去咂摸,時間久了,得出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文化的含義也慢慢在自己的心里生根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