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
摘 要:對學生良好閑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教育,能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文明的休閑觀,掌握正確的閑暇安排的途徑與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雖然各有各的特點和作用,但也各有弱點,只有三方面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整體教育的作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三位一體,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才能共同促進學生閑暇教育,使學生獲得充分、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習慣。
關鍵詞:閑暇教育;問題;三位一體
法國“終身教育之父”朗格郎認為:“教育既要與勞動聯(lián)系起來,也要與閑暇的時間聯(lián)系起來?!睂πW生來說,雙休日、黃金周、節(jié)假日、寒暑假,算起來每年至少有100多天的休閑時間,而這些閑暇生活卻存在安排無計劃,行動無目標,花錢無節(jié)制,生活無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的閑暇時間要么在輔導班度過,要么就放任自流。
一、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閑暇教育的作用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在整個育人的系統(tǒng)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教育目的明確、計劃具體,針對性強,在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課內正確的引導,學校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對學生良好閑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閑暇活動的主要場所還是在社會和家庭,可以說社會、家庭是“自然環(huán)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自身的知識、品德、情趣、修養(yǎng)、儀態(tài)、舉止、言談等會使孩子先入為主,對子女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閑暇生活質量產(chǎn)生一定的導向和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家庭教育在學生的閑暇教育中起著長期性、持久性的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會教育在閑暇教育方面,對學校教育起到了一個補充和促進的作用。各種校外教育機構在吸引青少年參加有益的活動、占領校外教育陣地、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而另一些不良的社會閑暇場所魚目混珠,小學生分辨不清,容易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二、學生閑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閑暇教育的主要任務和內容是:培養(yǎng)科學的閑暇觀,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主動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人的志趣、才能和個性;培養(yǎng)享受豐富的精神生活和陶冶性情的能力。然而對學生良好閑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教育,未引起當今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足夠重視,很多家長按照本能和習慣來安排學生的閑暇,并沒有顧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和閑暇教育需求。有的家長以學習競爭為由,大量地用課外輔導班占據(jù)孩子的閑暇時間;有的家長時間靠不上,就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缺少指導與督促;有的家長缺乏耐心,不能堅持指導孩子的閑暇生活。很多學生不會科學安排閑暇時間,泡電視、上QQ、玩網(wǎng)游等活動成為閑暇的主要內容。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的休閑場所越來越被摩天大樓代替,適合學生活動的場所配套嚴重不足,社會上可供學生校外玩耍的活動場所,特別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場地太少?,F(xiàn)有的一些活動場所,如科技館、天文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不能滿足青少年閑暇活動的需要,學生課外活動得不到正確有效的引導。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雖然各有各的特點和作用,但也各有弱點,只有三方面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整體教育的作用。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只靠學校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話,學校教育便顯得孤立無援。
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促閑暇教育健康發(fā)展
無論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都各自發(fā)揮著作用,都對學生產(chǎn)生著影響。因此,要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
在閑暇生活教育的推動上,學校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是系統(tǒng)性的教育,其目的性更強一些。因此,我們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閑暇活動指導,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安排閑暇時間,去設計和規(guī)劃自己的閑暇時光。學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習得各種技藝和能力;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適時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閑暇活動安排,進行成果展示;組織學生參加陽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領略體育的魅力,感受到運動的美,體會到運動的快樂。使學生了解到,除讀書之外,道德行為、體育活動、團隊生活以及美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際參與的不同活動中,培養(yǎng)興趣和才能,奠定自己的正確閑暇觀念和習慣。
具體可行的做法有:融入課程設計;開展社團活動;重視體藝活動;實施校外教學等。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配合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場所,家長對學生閑暇生活的理解與支持,無疑是提高學生閑暇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的因素,只有家校配合,才能使閑暇生活指導工作落到實處。因此,我們注重家校聯(lián)系,密切關注學生在家中的閑暇生活。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不定時家校隨訪,博客交流、家校通等,轉變家長的思想,商討指導學生閑暇活動的方法、途徑,加強對學生閑暇生活指導的協(xié)同作用,逐步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向、同軌、同步。主張家庭教育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
(三)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共攜手
在實施學生閑暇教育時,還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這塊陣地,對學生的校外生活給予積極的指導。為此我們注意與社會教育取得聯(lián)系和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種閑暇教育資源,拓寬閑暇教育的渠道,與企業(yè)、社區(qū)及其他社會組織建立長期聯(lián)系,共同引導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如三月份的學雷鋒活動,到社區(qū)街道進行義務清掃;四月份的春游和祭掃烈士墓活動;聘請校外輔導員;去污水處理廠參觀、去科技館體驗、去社區(qū)演出等。倡導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jù)學生的興趣及特長自由組合小隊,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活動。在社會力量的支持和協(xié)助下,充分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影劇院等文化場所,組織學生開展具有藝術性、鑒賞性和娛樂性的活動,讓他們有意義地度過他們的閑暇時間,使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德、智、體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相互聯(lián)系,互相支持,校內外結合,控制學生所處環(huán)境,減少消極影響,使學生的閑暇生活變得更充實、更豐富、更有意義。
閑暇是孩子才情趣發(fā)展的沃土。我們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三位一體,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會促進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我們相信,全社會齊抓共管,孩子們就一定能在學會學習中主動而自由地學會生活,學會利用閑暇時間的技能、技巧,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閑暇行為習慣,從而獲得充分、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習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