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周某遭受家暴尋求庇護案
2016年農(nóng)歷春節(jié)期間,周某與丈夫因挖基坑的問題意見不統(tǒng)一,雙方發(fā)生爭吵,丈夫就動手打她,致其手部淤腫。受傷的周某便帶著5歲的女兒和1歲的兒子來到南寧市反家暴庇護中心求助并順利入住。周某與丈夫已育有二女一子,其丈夫仍想讓她生兒子,周某不想再生,丈夫威脅跟她離婚,但周某不愿意離婚。周某丈夫曾因其他家庭瑣事打過她十余次。
入住庇護中心后,接待人員先查看周某傷情,安撫其情緒,詳細了解其家庭情況。由于周某攜帶的孩子尚小,接待人員還為周某買了一箱牛奶和餅干零食,安排好其受庇護期間的餐飲起居。此后,庇護中心專業(yè)社工師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并介紹一些夫妻溝通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在遭遇家庭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聯(lián)系法官對周某關(guān)于婚姻、子女撫養(yǎng)等方面的法律問題進行一對一分析解答。入住庇護中心兩天后,周某表示有信心回去跟丈夫進行溝通,在簡單登記后便離開庇護中心。在后期跟蹤回訪中,周某表示此后未發(fā)生家庭暴力行為。
典型意義
受害人遭遇家庭暴力后,在庇護中心得到心理疏導和婚姻維護輔導'學到了溝通技巧和法律知識,知道如何與丈夫正確表達情感,夫妻間相互理解、包容,及時化解矛盾,不讓矛盾升級,避免了家暴行為的再次發(fā)生?,F(xiàn)實生活電不少家暴受害人受“家丑不可外揚”思想意識影響,加上擔心行政司法機關(guān)介入家庭矛盾后,會導致自己回歸家庭的路被堵死,所以往往選擇隱忍,不愿張揚,不敢求助,即便是向庇護救助中心求助了,也對法院介入調(diào)解心存顧慮。庇護中心應(yīng)在救助庇護過程中注重打消家暴受害人的顧慮,更好地保護家暴受害人,鼓勵家暴受害人拿起法律式器捍衛(wèi)自身合法權(quán)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