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祖忠人
就如同在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有所謂“唱功戲”和“做功戲”的區(qū)分,在歌劇中,尤其是喜劇,表演與演唱一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斗査顾颉肪褪沁@樣的“唱做兼?zhèn)洹钡膽騽?,要成功,就需要演員的演技。不僅那個“死胖子”法爾斯塔夫渾身都是“包袱”,就是福德太太艾麗斯也是個女段子手,再加上一對小情人南內(nèi)塔和芬頓瞎攪和,還有個醋壇子福德先生和一對兒逗哏的仆人巴多爾福和皮斯托拉——每個人,都有戲。
《法爾斯塔夫》要成功,語言問題是個關(guān)鍵,讓中國演員演好《法爾斯塔夫》,和讓意大利人去德云社說相聲的難度有的一拼。所以,喜劇,真的不好演。而這部戲,演甚至比唱,更重要。
上海歌劇院建院60周年,沒有挑《波希米亞人》,也不演《蝴蝶夫人》,偏偏選了這個《法爾斯塔夫》,確實需要一些勇氣(《法爾斯塔夫》還有一個問題是在國內(nèi)的知名度還不夠)。不過,在那個臺風(fēng)大雨天看完了《法爾斯塔夫》的觀眾(不管是真愛粉還是路人甲),一定會說,這個戲,看現(xiàn)場,值得。
法爾斯塔夫這個人物其實比較復(fù)雜,不能簡單地定位成一個大色狼;雖然,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里一開場就借哈爾王子的口把他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只知道喝好酒,吃飽了晚餐把紐扣松開,一過中午就躺在長椅子上打鼾;你讓油脂蒙住了心,所以才會忘記什么是你應(yīng)該問的問題。見什么鬼你要問起時候來?除非每一點鐘是一杯白葡萄酒,每一分鐘是一只閹雞……”但是,正如法爾斯塔夫在歌劇里唱的那樣,在服侍老王爺?shù)臅r候,他也是個青蔥瘦子帥少年,也不是個沒有一點兒追求的人,頹廢也是后來的事情。所以,法爾斯塔夫切不可演成一個市井無賴,他是貴族,就像唐璜不能演成一個流氓一樣,需要保持一種氣度,要“端著”,然后搞笑。
這次,我看的《法爾斯塔夫》首發(fā)陣容是張峰飾演男主角。張峰的演技,應(yīng)該說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嗓音條件好,舞臺經(jīng)驗也比較豐富,以前他演《弄臣》《茶花女》這一路戲比較多——演一個喜劇角色,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我也是帶著一個問號去觀看,結(jié)果,應(yīng)該說是成功的。張峰演的法爾斯塔夫并不太火爆,也不夠夸張,但威爾第音樂中那些最美妙的片段,他都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如第二幕里“去吧,老約翰”(Va,vecchio John)的段落,分寸把握得很妥當(dāng),同時,又把他的好音色展現(xiàn)出來。還有像第二幕里去見艾麗斯,被誆騙到洗衣筐里的戲,也演得很活潑,看著張峰打開籮筐的蓋子有氣無力地叫著“悶死了”,喜劇效果絕佳。
飾演艾麗斯的丹妮拉·斯基拉琪(如果不是臺風(fēng),我也很想看看徐曉英演的艾麗斯)很搶眼,第一幕第二場上來一開口就能聽到一副好嗓子,屬于那種本錢好到不怕用嗓的女高音。中場休息時遇到歌劇院的朋友,大家都評論她的好嗓子,說在排練的時候也是放開了唱,毫無保留,可見本錢厚。1998年斯基拉琪演《女人心》里的德斯皮娜出道,從履歷上看,確實抒情兼戲劇性(spinto)的角色演了很多,如薇奧萊塔、阿依達、繆塞塔等等,也在《法爾斯塔夫》里演過南內(nèi)塔,這一次是“升級”成了南內(nèi)塔的媽。她不僅嗓音好,也很會演戲,這一點,中國演員確實需要學(xué)習(xí)。比如,第二幕第二場,艾麗斯和法爾斯塔夫的重唱部分,法爾斯塔夫花言巧語,艾麗斯還要表面敷衍,斯基拉琪干脆繞著法爾斯塔夫跳起了舞,非常自然,又讓舞臺變得極具氣氛。
扮演福德的皮耶羅·特拉諾瓦(不分AB角)是很地道的意大利男中音,他的音色抒情而甜美,頗具感染力(他演《茶花女》里的老熱爾蒙一定很合適)。導(dǎo)演把他打扮成了一個中產(chǎn)階級富商(服裝稍微Low了一點),不過,吃起醋來也挺瘋狂。本來對于這一類氣質(zhì)高雅、舞臺形象屬于“老帥哥型”的歌唱家的演技是不太指望的,可是,特拉諾瓦卻演得不錯,剛上場的時候戲還有點兒緊,等到第二幕第一場,嬉笑怒罵就演開了,不僅和法爾斯塔夫的對手戲演得很有層次感,既要法爾斯塔夫相信他的要求是合理的,又要強忍著怒火,即使法爾斯塔夫發(fā)誓要給福德戴綠帽子(意大利人是說戴犄角……),假扮成豐塔納的他也只能私底下頓足捶胸,表面曲意逢迎,一副“氣到內(nèi)傷”的模樣。
這一版的《法爾斯塔夫》中,一對小情人南內(nèi)塔和芬頓都是由中國演員扮演的,南內(nèi)塔的扮演者宋倩(同樣也不分AB角)曾經(jīng)留學(xué)米蘭威爾第音樂學(xué)院,扮演芬頓的張帆濤目前正在意大利念書。兩位在意大利留學(xué)的中國歌唱家在語言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法爾斯塔夫》是一部意大利喜劇,對語言的要求是很高的,有大段大段的宣敘調(diào),還有大范圍的舞臺調(diào)度,有時候是邊走邊唱,在重唱中也需要和外方演員有默契的配合。應(yīng)該說,演員的表現(xiàn)是可圈可點的。只是,在《法爾斯塔夫》中,兩位中國演員的舞臺表演有時還顯稚嫩,特別是南內(nèi)塔,這個角色是個小姑娘,要有俏皮、古靈精怪的一面,而不是個雍容華貴的小姐,不能演得太成熟。
再來說一下這次的舞臺設(shè)計,既傳統(tǒng),又巧妙,把大劇院的舞臺分隔成兩部分,可以分開拉幕,比如,第一幕第一場里的嘉德酒館就分成了內(nèi)外兩個部分,酒館外面先拉幕換場,然后才是酒館內(nèi)部。所以,等到第一場結(jié)束換到第二場福德家的時候,速度很快,使劇情的發(fā)展沒有因為換場而被打斷(讓我想起就在前幾天演出的另一部場次眾多的歌劇,每次換場都會有工人上場,不拉幕布換景,生生打斷劇情)。服裝設(shè)計方面,并非19世紀的樣貌,更像上世紀初的歐洲。幸好,設(shè)計師沒有考慮在中國演出需要加上中國元素,因此,雖然服裝說不上光鮮亮麗卻也讓人覺得親切(不能想象穿著旗袍的艾麗斯和穿著長衫的福德?lián)г谝黄?,也不敢想象穿著陰丹士林布學(xué)生裝的南內(nèi)塔和許文強版的芬頓雙宿雙飛)。
依照黃金比例分隔成的舞臺被導(dǎo)演巧妙地利用起來,特別在第二幕中,法爾斯塔夫來到福德家和艾麗斯“幽會”,原來腳本上只說是福德家的房間。但被分隔之后,就出現(xiàn)了三個地方,最里面是客廳,在這里放著那個最后把胖子約翰爵士丟進河里的洗衣筐。隔著一扇門是門廳,連著大門,這個緩沖區(qū)域,為福德帶著一大群人來捉奸提供了一個順理成章的排隊的地方,沒有一下子就沖進臥室,增加了戲劇性和懸念,也為兩組重唱最后混成九重唱提供了鋪墊。還有一個空間,是我沒有想到的,就是芬頓和南內(nèi)塔兩位青少年卿卿我我的地方,也是福德以為捉奸得手的場地——舞臺上設(shè)計了一個不起眼的衣帽間,推門而入之后,前面又有一扇移門可以推開,能讓觀眾對門內(nèi)外的場景有一個平面直觀一目了然的觀察,確實是個花了心思的設(shè)計。那晚現(xiàn)場,看著福德拿著老式照相機準備拍下丑聞?wù)掌?,一大群人躡手躡腳地準備撞門而入,里面卻是一對兒小情人擁抱接吻的時候,底下一片笑聲,效果達到了。
同樣喜歡法爾斯塔夫,還為了他寫過同名交響詩的英國作曲家埃爾加曾經(jīng)很好地評價過這個人物:“法爾斯塔夫雖然只是個名字,但莎士比亞卻寫出了人生的所有意涵,我的音樂看來有些快活,但其實充斥著挫敗的暗流,甚至在酒館尋歡作樂時,悲哀也深藏其中。”這,或許就是真正的法爾斯塔夫,所以,那個嚴肅了一輩子的朱塞佩·威爾第,才會拿法爾斯塔夫來當(dāng)自己人生的Coda。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