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紅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7—0084—01
一、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就教材教教材,沒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沒有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占了教學時間的一大半,教學中學生是在圍著教師轉,同時也是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導致教學中教師中心化,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 課堂教學中教師唱主角,學生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些教師一上講臺就成為名副其實的“講師”,一堂課從頭講到尾,唯恐講得不夠多、不夠細。如,在對數(shù)學例題的教法上一貫的做法是:出示例題后,教師讀題、析題,指出關鍵所在,有何技巧,然后給出完整的解題過程??芍^面面俱到,無一疏漏,卻不知這種做法弊多利少,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反應慢的學生還未搞清楚問題的已知、未知、所求,反映快的學生也只有接受的份,缺乏主動性,更沒有創(chuàng)新的機會,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最主要的是剝奪了學生思維的權利,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學生還會養(yǎng)成坐享其成、不愿思考的惰性心理。
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如敘述講解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對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應用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學模式,缺乏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導致小學數(shù)學課堂缺乏活力,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起便開始對數(shù)學失去了學習興趣。
二、對策
1. 認真讀懂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材。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了一種載體,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地研讀教材,并對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改編或者重組。例如,現(xiàn)在教材中的“解決問題”,信息的呈現(xiàn)有純圖片的、半文字半圖片的、純文字的;信息內容關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信息結構有完整的和不完整的;信息中有對解決問題有用和沒用的;信息趨于多樣化和開放性。教材的編排意圖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述能力和信息的選擇、處理能力及問題的解決能力,出發(fā)點是非常好的,目的也是很明顯的。但是這些內容未必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這時教師就要在鉆研教材、備教案、備學生的基礎上,改編教材內容,使其真正為學生服務。
2.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現(xiàn)代教育培養(yǎng)的人應該是有主體性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快樂健康地成長。
3.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同樣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講授,也會收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4.重視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活動放到生活背景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使其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小學生在各方面還不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還不足,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課堂內容貼近現(xiàn)實生活。如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且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減法”這一課時,可以這樣舉例子:“今天媽媽在街上買了10根香蕉,你吃了一根,媽媽吃了一根,問還剩多少根香蕉呢?”實踐證明,列舉生活中學生們熟悉的例子,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合理使用多媒體。合理使用多媒體可以大大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具有多樣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一)”時,用多媒體展示主題圖,讓學生討論并確定位置的方法。在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時,先是在座位圖的下面和左面出現(xiàn)了一條橫線和一條豎線,接著在兩條線上標出坐標,再是每個位置顯出一個圓點和許多橫的、豎的虛線,最后座位圖隱去,只留下坐標圖。這樣,就把形象的座位圖轉換成抽象的坐標圖,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