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的貧困問題逐漸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在人生的晚年,老年人很難改變他們在收入上、身體上的弱勢地位,易陷入貧困狀態(tài)。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已進入人口減少和超老齡社會。日本人口老齡化不僅意味著老年贍養(yǎng)負擔的加重,而且也帶來老年貧困問題。為應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和老年貧困現(xiàn)象,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對策措施,努力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其經(jīng)驗值得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日本;人口老齡化;老年貧困;最低生活保障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7)04-0069-12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7.04.009
近年來,日本的老年貧困問題呈現(xiàn)出逐漸加重的態(tài)勢,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日本依靠養(yǎng)老金生活的老年人不斷增加,國家財政預算中養(yǎng)老金比重日益加大,而不參保的年輕人及拖欠保費的人增多,導致養(yǎng)老金水平難以提高。同時,醫(yī)療、護理等各種社會保險要求個人負擔的比例越來越高,增大了低收入老年人的生活壓力,貧困老人數(shù)量不斷上升。為遏制這一趨勢,日本政府通過完善各種保障制度、提高非正式員工待遇、鼓勵健康老年人再就業(yè)等措施,綜合應對老年貧困問題。
一、日本老年貧困的現(xiàn)狀及主要原因
隨著人口平均壽命逐漸延長,日本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長壽是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福利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果,但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了社會問題。其中,由收入、疾病、孤老帶來的老年貧困是老年人最大的憂慮,也是近年日本需要著重解決的課題之一。
(一)日本老年貧困的現(xiàn)狀
在日本,對于貧困并沒有一個固定標準。根據(jù)目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資料,大體可以從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采用的相對貧困率、表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shù)、日本生活保護制度救助人群比率這幾個方面來觀察老年人的貧困狀況。
OECD的相對貧困率是指可支配年收入在一定標準之下人群的比率。所謂一定標準也就是貧困線,具體指可支配年收入中間值的50%(中間值的計算方式是用家庭成員數(shù)的平方根除家庭可支配收入)。近年來,日本厚生勞動省進行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①就是用OECD的標準來調查日本的貧困情況。從2013年進行的第十次大規(guī)模調查看,2012年日本可支配年收入中間值為244萬日元,貧困線即為122萬日元,收入低于122萬日元的就是貧困人群藤森克彥.年金では暮らせない“下流老人”を苦しめる格差の実態(tài)[EB/OL].DOL特別レポート,2015年9月2日.http://diamond.jp/articles/-/77718.。從調查結果看,2012年日本貧困人群主要集中在10~24歲的青少年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老年人貧困更為顯著,其貧困的時間跨度和貧困率都甚于其他年齡層,而在老年人當中女性貧困率又高于男性。見圖1。
1950年,日本實施《生活保護法》,為日本的社會保護制度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日本對《生活保護法》進行了多次修改。生活保護制度采用最低生活保護標準對貧困家庭給予生活補貼,作為最后的安全網(wǎng)保障了貧困人群的基本生活。生活補貼的標準根據(jù)經(jīng)濟狀況和物價指數(shù)的變化進行調整,每年4月確定當年的標準。生活補貼標準還因地區(qū)不同而異,全國根據(jù)六類地區(qū)分為六個標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接受生活保護的人群中的老年人口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年,日本接受生活保護的人大約有216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大約有92萬人,占44%厚生労働省社會·援護局保護課.生活保護制度の概要等について[DB/OL].平成28年:7.[2017-01-06].http://www.mhlw.go.jp/file/05-Shingikai-12601000-Seisakutoukatsukan-Sanjikanshitsu_Shakaihoshoutantou/kijun23_05.pdf#search=.。截至2016年12月,領取生活保護補貼的163.2萬戶中,51.4%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占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厚生労働省.被保護者調査(平成28年12月分概數(shù))[DB/OL].[2017-03-17]. http://www.mhlw.go.jp/toukei/saikin/hw/hihogosya/m2016/dl/12-01.pdf.。在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接受生活保護的占比2.80%,高于全國平均保護率1.67%[1]。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接受生活保護的人數(shù)逐年增多。
從基尼系數(shù)的變化情況也可以觀察到日本老年人的貧困狀況?;嵯禂?shù)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nèi)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其數(shù)值在0 到1之間,越接近0說明收入越平均,越接近1說明收入差距越大。日本政府進行的調查有幾種都涉及到基尼系數(shù),每三年實施一次的“國民收入再分配調查”就是其中之一。該調查結果表明,自1984年以來,日本的基尼系數(shù)持續(xù)上升。收入較低的老年人及單身者家庭的增加是導致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2013年,初次分配日本老年人家庭平均收入是95.3萬日元,基尼系數(shù)為0.7981;通過社會保障、稅收調節(jié)之后的二次分配平均收入是350.2萬日元,基尼系數(shù)為0.3813,仍然高于全體家庭的基尼系數(shù)0.3759厚生労働省.平成26年所得再分配調査報告書:10[DB/OL].[2017-03-17].http://www.mhlw.go.jp/file/04-Houdouhappyou-12605000-Seisakutoukatsukan-Seisakuhyoukakanshitsu/h26hou.pdf#search=.。這些情況說明日本老年人的貧困程度不容樂觀。
老年人口不斷增多和老年人收入水平的降低,導致日本老年貧困率升高,養(yǎng)老生活不僅成為諸多老年人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也成為日本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endprint
(二)日本老年貧困的主要原因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日本老年貧困問題逐漸顯化。家庭規(guī)??s小,代際關系轉移;老后疾病纏身,醫(yī)療護理費用負擔越來越重;年輕時候的工作不穩(wěn)定,收入低等,這些方面成為日本老年貧困的主要原因。
1.醫(yī)療護理費用不斷上升是導致老年貧困的主要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yī)療技術的提高,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然而,平均壽命的延長并不代表健康壽命期的延長。2013年,日本男性的健康壽命為71.19歲,女性的健康壽命為74.21歲,和2001年相比分別延長了1.79歲和1.56歲。但是和同期間平均壽命的延長(男性平均壽命延長2.14歲,女性平均壽命延長1.68歲)相比,延長幅度還是小。日本人的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之間仍有不少差距:男性約相差9年,而女性則為12年左右。參見圖2。這意味著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數(shù)在增多,養(yǎng)老護理需求不斷增長。
根據(jù)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2016年4月,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接受護理保險服務的大約有608萬人,其中,65~74歲的老年人大約有76萬人,而7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shù)為532萬人,年齡越大需要護理的人數(shù)越多厚生労働省.介護保険事業(yè)狀況報告平成28年4月[DB/OL].[2017-03-09].http://www.mhlw.go.jp/topics/kaigo/osirase/jigyo/m16/1604.html.。根據(jù)日本護理保險制度,護理所需的費用由稅金和保險金兩部分組成,各占一半。其中50%的稅金由國家承擔25%、都道府縣承擔12.5%、市町村地方政府承擔12.5%,保險金由政府固定財政基金和個人從養(yǎng)老金或額外繳付的保險金支付,使用者只負擔護理服務總費用的10%(2015年8月1日起,高收入老年人個人負擔20%),但每個護理等級都有利用護理保險服務的上限額度,超過額度部分的費用完全由個人負擔。因此,沒有多少儲蓄,收入水平較低的老年人容易面臨生活困境,導致老年貧困的發(fā)生。
2.非正式員工增多導致收入差距擴大
日本于1985年推出《勞動者派遣法》,傳統(tǒng)的終身雇傭制度發(fā)生了變化,非正式員工人群不斷擴大,非正式雇傭成為日本社會雇傭形式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日本對《勞動者派遣法》進行了修改,基本取消了對勞務派遣的各種限制,降低了勞務派遣方面的障礙,使非正式員工進一步增多,其中老年人數(shù)量更是連年遞增。根據(jù)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1990年,日本非正式員工人數(shù)只有881萬人,而到2015年增加為1 980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勞動力數(shù)量從41萬人增加到267萬人,所占比重從4.7%上升到13.5%。參見圖3。
日本非正式員工面臨著低工資、低保障,且隨時可能丟掉工作的危機。非正式員工與正式員工之間在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待遇方面都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根據(jù)厚生勞動省的統(tǒng)計,2015年,日本正式員工中男性平均月工資為348 300日元,女性平均月工資為259 300日元;而非正式員工中的男性平均月工資只有229 100日元,女性平均月工資只有181 000日元,分別相差119 200日元和78 300日元厚生労働省.賃金構造基本統(tǒng)計調査:2016年版[DB/OL].[2016-11-18].http://www.garbagenews.net/archives/2041223.html.。日本非正式員工不僅工資低,而且還有很多人不能參加和享受各類社會保險及企業(yè)內(nèi)福利制度。根據(jù)厚生勞動省的資料,正式員工加入雇傭保險、健康保險、厚生年金制度、享受企業(yè)退休金制度、獎勵制度的比率分別是92.5%、99.3%、99.1%、80.6%、86.1%;而非正式員工加入上述保險制度的比率分別只有67.7%、54.7%、52.0%、9.6%、31.0%。參見表1。這種情況反映了日本非正式員工不僅收入水平很不穩(wěn)定,而且在其他待遇方面都不及正式員工。這加劇了同代人之間經(jīng)濟收入的不均和貧富差距的擴大[2]。
日本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導致了勞動階層的分化,也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目前,日本不少貧困老年人由于年老后生活漫長,即便擁有一定的存款以及住房等不動資產(chǎn),也會被各種疾病消耗殆盡。在過去祖孫三代同居時,子女們合力出錢也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隨著家庭核心化的發(fā)展和老年家庭戶的增多,加上年輕人工作的不穩(wěn)定性,家庭內(nèi)部相互扶助功能逐漸弱化,導致老年人進一步貧困化[3]。可見,日本家庭成員的經(jīng)濟供養(yǎng)能力存在著階層差異,貧困老年人面對的深層次問題是社會階層分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即子女收入較高意味著老年父母一般不會面臨貧困問題,而子女條件較差,收入不穩(wěn)定,其老年父母面臨貧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少子老齡化導致年金收入減少
根據(jù)日本內(nèi)閣府統(tǒng)計,2016年,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為27.3%。其中,75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在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分為“低齡老年人”(65-74歲)和“高齡老年人”(75歲及以上)。占13.4%。高齡化趨勢非常嚴峻。而日本0~14歲的少兒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只有12.6%,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到60.1%,已經(jīng)面臨著人口減少及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総務省統(tǒng)計局.『人口推計』平 成 28 年 10 月 報[DB/OL].[2016-11-20].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pdf/201610.pdf.。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及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日本老年人領取的年金收入也逐漸減少。日本的年金制度采取的是“下一代養(yǎng)上一代”的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即用當前參保人的繳費來支付退休人員的年金。但是,隨著少子老齡化現(xiàn)象的加劇,日本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和領取養(yǎng)老金的老年人數(shù)量的增多,出現(xiàn)了支付與負擔的不平衡問題。2012年,日本基礎老齡年金的平均月支付額為54 856日元,2013年為54 622日元,2014年減少到54 497日元,出現(xiàn)逐年減少的局面厚生労働省.平成26年度 厚生年金保険·國民年金事業(yè)の概況:第16頁[DB/OL].[2016-12-22].http://www.mhlw.go.jp/stf/houdou/0000106854.html.。造成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口增長加快以及年輕一代正式雇傭率低下,參保人數(shù)不足,而且日本老年人年金收入差距很大。參加工作后一直在大企業(yè)工作或是公務員等比較穩(wěn)定職業(yè)的人,退休后不僅能拿到公共養(yǎng)老金,還有企業(yè)年金,退休后可以過相對富裕的生活;而那些因為教育程度不高、無法找到穩(wěn)定工作的人,能拿到的養(yǎng)老金較少,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endprint
二、日本老年貧困的差異性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實際收入越來越少,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生活逐漸不能自理,容易面臨貧困。日本老年貧困存在較大的年齡差異、性別差異、家庭形態(tài)差異。
(一)較大的年齡差異
日本老年人口貧困比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年齡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經(jīng)濟來源越少,成為典型的弱勢群體,高齡老年人比低齡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貧困狀態(tài)。
厚生勞動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顯示,日本老年男性的相對貧困率從60歲開始逐漸上升,到80歲達到17.3%;老年女性的相對貧困率從50歲開始逐漸上升,75~79歲達到25.4%。參見圖4。日本老年人年齡越大貧困程度越高,面臨“老與窮”的雙重壓力,同時也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二)顯著的性別差異
截至2016年10月,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老年男性1 499萬人,占男性人口的24.3%;老年女性1 962萬人,占女性人口的30.1%総務省統(tǒng)計局.『人口推計』平成28 年10月報[DB/OL].[2016-11-20].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pdf/201610.pdf.,女性老年人口明顯多于男性。日本老年女性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jīng)濟收入來源有限,生活沒有保障。其原因在于: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在以男性、企業(yè)為中心的社會結構和家庭具有一定保障功能的基礎之上。多數(shù)老年女性年輕時只專注于生兒育女、照料家務,年老后主要靠夫妻年金生活。如果離婚或喪偶,她們的老后生活便面臨更大的危機。加上她們的連續(xù)工作年數(shù)短,平均收入水平低,與男性老年人相比,經(jīng)濟實力較弱,更容易陷于貧困[4]。
日本老年女性的貧困率從65歲開始急劇上升,70歲達到20%以上,高于老年男性的貧困率(參見圖4)。2014年,日本處于貧困狀態(tài)的老年人口達到893.5萬人,其中,獨居男性老年人所占比率為37.7%,獨居女性老年人所占比率則高達56.0%,女性老年人的貧困率很高高齢者がいる世帯の貧困狀況(2014年)[N].東京新聞,2016-03-04.。根據(jù)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截至2016年4月,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接受護理保險服務的大約有608萬人,其中老年男性所占比率為30%,而老年女性所占比率為70%厚生労働省.介護保険事業(yè)狀況報告平成28年4月[DB/OL].[2017-03-09].http://www.mhlw.go.jp/topics/kaigo/osirase/jigyo/m16/1604.html.。女性年齡越大需要護理的程度和貧困率就越高,日本老年貧困存在較大的性別差異。
(三)懸殊的家庭形態(tài)差異
單身家庭、夫妻家庭、三世同堂家庭等家庭形態(tài)也對日本老年人的經(jīng)濟狀況帶來不同影響。根據(jù)日本內(nèi)閣府發(fā)布的資料,1980年,日本65歲及以上的獨居男性大約有19萬人,獨居女性大約有69萬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率分別為4.3%和11.2%;2015年,65歲及以上獨居男性增加到189萬人,獨居女性增加到412萬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率分別增加到12.9%和21.3%。到2035年,65歲及以上獨居男性和女性人口將分別達到261萬人和501萬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率將分別達到16.3%和23.4%,獨居老年人數(shù)不斷增多的趨勢異常明顯。參見圖5。
獨居老年人不僅貧困發(fā)生率高,而且貧困程度也比較嚴重。根據(jù)厚生勞動省2013年進行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數(shù)據(jù)厚生労働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査(平成25年)の結果から[DB/OL].[2017-03-18].www.mhlw.go.jp/toukei/list/dl/20-21-h25.pdf.,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家庭總體平均年收入為481.6萬日元,低于日本家庭537.6萬日元的平均收入。而且不同家庭結構的年收入也不盡相同。收入最高的是三世同堂家庭,年收入為866.7萬日元,高于日本全體家庭的平均水平,而單身家庭收入最低,年收入僅為193.3萬日元。參見圖6。三世同堂家庭由于家庭成員多,從業(yè)人員多,收入來源多元,處于高收入老年人家庭行列;而單身家庭和以養(yǎng)老金等為主要收入源的家庭,則屬于低收入老年人家庭。從老年人群收入來源有限、收入更低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老年家庭的增加是造成日本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
獨居老年人不僅生活上貧困,精神上容易處于孤立狀態(tài),而且收入越低就越孤立。在65歲及以上高收入老年人中,一個月和別人交流頻率不到一次的人只占0.5%,而低收入老年人的比率為2.1%。低收入老年人群更容易陷于經(jīng)濟與精神上的貧困狀態(tài)。參見圖7。
可見,日本老年貧困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三高”的特點,即高齡老年人高于低齡老年人,女性老年人高于男性老年人,獨居老年人高于夫妻老年人。老年貧困已經(jīng)成為日本社會的主要問題。
三、日本應對老年貧困的措施
在貧富分化逐漸加大、養(yǎng)老壓力加重的情況下,解決老年貧困是日本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日本政府一方面積極完善有關老年人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另一方面不斷擴大適合老年人的各種工作崗位,鼓勵老年人就業(yè)和再就業(yè)。
(一)積極完善相關保障制度
針對不斷加劇的老年貧困問題,日本政府積極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努力預防老年貧困的蔓延。
首先,調整了護理保險制度和高齡老年人醫(yī)療制度中個人承擔的比例。2015年8月,提高了高收入人群護理保險承擔的比例。按規(guī)定,如果一個人的年收入超過280萬日元,或夫妻二人的年收入超過346萬日元的,利用護理服務時,個人承擔的費用將由原來的10%增加到20%;低收入人群仍只負擔10%。2008年制定了高齡老年人醫(yī)療制度,這是一項獨立于其他醫(yī)療保險制度、主要針對75歲及以上老年人和65~74歲中有一定殘疾的老年人的醫(yī)療保險制度。參保人就醫(yī)時承擔費用的10%。如果7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年收入相當于現(xiàn)在工作人員的收入(年收入大約370萬日元以上),個人將承擔30%的醫(yī)療費厚生勞動省.醫(yī)療費自己負擔[DB/OL].[2017-03-12].http://www.mhlw.go.jp/bunya/shakaihosho/iryouseido01/info02d-37.html.。在老年人口增多,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根據(jù)收入情況的不同,采取分別對待的措施,在醫(yī)療護理方面努力減輕低收入老年人的負擔。endprint
其次,積極改善年金數(shù)額減少的狀況。日本的年金制度采取的是繳納一定階段的保險費之后才能領取社會保險的方式,國民年金是20~60歲的國民須加入的基礎年金,至少需要繳納25年保費,退休后才有資格領取。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領取年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而繳納年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因未加入保險或繳納保險年限不足的原因沒有年金或年金很少的老年人群不斷增多,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鑒于這種情況,2015年12月,作為政策補償,日本政府在補充預算中用3 624億日元作為“臨時福利給付金”,主要針對1 130萬低收入老年人,一次性每人發(fā)放3萬日元補助厚生勞動省.「年金生活者等支援臨時福祉給付金」の実施について[DB/OL].[2017-03-20].http://www.mhlw.go.jp/topics/2016/01/dl/tp0115-1-13-06p.pdf.。2016年11月,日本通過《無年金對策法案》,將參保繳納年金保費的最少年限由原來的25年減少到10年,并決定從2017年9月開始,將針對64萬沒有年金的人進行相應的支付,為此,日本將需要650億日元的財源井上充昌.無年金者対策法が成立、約64萬人に年金[N].朝日新聞,2016-11-16.。2016年12月,又通過了《年金改革法》,為了擴大今后年金保費規(guī)模,規(guī)定從2017年4月1日開始,在500人以下中小企業(yè)中工作的短時工也可以加入厚生年金;針對加入國民年金的女性,免除其產(chǎn)前產(chǎn)后(4個月)的保費等。
這些措施緩解了由醫(yī)療費上漲及年金數(shù)額下降而導致的老年人生活壓力,有效緩解了低收入老年人群的養(yǎng)老保障問題,有助于減輕老年人陷入貧困的風險。
(二)鼓勵老年人就業(yè)和再就業(yè)
日本針對老年貧困不斷增多的現(xiàn)象,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就業(yè)和再就業(yè),向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工作崗位,以增加老年人的經(jīng)濟收入。
在相關立法方面,1986年就制定了《高齡者雇用安定法》,鼓勵企業(yè)采取60歲退休制度。1998年和2006年,日本曾經(jīng)對該法進行了修改補充,2013年4月實施了新的《高齡者雇用安定法》,為老年人就業(yè)提供政策支持,鼓勵和促進各企業(yè)延長退休年齡,讓有工作意愿的員工都能工作至65歲[5]。該法律使處理老齡問題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變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之前日本老年人60歲退休之后繼續(xù)工作的人數(shù)比較多,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老年人以臨時工、合同工等非正式員工的身份從事工作,其工資減少了很多。實施新的《高齡者雇用安定法》后,老年人可以以正式員工的身份工作,并能夠保證與原來同樣的待遇,提高了老年人的工作積極性[6]。
為了進一步保障老年人就業(yè)和再就業(yè),日本于2016年3月通過了《雇用保險法修訂案》,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繼續(xù)實行雇傭保險制度,即如果65歲及以上老年人繼續(xù)工作或離開原單位另找工作時,可以繼續(xù)加入雇傭保險[7]。這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中小企業(yè)負擔,增加了老年人就業(yè)率,緩解了勞動力不足問題。根據(jù)該法案,日本老年人才中心還可以向老年人介紹每周40小時的工作崗位,改變了過去只能向老年人推薦臨時的、短期的、輕松工作的做法,根據(jù)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了多種形式的就業(yè)機會,改善了老年人的勞動環(huán)境厚生労働省.平成28年雇用保険制度の改正內(nèi)容について』,http://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0000120714.html,2016年11月17日檢索。。
老年人繼續(xù)工作,不僅能夠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還可以彌補日本社會勞動力不足問題。根據(jù)內(nèi)閣府的統(tǒng)計,1980年日本勞動力人口為5 650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勞動力人口為279萬人,占4.9%;而201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為6 587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勞動力人口增加到696萬人,占10.6%內(nèi)閣府.平成27年版高齢社會白書(概要版):高齢者の就業(yè)[DB/OL].[2017-02-06].http://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15/html/gaiyou/s1_2_4.html.。日本繼續(xù)工作的老年人數(shù)量不斷增加,老年人就業(yè)選擇也趨于多樣化。在退休金越來越少、勞動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繼續(xù)發(fā)揮老年勞動者的余熱,既能緩解勞動力不足問題,又能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是一個既有利自身又有利社會的選擇。
(三)提高非正式員工待遇,預防老后貧困
在社保待遇方面,由于日本的厚生年金、健康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基本上是以正式員工為對象而設立,非正式員工很難享受。社保待遇情況已不適合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雇傭形勢。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從2016年10月開始,針對非正式員工擴大了厚生年金、醫(y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的適用范圍。按規(guī)定,501人以上的企業(yè),每周工作20小時以上,年收入106萬日元以上的員工,也可以加入厚生年金『日本経済新聞』2016年9月15日。。其次,2016年12月,召開了“實現(xiàn)工作方式改革會議”,提出了“同工同酬指針”方案,按規(guī)定,如果非正式與正式員工在工作能力、工作業(yè)績、工作年限等方面相同,企業(yè)應向非正式員工發(fā)放與正式員工相同的工資及獎金首相官邸.同一労働同一賃金ガイドライン案[DB/OL].[2016-12-31].http://www.kantei.go.jp/jp/singi/hatarakikata/dai5/siryou3.pdf.,努力解決正式與非正式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以此改善非正式員工的待遇。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保障非正式員工的收入,避免他們步入老年后出現(xiàn)沒有年金或年金很少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他們照顧父母的經(jīng)濟能力。
此外,日本最近還制定實施了鼓勵家庭在緩解老年貧困方面發(fā)揮作用的措施。一般情況下,子女與父母同住對老年人的經(jīng)濟生活和健康水平都有益處。但在少子化不斷加劇的情況下,與子女同居的比率和來自兒女的經(jīng)濟支持都逐漸減少。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3月,日本通過了《年度預算和稅制改革相關法案》,決定三世同堂家庭房屋改造時給予補助金,并減免所得稅子育て、介護に重點[N].日本経済新聞,2016-03-30.,以此鼓勵老少同住,緩解老年貧困問題。endprint
總之,日本面對不斷加劇的老年貧困問題,日本政府采取了完善法律法規(guī)等養(yǎng)老服務體系,推遲退休年齡,鼓勵老年人再就業(yè),積極改善非正式員工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工資待遇等一系列措施。
四、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人口發(fā)展正經(jīng)歷著快速轉變,老年人口絕對數(shù)和所占比率持續(xù)增長。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2016年底,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為10.8%。中國老齡化還呈現(xiàn)出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貧困老人比例高等特點,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數(shù)已達到2 300萬人,張維.中國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2300萬[N/OL].法制日報,[2017-01-16].http://news.163.com/13/0502/06/8TRONLE 300014AED.html.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文化等養(yǎng)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雖然中國與日本的國情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yǎng)老保障方面卻具有一定相似性,在應對老年貧困方面可參考日本經(jīng)驗。
(一)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擴大養(yǎng)老金覆蓋面,發(fā)展照料服務體系
中國建國以來實行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只適用于國有企業(yè)和大型集體企業(yè)工作的人群,而民營企業(yè)、自營業(yè)者都沒被列入保障范圍。這種狹隘的覆蓋面不僅使受保范圍大大縮小,還導致養(yǎng)老金來源單一,無法滿足不斷增多的老年人的需求。而且在養(yǎng)老方面,不僅需要養(yǎng)老保險,還需要相應的護理服務。戰(zhàn)后,日本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在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之下,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20周歲以上的國民必須加入養(yǎng)老保險。除此之外,日本還制定了《生活保護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以及護理保險制度、高齡老年人醫(yī)療制度等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在防止老年貧困發(fā)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的家庭養(yǎng)老護理功能相對弱化,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盡早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護理保險法》,促進養(yǎng)老護理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成為解決老年人特別是貧困老年人后顧之憂的重要問題。
(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fā)展針對貧困老年人的社會服務
中國從1999年開始全面實施城市最低保障制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人口也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之中。但是,目前中國的低保資金只能解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在就醫(yī)、子女入學、就業(yè)等方面的困難依然未得到解決。日本生活保護制度的目的是,讓生活貧困者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并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立更生;另一方面,日本積極構筑社會共助體系,例如,針對老年人孤獨死等問題,日本大分縣發(fā)起“黃色平安旗”活動,孤老戶會在門前或信箱插上一面黃色的小旗,代表平安和健康,如果有異常,當?shù)鼐旌袜従訒谝粫r間得知,以便救助。這個活動已逐漸拓展至日本各地,以幫助孤寡貧困的老年人。
(三)鼓勵健康老年人參與各種社會活動,
重視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首先,制定類似于日本的《高齡者雇用安定法》《雇用保險法》等法律體系,為老年人的經(jīng)濟生活、社會參與提供法律保障,盡快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其次,大力發(fā)展老年人才服務中心,根據(jù)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推薦比較適合的工作崗位,積極推動老年人就業(yè)和再就業(yè)。這不僅能夠減輕社會負擔,還可以增強老年人的經(jīng)濟收入和自我認同感,防止老年貧困現(xiàn)象的發(fā)生和加重。
[參 考 文 獻]
[1]內(nèi)閣府.日本高齢社會白書平成28年版[R].東京. 日経印刷.2016:20.
[2]藤田宏,唐鎌直義,小越洋之助.日本の勤労者の貧困を考える[J].経済,2017(1):22-23.
[3]サンデー毎日取材班.脫、貧困老後[M].東京:毎日新聞出版社,2016:40-43.
[4]阿部彩.貧困のジェンダー差[J].季刊社會保障,2011,47(1):48-49.
[5]布施值春. 雇用延長制度のしくみと導入の実務[M]. 東京:日本実業(yè)出版社, 2013:12.
[6]丁英順.日本開發(fā)老年人力資源的經(jīng)驗及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15(3):32.DOI:10.14156/j.cnki.rbwtyj.2015.03.004.
[7] 小磯優(yōu)子,島中豪,河野文雄.育児、介護休業(yè)法、均等法、雇用保險法[M].東京:労務行政,2016:94-96.
[責任編輯 孫 麗]
Abstract: As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s becoming severer than before, the poverty of elders is becom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whole society concerns about. In one's twilight ages, it's hard for elders to change their incomes and the weak position so that they tend to be poor. Holding the highest aging rate in the world, Japan has already become the depopulation and super aging country. The aging of Japanese society not only means that it aggravates the burden to support elders, but also means that the problem of elders' poverty it brings.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the aggravation of aging and elders' poverty problems, Japan took a series of ac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try to guarantee elders' later life. Their experience deserves our reference.
Key words: Japan; aging of population; elderspoverty; the lowest living guarante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