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陸孝昇墓志》考釋

      2017-10-10 22:22:41師帥
      文教資料 2017年18期
      關(guān)鍵詞:北齊

      師帥

      摘 要: 《陸孝昇墓志》收錄在《洛陽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館》一書中,是一方珍貴的隋代墓志。志主陸孝昇出身鮮卑貴族,歷仕北齊、北周、隋三朝。這方墓志反映了志主的家世、仕宦經(jīng)歷及代北陸氏家族的漢化過程。墓志記載印證了北齊末年曾經(jīng)在南兗州設(shè)立行臺以抵擋南朝陳的進攻的事實,有補正史書的作用。

      關(guān)鍵詞: 陸孝昇 陸騰 北齊 南兗州行臺

      近日,筆者在李宗俊師的幫助下,得以見到《洛陽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館》收錄的《陸孝昇墓志》圖版。志主陸孝昇出身于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的陸氏家族,歷仕北齊、北周、隋三朝,卒于開皇五年。其人家世顯赫,仕宦經(jīng)歷亦十分典型,墓志中內(nèi)容可補史書之不足。陸氏家族在北魏時與穆氏并為鮮卑外姓勛貴之首,但在唐朝時已經(jīng)衰落。此前發(fā)現(xiàn)的北朝陸氏家族墓志數(shù)目很少,這方《陸孝昇墓志》對于研究北朝時期尤其是東魏北齊時期陸氏家族的歷史有重要作用。今就相關(guān)問題略作考釋。

      一、墓志錄文

      這方墓志無蓋,高寬均為51厘米,墓志上有縱橫格線,字跡清晰工整。志文共24行,滿行24字,實共542字。茲錄其文如下:

      周故夏官二命士初安太守陸府君墓志銘

      君諱孝昇,字師乾,河南洛陽人也。魏有天下,基自玄方;我則協(xié)/契同心,為其羽翼。乃隆周之客散,即炎漢之蕭曹。累仁積德,重/規(guī)沓矩,世載無隕,風(fēng)流尚存。祖柱國、上庸宣公,懷瑾握瑜,立言/樹行,聲傳耆孝之口,跡滿先賢之箓。父恒州刺史,滲身浴德,緯/武經(jīng)文;穆若清風(fēng),霈同時雨。君稟和杰趠,含章秀出;神明俊朗,/關(guān)鍵幽深。亦猶朝陽之鳳,仁義昞于毛羽;春陰之寶,光彩潤于/林木。及服膺北面,師逸功倍,有及三之敏,懷知十之材。辯譬林/藪,文同綺索。坐客對而心醉,辭人見而氣盡。解褐楊州參軍事,/授南兗州刑獄參軍兼府主簿、錄事參軍事、梁郡丞,亟贊名蕃,/頻趨公府;聲實兼美,進退生光。遷南兗州行臺郎中。周平東夏,/授豫州初安郡守。露惠霜威,流清蕩濁,如泥逐印,若水□壺。京/師蒙九里之潤,山谷受一錢之禮。建德末,授東京夏官二命士。/皇太子洊雷將發(fā),重離未外,作牧三河,言求異士。乃辟為洛州/主簿。繼而吉兇同域,鐘箭相催,飜日不追,負(fù)舟俄及。春秋卌八,/以開皇五年四月五日□于洛陽,粵以六年歲次鶉火十二月/戊寅朔七日甲申安厝于上黨崇仁鄉(xiāng)吉遷里。山或飛移,海成/陵陸;乃憑翠石,式昭不朽。其銘曰:/

      分天累葉,紀(jì)地靈長;世功世祿,為龍為光。珠生漢涘,梓出荊陽;/我承余慶,其風(fēng)未央。早檀無雙,幼標(biāo)通理;昂昂高韻,堂堂容止。/藻思云飛,清論飆起;依仁據(jù)德,令終善始。學(xué)優(yōu)則仕,資父事君;/出內(nèi)宣譽,周行恪勤。芳蘭在握,銅竹斯分;化流渦浦,恩結(jié)汝濆。/日馭難留,逝川不舍;人生若寄,俄隨隟馬。月慘山門,云愁寒野;/于嗟仙鵠,獨鳴松檟。

      二、志主家世

      陸孝昇其人史書無載,但他的家世卻頗為高貴。志文中雖未明言他祖、父的姓名,但言其祖父為“柱國、上庸宣公”。北周有大將陸騰封上庸郡公,謚號為“定”。筆者近日有幸得見陸騰之子陸融墓志的拓片圖版,志文中記載其祖父名陸旭,“贈柱國,上庸宣公”,爵、謚恰與孝昇祖父相同,則孝昇為陸旭之孫、陸騰之侄,與陸融是堂兄弟關(guān)系。陸騰本傳中對其父陸旭也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父旭,性雅澹,好《老》、《易》緯候之學(xué),撰《五星要訣》及《兩儀真圖》,頗得其指要。太和中,征拜中書博士,稍遷散騎常侍。知天下將亂,遂隱于太行山。孝莊即位,屢征不起。后贈并汾恒肆四州刺史[1]469。

      陸旭出仕北魏,曾官至散騎常侍,在魏末亂起時隱居不仕。他淡泊名利,長于緯候之學(xué),才學(xué)品德廣受贊譽,《陸孝昇墓志》中贊其“懷瑾握瑜,立言樹行,聲傳耆孝之口,跡滿先賢之箓”。陸旭晚年隱居于太行山,應(yīng)也是在那里終老。據(jù)后世文獻記載,“后魏都督陸旭墓在(長治縣)城西三里”[2]。長治在北魏至隋均為上黨郡郡治所在,陸孝昇死后葬于上黨崇仁鄉(xiāng)吉遷里,應(yīng)是隨祖而葬。這也是他為陸旭之孫的一條旁證。

      陸騰本為東魏陽城郡守,大統(tǒng)九年(543年)城破,為西魏軍所俘,后投降西魏,屢立戰(zhàn)功,是西魏北周時期著名的將領(lǐng)。孝昇的父親墓志中未具名,但《北史》中記載了周武帝保定年間,北周權(quán)臣晉公宇文護為刺激陸騰加入東征隊伍,令自北齊歸來的陸氏親屬向陸騰詐稱“齊已誅公母兄”[3]1013以激發(fā)他對北齊的仇恨,證明陸騰當(dāng)時確有兄長尚在關(guān)東奉養(yǎng)老母。且陸騰聽聞消息后“發(fā)哀泣血,志在復(fù)讎”[3]1013,可見他與尚在東國的家人感情極深。陸孝昇的年紀(jì)與陸騰的嫡長子陸玄相若①,從他出仕北齊②來看,其父應(yīng)并未隨陸騰投降西魏,志文所載“恒州刺史”,當(dāng)為他在東魏或北齊的職務(wù)。

      陸孝昇的家族是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的陸氏,亦即太和改姓前的步六孤氏,也作步鹿孤、伏鹿孤[4]28-31?!吨軙り戲v傳》其家系有詳細記載:“陸騰字顯圣,代人也。高祖俟,魏征西大將軍、東平王。祖彌,夏州刺史。”[4]469騰高祖陸俟,為北魏前期大將,封東平王?!霸娓桑嬉?,世領(lǐng)部落。父突,太祖時率部民隨從征伐”[5]901?!段簳す偈现尽分袑⒉搅率蠚w入“神元皇帝時,余部諸姓內(nèi)入者”[5]3006。神元皇帝即拓跋鮮卑歷史上的重要首領(lǐng)拓跋力微,被北魏皇室追尊為“始祖”,是推動拓跋部落聯(lián)盟形成的關(guān)鍵性人物。步六孤氏原本族屬不詳,但其很早就加入了拓跋氏為主體的鮮卑部落聯(lián)盟。陸俟的祖先又世代為部落大人,其父追隨道武帝拓跋珪建國,可謂開國功臣。陸孝昇的墓志中“魏有天下,基自玄方;我則協(xié)契同心,為其羽翼。乃隆周之客散,即炎漢之蕭曹”之句,即是對祖先功績的贊頌。陸俟的祖輩世領(lǐng)部落,他本人在太武帝時戰(zhàn)功赫赫,子陸麗有擁立文成帝的大功,父子封王,為陸氏一族的大宗。關(guān)于陸氏家族,陳垣[6]、張金龍[7]等學(xué)者都曾做過研究,另有相關(guān)學(xué)位論文[8]。

      陸氏的全盛時期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在位之時。至孝文帝時,陸氏的領(lǐng)軍人物陸睿因參與反對孝文帝的叛亂而被賜死于獄中,陸氏權(quán)勢下降,但仍是鮮卑高門。北魏末年的河陰之變,給南遷洛陽的鮮卑高門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他們此時早已腐化墮落,又不似中原高門在家鄉(xiāng)仍有強大的宗族勢力,故而在經(jīng)歷了河陰之變的殘酷清洗后,他們不得不離開了權(quán)力核心,讓位于來自于北方邊鎮(zhèn)的胡化武人集團。但這些鮮卑大姓,在東魏、北齊仍能保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陸氏亦是如此。北齊文宣帝高洋執(zhí)政后期,大規(guī)模誅殺北魏宗室。開府元蠻因女兒常山王妃的求情得以免罪,并被賜姓步六孤氏[9]668。為曾經(jīng)的天潢貴胄賜此姓,可見在文宣帝的心目中,陸氏仍為鮮卑高門。出土于大同的《東魏開國縣男穆瑜夫人陸氏墓志》,志主名陸脩容,是東平成王陸俟的曾孫女,其夫穆瑜亦出身鮮卑高門,官至相國司馬、瀛洲刺史、度支尚書[10]。夫妻二人在東魏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陸孝昇的父親能在陸騰投降西魏后繼續(xù)為官,且做到恒州刺史的高位,陸騰之子陸玄也“仕齊為奉朝請,歷成平縣令”[1]473,除因高氏統(tǒng)治者的氣量和當(dāng)時混亂政局下人們對投降敵國者的親屬較為寬容外,鮮卑高門子弟的社會地位,也是重要原因。

      陸騰一支是鮮卑高門陸氏家族在北朝后期最為顯貴的一支,《陸孝昇墓志》的出土,在這一家族的世系中補充了陸騰兄弟陸□、侄孝昇兩人,且揭示了陸騰投降西魏后,其家族在東魏、北齊的生存境遇,對研究北朝后期鮮卑高門的歷史,極有裨益。

      三、志主生平及志文中所見陸氏家族的漢化

      根據(jù)志文,陸孝昇卒于隋開皇五年(585年),享年四十八歲,古人計算年紀(jì)常按虛歲,則他的生年當(dāng)是東魏孝靜帝元象元年(538年)前后。出仕時間不詳,最初的官職是楊州③參軍事,后為南兗州刑獄參軍兼府主簿,錄事參軍事,梁郡丞,后任南兗州行臺郎中。從他在北齊的仕宦經(jīng)歷看,他官位不高,僅在六品左右。官職雖然不高,但在當(dāng)?shù)囟际穷H為重要的職務(wù)。入隋后,他最初被授予的官職為豫州初安郡守④。他在此任職時間不長⑤,很快就調(diào)任東京夏官二命士。他初任此官之地頗疑在相州,因北周平齊后所設(shè)總管府中,只有相州和并州設(shè)置了六府官,周宣帝又于大象元年(579年)將相州六府官移至洛州,稱為東京六府[1]117。陸孝昇應(yīng)是先擔(dān)任相州的夏官二命士,后隨相州的六府移任洛陽。他人生中最后的任官,是洛州主簿。此時正值“皇太子洊雷將發(fā),重離未外,作牧三河,言求異士”。墓志撰寫于隋朝,志文中的“皇太子”指隋太子楊勇。楊勇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九月以隨王世子“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11]4。開皇五年(585年)陸孝昇在洛州去世,后從祖、父葬于上黨。

      陸孝昇墓志的另一大意義,在于其佐證了陸氏家族的漢化進程。陳垣先生當(dāng)年已證明了陸氏家族漢化速度極為迅速[6]449-455。陸氏從陸俟孫平原王陸睿一代已經(jīng)開始與漢族高門通婚,在鮮卑貴族中亦屬于接受漢族文化較早的家族?!蛾懶N墓志》中贊志主“有及三之敏,懷知十之材。辯譬林藪,文同綺索。坐客對而心醉,辭人見而氣盡”,只看辭句,真是一位天資聰穎、文才出眾的漢族士人。墓志最后的銘文中也充滿了合乎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贊語,如“依仁據(jù)德,令終善始”、“學(xué)優(yōu)則仕,資父事君”。他平生歷官皆是文職,仕途方面已看不出其出身于鮮卑貴族的痕跡。與他同樣留在北齊的陸家子弟之中,還有很多人漢化程度極高,有不凡的儒家學(xué)養(yǎng)。陸彥師好學(xué)善文。陸爽“年九歲就學(xué),日誦二千余言”,入關(guān)中時載書數(shù)千卷,其子即《切韻》的作者陸法言??梢姴糠至粼跂|魏北齊的陸氏家族成員,漢化極為徹底,至隋朝時,文化傾向上已與漢人士族無甚分別了。

      四、墓志中所見北齊南兗州行臺

      《陸孝昇墓志》還有一處,具有補正史書的意義,即陸孝昇在北齊滅亡前最后的任官。志文中記載他最后的任官為“南兗州行臺郎中”,此行臺名稱為史書所無。

      行臺是行尚書臺的簡稱,北朝后期的行臺制度,前人論述甚為豐富。嚴(yán)耕望先生根據(jù)史籍記載,考證出東魏北齊的十個行臺區(qū)[12]810-816。牟發(fā)松先生對東魏北齊行臺進行了專題研究[13],指出北朝的行臺存在地方官化的傾向[14],張鶴泉先生認(rèn)為東魏、北齊時已形成穩(wěn)定化的地方行臺區(qū)[15],對北朝行臺僚佐的情況也進行了研究[16]。周利的碩士學(xué)位論文,對南北朝行臺進行了專題研究[17]。行臺最初設(shè)立,多與軍事有關(guān)。志文中的南兗州行臺,雖然在史書中并無明文記載,但亦非無跡可尋。北周武帝滅亡北齊后,在其原本的軍事重鎮(zhèn)設(shè)置總管府,進行重點控制,“乃于河陽、幽、青、南兗、豫、徐、北朔、定并置總管府,相、并二總管各置宮及六府官”[1]101,其事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當(dāng)年十二月,又以重臣隨國公楊堅出任南兗州總管。設(shè)總管府的各處中,河陽、幽州、北朔、豫州、徐州、定州等都曾經(jīng)是東魏北齊的行臺所在地。北齊的行臺一般設(shè)置于軍事要地,北周武帝在這些地方設(shè)立總管府,顯然有繼承并強化北齊原本軍事防御體系的目的?!蛾懶N墓志》則證明了同樣被北周設(shè)置了總管府的南兗州,曾經(jīng)存在過一處正史未記載的行臺。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政權(quán)眾多,同名異地的情況非常突出。南兗州就是典型的多個政權(quán)皆有設(shè)立的地名。東魏、北齊的南兗州,治所為陳留郡,即今安徽亳縣。那么,北齊的南兗州行臺設(shè)置于何時,它在當(dāng)時又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這個問題,需要從當(dāng)時南北邊境的變化和各政權(quán)軍事勢力的消長中尋找答案。

      南兗州在北魏時就是軍事要地,到東魏時仍是與南朝梁對峙的前沿,承擔(dān)著較多軍事任務(wù)。史書中記載的東魏到北齊早期南兗州刺史主要有:堯杰,此人是東魏將領(lǐng)堯雄的堂兄,追隨高歡平鄴、破爾朱兆,“多所取受,然性果決,吏民畏之”[9]270;東方老是追隨高敖曹起兵的一員猛將,“身長七尺,膂力過人”,“頻為二郡,出入數(shù)年,境接群蠻,又鄰西敵,至于攻城野戰(zhàn),率先士卒,屢以少制眾,西人憚之”[9]299;李希光是追隨高乾在信都起兵的將領(lǐng),后來與東方老一起跟隨大都督蕭軌渡江,在天保七年鐘山一役中戰(zhàn)死。他們顯然都是經(jīng)驗豐富的武將。行臺所在州刺史多由行臺長官兼任,但以上數(shù)人的官位多止于刺史,并未達到行臺長官應(yīng)有的高度,史籍記載也看不出他們當(dāng)時被更高一級行政單位管轄的跡象??梢姰?dāng)時的南兗州雖然是軍事要地,以武將出鎮(zhèn),但并未設(shè)置行臺。之后,南朝在侯景之亂后實力大衰,丟失了淮南江北的大片領(lǐng)土。至陳宣帝在位時期,齊陳兩國已經(jīng)大致以長江為界,南兗州成為了遠離邊境的內(nèi)地州,史書記載這一時期擔(dān)任南兗州刺史的人中,有如清河崔劼、渤海封述之類的文職官員。南兗州在軍事上的地位不再突出,自然更無屯駐重兵、設(shè)置行臺的必要?!澳蟽贾菪信_郎中”是陸孝昇在北齊最后的官職,在此之前,他雖一直在南兗州任職,擔(dān)任的卻都是普通的州郡行政職務(wù),并未擔(dān)任過行臺僚屬,這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了南兗州設(shè)置行臺是北齊后期的事情。

      南兗州再次成為前線重鎮(zhèn),與陳宣帝向北齊發(fā)動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有關(guān)。陳宣帝素有復(fù)奪淮南江北地區(qū)的志向,太建年間,他乘北齊內(nèi)政混亂、武備廢弛,且在北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無暇南顧之際,以舉國之力揮師北伐,并一度取得了不小的戰(zhàn)果?!蛾悤酚涊d:“高宗太建初,志復(fù)舊境,乃運神略,授律出師,至于戰(zhàn)勝攻取,獻捷相繼,遂獲反侵地,功實懋焉?!盵18]99宣帝此次北伐,開始于太建五年(公元573年)三月,以名將吳明徹為主帥,兵分?jǐn)?shù)路。各路軍隊進展順利,兵鋒直達淮河一線。南兗州時隔多年,再次成為兩國交兵的前線。南兗州行臺的設(shè)置,當(dāng)即在此時,這體現(xiàn)了北齊朝廷對南部戰(zhàn)局的高度重視。此行臺的長官應(yīng)該就是北齊大將皮景和。他在此前的官職為河南行臺、洛州刺史?!侗饼R書·皮景和傳》記載:“陳將吳明徹寇淮南,令景和率眾拒之,除領(lǐng)軍大將軍,封文城郡王,轉(zhuǎn)食高陽郡干?!盵9]538皮景和作為北齊反擊陳軍北伐的統(tǒng)帥,其官銜中領(lǐng)軍大將軍為正二品,在尚書令之下[11]738,顯然達到了作為行臺長官出鎮(zhèn)一方的品級?!顿Y治通鑒》又載其官銜為“行臺右仆射”[19]5430,可見他當(dāng)時確實擔(dān)任行臺的主官。皮景和在與吳明徹軍交鋒之前,先平定了自號長樂王的鄭子饒的叛亂,“景和自南兗州遣騎數(shù)百擊破之,斬首二千余級,生擒子饒,送京師烹之”[9]538。這條記載顯示了他駐節(jié)的地點正是南兗州。皮景和本傳中將擒鄭子饒系于吳明徹圍壽陽之前?!顿Y治通鑒》將北齊巴陵王王琳退保壽陽城⑥外郭的時間定為太建五年(573年)七月[19]5427,《北齊書》則將吳明徹圍困壽陽的時間系于武定四年(573年)六月[9]107。兩者之間的時差可以用王琳與吳明徹在壽陽附近進行了一番較量來解釋。由此可知,皮景和出鎮(zhèn)南兗州在武定四年六月之前,則南兗州行臺設(shè)立的下限時間當(dāng)不晚于此。陳軍北伐在是年三月,北齊不久后即在靠近前線的地方設(shè)置行臺,以重將出鎮(zhèn),應(yīng)對不可謂不快。然而,南兗州行臺的設(shè)立并未使江河日下的北齊在于南陳的戰(zhàn)爭中取得優(yōu)勢?!笆窃拢ㄎ逶拢_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將吳明徹戰(zhàn)于呂梁南,大敗,破胡走以免,洪略戰(zhàn)沒,遂陷秦、涇二州。明徹進陷和、合二州”。“冬十月,陳將吳明徹陷壽陽”[9]107。身為行臺長官的皮景和畏懼吳明徹的兵鋒,害怕自己步了尉破胡的后塵,兵屯淮口,怯懦不敢進,在壽陽陷落后狼狽北還。諷刺的是,坐視壽陽陷落、王琳被殺的皮景和,竟因全軍而回的“功勞”加官尚書令,其余諸軍,則“多致傾覆”。當(dāng)時北齊武備廢弛的情況可見一斑。南兗州行臺的廢止時間不詳,但從墓志中未記載陸孝昇在“南兗州行臺郎中”和北周初安郡守之間的任官來看,這個機構(gòu)應(yīng)該是一直存在到了北齊滅亡,其位置可能隨軍事形勢的變化而有所遷移。

      《陸孝昇墓志》揭示了北齊后期為應(yīng)對陳朝的強大攻勢而一度設(shè)立南兗州行臺的事實,向我們展示了當(dāng)時北齊軍力軟弱、四面楚歌的窘境。當(dāng)然,陳宣帝太建年間的北伐,已經(jīng)是南朝在軍事對北朝最后的勝利了。北周滅亡北齊后的建德七年(578年),在太建北伐中大放異彩的陳將吳明徹兵敗呂梁,為北周將領(lǐng)王軌所擒。陳朝一度收復(fù)的淮南江北的土地不久即全部丟失。此時,距離陳朝滅亡已只剩十年時間了。

      五、結(jié)語

      《陸孝昇墓志》描述了志主在北齊、北周、隋三代的仕宦經(jīng)歷。志文中所載家世,可補史書中陸騰家族世系之缺。其文辭更表現(xiàn)了這位鮮卑子弟漢化之深。志文中明確出現(xiàn)的北齊“南兗州行臺”,對北朝行臺研究有補正作用,亦可由此更新對北齊末年史實的一些認(rèn)識,實屬難能可貴。

      注釋:

      ①根據(jù)《周書》記載,陸騰入關(guān)時陸玄年七歲,古人記年齡常按虛歲,則陸玄當(dāng)為537年前后生人,陸孝昇卒于隋開皇五年(585年),享年四十八歲,他的生年當(dāng)是538年前后,二人年齒相當(dāng)。

      ②陸孝昇曾任南兗州梁郡守,梁郡在今河南商丘南,西魏北周和東魏北齊均設(shè)有南兗州,但只有東魏北齊的南兗州轄梁郡,此南兗州當(dāng)即北齊所設(shè)之州,州治在陳留郡,即今安徽亳縣,可知陸孝昇確為北齊官員。

      ③此楊州當(dāng)即“揚州”。據(jù)《隋書·地理志》載,東魏、北齊曾設(shè)過兩個揚州。其一在高歡去世前已為北揚州。時陸孝昇年幼,不可能出仕為官。他最初任職的揚州,當(dāng)為隋淮南郡地。

      ④初安郡郡治在隋為汝南郡朗山縣。

      ⑤他被授予初安郡守官位在“周平東夏”之后,即建德六年(577年)。建德年號用至次年三月北周宣帝即位改元宣政為止,則陸孝昇任初安郡守的時間最長不過一年左右。

      ⑥當(dāng)時屬揚州,在今安徽壽縣一帶。

      參考文獻:

      [1][唐]令狐德棻.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2][清]儲大文.山西通志[A].[清]紀(jì)昀.文淵閣四庫全書[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唐]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4]姚薇元.北朝胡姓考[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北齊]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陳垣.切韻與鮮卑[M].北京:中華書局,1982.

      [7]張金龍.北魏政治史[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

      [8]任杰.北朝時期陸氏家族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xué),2015.

      [9][唐]李百藥.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0]王銀田,李杲.東魏高唐縣開國男穆瑜及夫人陸氏墓志考釋[J].暨南史學(xué),2015(2):14-23.

      [11][唐]魏徵.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2]嚴(yán)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3]牟發(fā)松.東魏北齊的地方行臺[M].武漢:武漢大學(xué)學(xué)報編輯部,1988.

      [14]牟發(fā)松.北朝行臺地方官化考略[A].文史·第33輯[C].北京:中華書局,1990.

      [15]張鶴泉.東魏、北齊時期的“道”探究[J].史學(xué)集刊,2008(3):13-22.

      [16]張鶴泉.北魏后期行臺僚佐考略[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07(6):122-139.

      [17]周利.南北朝行臺制度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xué),2011.

      [18][唐]姚思廉.陳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19][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11.

      猜你喜歡
      北齊
      北齊·墓壁畫 儀衛(wèi)出行圖
      視野(2022年19期)2022-10-11 05:33:18
      論北齊墓志的書法藝術(shù)特征
      涉縣中皇山摩崖刻經(jīng)
      江蘇教育(2019年61期)2019-09-25 07:52:06
      《北齊沙丘東城邑義人等造像記》書法藝術(shù)述略
      書畫世界(2019年11期)2019-05-30 01:05:12
      《齊故太尉公太保尚書令徐武安王墓志》釋考
      臘節(jié)
      北齊大將:為國而戰(zhàn)是我的使命
      《龍藏寺碑》藝術(shù)風(fēng)格淺析
      北齊文林館考證及其對北齊文學(xué)的貢獻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5:45:06
      晉陽開化陶俑 來自地下的北齊人裝束
      大眾考古(2014年4期)2014-06-26 07:06:12
      汾西县| 宜昌市| 怀安县| 萨嘎县| 柯坪县| 望谟县| 孟津县| 夏河县| 荆门市| 应用必备| 嘉定区| 灵寿县| 周宁县| 大关县| 论坛| 通河县| 恩平市| 尼勒克县| 曲阳县| 翁牛特旗| 山东省| 中牟县| 苍山县| 新野县| 长宁县| 琼海市| 越西县| 房产| 凉城县| 新疆| 丽江市| 双柏县| 祁东县| 栾川县| 南汇区| 英吉沙县| 曲水县| 周口市| 文水县| 泰和县|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