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汪澤
殷人也玩腦筋急轉(zhuǎn)彎
——一種特殊修辭的解讀
□ 賀汪澤
腦筋急轉(zhuǎn)彎是一種機智敏捷的智力游戲。這種游戲據(jù)說最早出自三國時期,蜀后主建興二年(公元224年),孫吳張溫出使蜀漢,與蜀人益州學(xué)士秦宓有一段對話:
及至,溫問曰:“君學(xué)乎?”
宓曰:“五尺童子皆學(xué),何必小人?”
溫復(fù)問曰:“天有頭乎?”
宓曰:“有之?!?/p>
溫曰:“在何方也?”
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p>
溫曰:“天有耳乎?”
宓曰:“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
溫曰:“天有足乎?”
宓曰:“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
溫曰:“天有姓乎?”
宓曰:“有?!?/p>
溫曰:“何姓?”
宓曰:“姓劉?!?/p>
溫曰:“何以知之?”
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p>
溫曰:“日生于東乎?”
宓曰:“雖生于東而沒于西?!?/p>
答問如響,應(yīng)聲而出,于是溫大敬服。(《三國志·蜀書·秦宓傳》)
這次舌戰(zhàn),張溫有備而來,預(yù)設(shè)圈套,意圖幾句話將秦宓打啞,為吳國贏得一片道德高地;殊不知秦宓飽讀詩書,早已掌握了“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的技巧,你以詩書無厘頭發(fā)問,我也以詩書無厘頭絕地反擊,幾個回合就將張溫逼進墻角,幾無還手之力,為蜀國爭得了外事交往的主動權(quán)。
這個故事編入《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藉通俗小說廣為流傳,成就了這種頗具民族特色的語音文化。
不過,我們普通讀者甚至專家都未注意到這種文化淵源甚古,從殷代甲骨文中就可以找到很多事例。本文試為發(fā)覆,以新人耳目。
卜辭大意:
丁酉日,卜問:翌日戊,大王爬上屋頂去捕雀,不會有災(zāi)難吧?兆象為“大吉”。
王此舉本來很危險,為什么會“弘吉” 呢?原來王捕雀是為祭祀之用,先祖會保護他,賜以福祐,所以弘吉了。
要弄清這條卜辭的含義,至少要繞三個大彎子:一、“支” 倒寫,寓跌倒之意;二、言“危” 而著“安” 字,安的女人在屋內(nèi),反襯爬上屋頂?shù)耐酰M有不危之理!三、王置自身于危難之境,不兇反吉。三個彎子繞完了,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此卜以“安”易“?!?的修辭法,清末俞樾已作過經(jīng)典揭示:
古者美惡不嫌同辭……學(xué)者當(dāng)各依本文體會,未可徒泥其辭也。(《古書疑義舉例·美惡同辭例》)
這條卜辭開了美惡同辭的先例。
文中一共布設(shè)了三個“陷阱”, 要不被“坑”,腦筋得多轉(zhuǎn)個彎兒。
這條卜辭有幾筆數(shù)字賬:一、伐,卅牢三,牢兼有量詞功能。甲骨文沒有專門量詞,以物名充當(dāng)。伐的是三十三頭牛,這好理解。二、既然伐了,怎么加工呢?鬯為鬲、釜之類炊具,《說文》釋為黑黍摻香草釀出來的醇酒,為后起之義,不符甲骨文原意。廾鬯,即分成二十鍋來烹煮。這就涉及第三個問題:三十三頭牛,與后面的三十三是什么關(guān)系?字的解讀就頗費神思了。
這些基本點弄清楚了,就可以順暢解讀:
癸未日,卜問:向妣庚進獻祭品,宰伐三十三頭牛,用二十只大鍋烹煮,前足三十三對,后足三十三對。
這條卜辭的難解之處,在前后兩個三十三的關(guān)系。三十三頭牛應(yīng)是一百三十二條腿,這后三十三是怎么表達(dá)的?(后腿)與(前腿)并列在一起,隱含一個“對”字;一頭牛有一對后腿,一對前腿,三十三頭牛豈不是三十三對前后腿?
文中還有疑義:三十三對前后腿,用二十只鍋來煮,怎么也分不均勻。這確實是個問題,也許成為千古之謎了。
例(3)癸巳,卜殻,貞:旬亡禍?王占曰:“乃茲亦有祟。若稱。”甲午,王往逐兕,小臣葉(車),馬(硪),馭王(車,覆)。子(央)亦墜。(《甲骨文合集》四冊10405片)
無念,念也;無寧,寧也;不顯,顯也;不承,承也。
俞樾進一步總結(jié)為“語急例”:
古人語急,故有以“如” 為“不如” 者。隱元年《公羊傳》:“如勿與而已矣。”注曰:“如,即不如” 是也。有以“敢” 為“不敢” 者。莊二十二年《左傳》:“敢辱高位?!弊⒃唬骸案?,不敢也” 是也。詳見《日知錄》三十二。
如,為“不如”; 敢,為“不敢”。 依此類推:馭,為“弗馭”。 弗馭王車,即馬受驚而脫轡,王車翻了,王跌出車外,子央跟著也甩出來了。這樣解讀,怡然理順。
前人為什么會稱為“語急省”?因為他們沒有見過甲骨文,對于這一類文例要尋求合理解釋,竟然也說通了,這也算漢語奇葩吧。
九年,(周)武王上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
殷代不只載先祖木主,還載先妣及相關(guān)神人(如沚蔑)的木主。車子翻了,豈有木主不掉下來之理!著一“亦” 字,說明木主有較王更大的權(quán)威。
至此,可譯讀卜文如下:
癸巳日,卜王擊鼓出獵之事,貞問:近來不會出現(xiàn)禍?zhǔn)掳??王察兆象占斷說:“此次出獵也會有禍亊發(fā)生!遭遇的災(zāi)禍會和占算的結(jié)果相符?!?/p>
甲午日,大王出獵,追趕兕牛。小臣駕車,路遇兩石夾峙,阻擋道路,馬受驚,車側(cè)翻,王被甩出車外,木主也從車頂篷上掉下來了。
兩條卜辭大意:
癸丑日,卜與命運相爭之事,貞問:從今天開始,至丁巳日,我會遇上災(zāi)禍,我乘坐的車子會傾覆?察看兆象之后,王判斷說:“丁巳日之前我不會遇上災(zāi)禍。在未來的甲子日才會遇上災(zāi)禍。過一旬又一天,是癸亥日,我可以乘車,車不會有災(zāi)禍,直至當(dāng)天晚上止?!苯又轶撸ā啊?為表蓍筮之詞):甲子日一定會遇上災(zāi)禍。
正貞之后,反貞,其意為:
癸丑日,卜與命運相爭之事,貞問:從今天開始,到丁巳日為止,我不會遇上災(zāi)禍,車子不會傾覆?
殷代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舉行了奠基禮,其涉及面之廣,內(nèi)涵之豐富,水平之高,為世界文化所僅有。遺憾的是,我們與這些寶貝見面太遲,了解得太膚淺,以致讓其藏之深山而不識。 本文僅就腦筋急轉(zhuǎn)彎提供幾個顯例, 發(fā)凡起例而已。 這遠(yuǎn)不是事情的全貌,期待更多的學(xué)人作深入發(fā)掘,讓這些優(yōu)秀文化大放異彩。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南京東路豐源天域五棟二單元302信箱,郵編3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