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您班上的孩子焦慮嗎?
編者按:9月份,開學的月份,幼兒園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剛入園的孩子們要度過的一段“入園焦慮期”,這段時間不光幼兒焦慮,很多家長也焦慮,甚至出現孩子在園里哭,家長坐在園外哭的景象。作為幼兒教師的您要順利度過這段時光,除了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還要具有專業(yè)的素養(yǎng)和能力。本期為各位讀者甄選了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幼兒園幾位教師的觀察記錄和教育筆記,記錄了開學初她們如何應對小班幼兒初入園的焦慮和中、大班幼兒假期歸來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希望您在閱讀她們的記錄中有所啟示。
主班教師:李文
觀察記錄——別哭,我給你講故事
孩子獨立入園第一天,早晨一進入教室里,好多小朋友都在哭鬧。孟沿希小朋友哭著從圖書館拿出一本書走到我面前說:“老師,你再給我講一遍這個書吧。”我一看,這本書是前兩天爸爸媽媽陪同半日時我講過的一個繪本。我對孟沿希說:“你先吃點東西,我再給你講吧。”孟沿??拗f不吃飯,要聽故事。為了照看其他小朋友,我在餐桌旁邊給孟沿希講起了故事。沒想到,故事講到第二頁的時候,教室里突然安靜了下來,幾個哭鬧的孩子也在聽我講故事。
獨立入園第二天,孩子們哭得更厲害了。這時候,我拿起一本《小動物上幼兒園》開始在餐桌旁邊講,哭鬧的孩子們逐漸安靜了下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聽著故事有序地進餐。第三天,我用同樣的方法,孩子們順利地度過了最困難的早晨入園分離。原來,繪本對孩子們有這么大的吸引力!特別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繪本將是很好的心靈慰藉和陪伴者。
教育筆記——用繪本緩解新入園孩子的焦慮
繪本是有魔力的!經過幾天的觀察和實踐,我發(fā)現繪本對緩解剛入園孩子的焦慮有很好的作用。當然在繪本的選擇上也是有規(guī)律性的。
第一類是充滿魔幻色彩的繪本故事,孩子們非常喜歡。比如《小精靈變彩虹》。看到小精靈把小動物們施了魔法似的變成了他們想要的模樣,孩子們看得既歡喜又羨慕,每次和小精靈一起施魔法的時候,孩子們都很專注而整齊地跟著念口訣,甚是可愛。
第二類是充滿游戲情節(jié)的故事,如《找到了,找到了》,小動物們玩躲貓貓的游戲,小朋友們都喜歡到繪本前面來翻開書頁,找到躲藏的小動物。這樣的故事把孩子們帶入到游戲情景中,仿佛他們也在玩游戲一樣,開心、快樂。
第三類是貼近生活經驗的繪本故事,如《小動物上幼兒園》這本書,孩子們每天都要聽一遍。故事情節(jié)和孩子們目前正在經歷和適應的生活是一樣的,孩子們對熟悉的經歷和同樣的感受都很有體會,共情讓他們對新環(huán)境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慢慢地,他們也放松了起來。
李文
閻玉新
配班教師:閻玉新
觀察記錄——萌娃之“百變”哭相
這一周是孩子們入園適應的第一周,雖然只有半天,但是半天里萌娃們對于爸爸媽媽們的想念可謂比海深,比天高啊。當滿教室的“哇”聲四起的時候,感覺他們在用哭聲比賽誰的想念更多呢。
情景一:自我催眠型
獨立入園的第二天,孟沿希小朋友是被我從媽媽的懷里接過來的,一進班她就“哇”地哭了起來。我見狀就把她抱到圖書館柔軟的沙發(fā)上,希寶看著滿圖書館的書,告訴我:“老師,你講故事吧,你講兩遍我就不哭了。”我說:“好的,那你自己去找一本故事書吧。”于是我抱著她邊給她講故事,邊觀察著她的哭聲慢慢變弱,我心里暗喜:看來一遍故事就可以搞定啦。故事講完后,我停頓了一下,希寶突然又“哇”地哭起來:“還有一遍,再講一遍?!焙冒桑?,原來哭著的你還是很有邏輯的噢!
情景二:充滿想象型
孟維遠是一個模仿力和想象力極強的孩子,入園時也一直小聲哭泣,但是他很愿意跟著李文老師聽故事。李文老師在講《彩虹》的繪本,她聲情并茂地講著:“小女孩就施了個魔法,巴拉巴拉……”這時,孟維遠哭著走到李文老師面前:“老師,你趕緊施個魔法,把我的媽媽變出來吧,我很想我的媽媽!”嗯,深深地感受到你對媽媽的思念啦!
情景三:無限質疑型
廖若伊小朋友進班前應該和媽媽約定好來接的時間,于是,每隔一分鐘就要問一句:“葉子老師,媽媽兩個小時就來接了,是嗎?”“葉子老師,幾點了?”當一時得不到回答的時候,她的眼睛就會噙滿了淚,嗚咽起來。其實廖若伊很清楚知道媽媽來接的時間,但還是想從老師一遍遍的回應里確定媽媽一定會來接的答案。廖若伊對于想念的表現也正體現了小班孩子入園安全感的缺失。
教育筆記——初入小班感想
知道帶小班時的我,除了不能陪伴孩子們升班的遺憾外,內心還是充滿期待的,因為腦海里想的全是萌娃們的一張張笑臉。孩子們入園前一天李文老師做了“戰(zhàn)略部署”后,我才感到好像小班也不僅僅是“萌”,面對家長的入園焦慮,孩子們的入園適應,我們的任務也很艱巨?。『⒆觽內雸@后,微信群里家長的詢問和提醒接連開始:“摩卡是不是要上廁所?”“老師,請幫忙把笑笑的圍嘴帶上?!薄袄蠋煟伤煽薜脮r間久了,記得提醒他喝水?!薄叭~子老師,視頻里怎么沒有大寶呢?”“老師,皮皮還是一直哭嗎?”……每天從這些細致的問題,能看到家長們對于孩子們入園的焦慮,但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家長們對于我們還不夠信任。這時候胡老師在家長會上的講話像是給家長們一劑強心劑,家長們在群里的反應也異常激烈,能感受到他們對園所整個文化和理念的高度認同。這一個月,不僅僅是孩子們的適應,也是家長和我們互相了解和信任的一個過程,相信通過這一個月,家長會對我們更加信任。
通過孩子們這幾天的入園適應,從第一天不斷哭鬧,第二天哭鬧減弱……能看出孩子們內在對于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半天適應時媽媽陪著喬熠宸(云團),云團就像是一只樹袋熊一樣賴在媽媽身上,早飯、中飯也拒絕吃,一直趴在媽媽的肩頭哭泣。我不禁為他獨自適應發(fā)愁。第二天,當我把哇哇大哭的云團從媽媽的肩頭接過時,安慰了一會兒,云團對我說:“我想要抱一會兒?!睗u漸地,云團不哭了,可以自己吃飯,也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獨自面對新環(huán)境的云團帶給我驚喜。接園入門時他還哇哇大哭著,進門后就能洗手,坐下吃飯……也讓我初次面對入園適應的緊張感減弱了許多。僅僅這幾天,有的小朋友已經有了愿意一起玩的伙伴,有的已經開始喜歡上幼兒園,有的可能還有點小情緒,但是,我相信,在這個9月,孩子們的成長一定會帶給家長和我們更多的驚喜。
教師助理:張燕蕓
觀察記錄——我不哭了
這一天孩子們告別父母,真正地開始了花草園美好生活,小朋友們哭的理由可能只有一個:“我不要上幼兒園,媽媽!我要媽媽!”然而,停止哭泣的原因可能千千萬。
情景一:
家訪時劉一羲的媽媽、奶奶、姥姥特別交代:“我們家毛毛自尊心強,希望老師可以多鼓勵多表揚,多給她表現的機會,要不一不順心她就一直哭。”從第一天勁大如牛嚎啕大哭,使勁推開老師要跑出去找媽媽,到第二天陪著她哭,哭到委屈地和老師說:“我要喝水!”再到第三天,看看我身邊另外三個大哭的小朋友,毛毛擦擦眼淚對著我說:“你看,我哭一會兒就不哭了?!睗撆_詞是:你看,我很棒吧,快來表揚我吧!
情景二:
獨立入園第一天趙鈺萱(笑笑)和孟沿希(希寶)就拉著手蹦蹦跳跳時不時相視而笑,就在我開心這兩個愛笑的小姑娘成為了好朋友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笑笑嘿嘿地笑著摸摸希寶的頭,希寶也摸摸笑笑的頭,兩個人摸著摸著哭了起來,就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把兩個小姑娘分別安置在我的腿上,一邊抱一個安撫著,兩個小姑娘這個時候同樣默契地大喊:“媽媽,我要媽媽?!笔沽撕枚嗾袩o效后,心也就輕松了下來,我突發(fā)奇想:“我給你們唱首歌吧?好不好?”希寶強烈反對:“不要不要不要?!蔽乙幌肽悴蛔屛页揖筒怀。骸靶⊙嘧?,穿花衣~”希寶在我懷中掙扎起來:“我不哭了,我不哭了!”我繼續(xù)唱道:“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我不哭了我不哭了!你別唱了!”說著讓我拿紙幫她把鼻涕、眼淚擦掉,眼淚竟然消失了,我不禁懷疑自己唱歌是有多難聽。希寶一邊賴在我懷里喊著“抱抱,我要抱抱”,一邊拉著我的手抱得更緊些。而笑笑也在哭到筋疲力盡后睡著了。
情景三:
龍鳳胎哥哥哭起來屬于撒潑打滾型,往地上一躺,將鞋子踹飛,雙腳高頻率蹬地,配合高分貝無眼淚干嚎,時不時地上打幾個滾。偶爾趴在門上伴隨著哭喊聲,雙手有節(jié)奏地拍門,拍著拍著門被拍開了,大寶也愣了,就在我緊張大寶會不會跑出去的時候,大寶默默地關上了門,繼續(xù)哭喊著拍門跺腳。就看這個跺腳蹬腳的節(jié)奏性,長大不去學踢踏舞都屈才了。當聽到要開飯了,有肉吃了,大寶默默地走進了洗手間洗手坐椅子,開飯啦!
張燕蕓
情景四:
洗手間觀光團屬于哭著進去,笑著出來。早上送園和家人分開后,劉真心、晉皎若、付祺翔、孟維遠小便后,用洗手液給小手洗個澡,給毛巾找到屬于它的家,品嘗一下像大海一樣咸的漱口水,走出盥洗室的那一瞬眼淚也隨之蒸發(fā)掉了。
情景五:
田學松和范立斌在第四、第五天爆發(fā)了起來,從送園哭到接園,看著就讓人心疼,因為好像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媽媽在家訪時焦慮的模樣,提前寫好孩子詳細信息的長篇文檔發(fā)給老師,面對孩子在屋里大聲喊叫來回奔跑時的眼神。
思考:當孩子走出家門,進入新集體時,他與父母的共同生活狀態(tài)開始發(fā)生改變。就像割斷臍帶、斷奶一樣,再一次打破與媽媽的共生關系。一件平常的小事,也是修行的機緣,不動聲色地度過這段焦慮期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生命中又一課題。我想,對老師來說亦然。
教育筆記——每一件小事都是修行
還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兒的時候,就在日記本上寫下: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去西藏,一個是買單反,那時候知道什么是西藏什么是單反呀。十多年過去了,冥冥中仿佛一直有一根線牽引著,你要去你要去。暑假仿佛機緣到了,終于踏上了這條逐夢之路。曾有師傅預言此行艱險,恐有生命危險。我一再堅持,師傅只道:“既然你前世心愿未了,去吧?!?/p>
拒絕伙伴同行后,獨自上路。當晚開始便陸陸續(xù)續(xù)聽到四川九寨溝地震的消息。接著火車上即將經過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開始有乘客出現高原反應,隨隊醫(yī)生還未上車,列車員向大家征集藥物,我隨身攜帶的急救包派上了用場?;疖嚿系谌烨宄?,即將抵達拉薩時傳來林芝地震的消息。而后奇特旺洪災、吉隆塌方的消息也紛至沓來。再到我從尼泊爾回國的路上,四次經歷泥石流、塌方,眼看著巖石從山上滾落,巨石、泥土堵塞前方道路,懸崖下的雅魯藏布江中沉睡著滑下山坡的車輛。車無法繼續(xù)前進,最后三公里背著行李徒步進入國門。一次次就這樣與死亡擦肩而過,那時候覺得自己真的像一個苦行僧。
沒有攻略沒有規(guī)劃,好像一步步在找尋前世的記憶,又一次次獲得新的指引,再次上路。漫步加德滿都老城,在古老的街角遇見修行僧人,云游四海只托一缽;深入偏遠山村,看農人勞作田間,生活清苦卻寧靜淡然;穿越原始森林,一只野豬莽撞而來,一群飛鳥四下驚起繼而又投入林間;進入喜馬拉雅山地,魚尾峰靜默無聲,日落時卻迸發(fā)出整個世界的驚嘆……沿途的奇遇、冥冥安排的機緣,雪頓節(jié)曬佛、綠度母空行日、在博達哈大佛塔接受提卡……這樣的朝圣之旅殊勝圓滿,內心滿足。平安歸來的我經受過的洗禮就像重生一次。
新學期開學得知今年依然跟新小班,內心不住欣喜,彌補了我內心沒能與小一班孩子度過入園期的缺憾。當孩子走出家門,進入新集體時,他與父母共同生活的狀態(tài)開始發(fā)生改變。就像割斷臍帶、斷奶一樣,再一次打破與媽媽的共生關系,這對孩子來說是生命經歷中多么重要的時刻。即使開學這一周耳邊不斷被哭聲充斥著,甚者同時十幾個孩子嚎啕大哭,即使手忙腳亂但我內心安定平和輕松。心底的聲音告訴我: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過的必修課。當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從容面對就好。
今天有個理解:所謂六道,是指六種氣質。六道本身是一個系統(tǒng)。氣質來源于我們的心智架構。如果我們能看到各種架構的優(yōu)缺點,適度地控制局限性,更好地發(fā)揮些長處,即是打破了輪回,認識我們的心智模式。有智慧的人往往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在常人眼中看似很普通的事當成修行的助緣。當孩子哭著不肯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其實知道孩子在害怕什么,有的是怕那個自己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不夠安全,有的是怕見不到媽媽了,有的是不適應幼兒園里的生活規(guī)律……在知道孩子怕什么的同時,我們可以試試接納孩子心里這些“怕”,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陪孩子一起努力克服這些“怕”,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我們可以做點什么來幫助孩子,那最有用的就是微笑。
活好自己,帶好上帝的小孩,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
王玉潔
主班教師:王玉潔
觀察記錄——一堆玉米皮也能玩得嗨
聽說園長媽媽今天要給小朋友們送玉米和核桃,我們還能剝玉米,中一班的小朋友們很興奮。
可是下午要先上英語課。下了英語課,孩子們興奮地集合出發(fā),走到葡萄架前,被滿地的核桃和玉米震驚了,有人問:“我們可以剝玉米了嗎?”可是被告知:“你們來晚了,今天的量已經夠了,不用再剝了?!毙∨笥褌冦对谀抢?。
沒關系,圍在一堆玉米葉前,我跟小朋友說,“咱們可以聞聞玉米葉,看看有沒有玉米的香味?!边@句話像一個小魔法,一下子點亮了小朋友們!大家立馬行動起來,“好香??!”“我要吃玉米?!备呱堰呎f邊拿著玉米葉開始假吃?!袄蠋熌憧?,我的是一艘小船?!蓖蹊鳜u舉著玉米葉給我看。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下雨啦!”幾個小朋友揚起了玉米葉,接著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場玉米葉子雨轟轟烈烈地下了起來!你猜怎么著,揚著揚著,周萬澤發(fā)現了一根還沒有剝的玉米,“我發(fā)現玉米啦!”周萬澤如獲珍寶一般,“那就給它把皮剝了吧!”周萬澤三下五除二地剝掉了玉米皮,“我們也有玉米啦!”孩子們圍著一根玉米開心地叫著。
玉米葉子被揚了一地怎么辦?沒關系,我們能下雨也能把雨水聚集起來。隨著一聲“雨停啦!”孩子們開始把玉米葉撿起來堆在一起,重新堆成一座玉米山。看小山逐漸成形,孩子們又蹦到小山上開始跳躍,“玉米山”“玉米山”!好不快活!
看見孩子們的歡樂狀態(tài),老師們在一邊也很受感染,也很震驚,并沒有教他們怎么玩,可是孩子們的玩法總是超出我們的想象。雖然沒剝上玉米,但是孩子們并沒有失落,反而玩得更加盡興。很佩服孩子們,也很羨慕他們的狀態(tài)。孩子們更容易“無心做事”,自然地做事,自然地生活,得到的就是最美好的狀態(tài)。
教育筆記——新的學期開始了
工作的意義
新學期又開始了,胡華老師在全園會上提到了工作的意義。前兩天剛讀了一篇文章,講日本皇太子德仁妃雅子,雅子在年輕時是非常優(yōu)秀的女性,從哈佛大學畢業(yè),為了外交官的夢想,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后來她嫁給了皇太子,如今這個夢想離自己越來越遠,雖然從小受西方思想和教育的影響,但在婚后只能看夢想被繁瑣的禮法和舊俗撕碎。以至于雅子后來罹患“適應障礙癥”,也因精神崩潰而要服用大量抗抑郁藥物??春笪也唤駠u,女人能有自己獨立的工作和生活是何其重要,縱然自己再優(yōu)秀,失去了工作,就仿佛失去了靈魂,再也不會有成長。
我的媽媽只工作過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她本身性格就不強,沒有工作讓她在家中變得更加依賴他人,雖然她的抑郁有很多原因,但沒能出去工作肯定有很大影響。很開心前一段時間聽她說出去找了個活,每天能跟別人見面,也能拓寬自己的世界,我也能聽出她在表達中的快樂。
工作對人尤其對女人來說一定是有價值的,她能讓人看到自己的價值感,不依附于別人。我覺得我其實并不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但是在工作中,因為家長會、家長學校的成功召開,會讓我感受到自己力量的成長;因為制作小片,也讓我體會到靜心工作,仔細打磨,追求完美的舒暢感。
工作能帶給我們的真的很多,做選擇好像對我來說有困難,我不屬于愛一行干一行的人,因為好像并不明確自己喜歡什么。但是我確定我是干一行愛一行的人,做事,就要把它做好。感謝這份工作,讓我逐漸成熟、自信,內心平靜。
哲學
一個假期沒有讀書會,雖然對書里面具體的篇章會有些模糊,但是感覺現在會思考得深一些,看到一些事物會多問一些為什么。比如旅行的時候看到云南講武堂里陳列的過去軍官、士兵學習的《道德經》《莊子》這些經典,我也會想現在的教育到底教給了我們什么,技能?思考方式?那我們的文化到底是什么。也為我們拾起了這些感到開心,雖然自己學到的還只是皮毛,但方向是對的。
看到民國早期的五色旗,專門百度了它的意義,中國人對于五行、五德、五色、五族的講究,讓我感到對民族文化了解得還太少,有些羞愧,但是心中真的對傳統(tǒng)文化充滿了敬仰之情。
雖然在讀書、學哲學的路上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先學起來,心里有了,可能我會對這個世界理解得更多。
唐彬
配班教師:唐彬
觀察記錄——拔“蘿卜”的故事
戶外活動時間,我偶然被這一幕所吸引:
大滑梯后面?zhèn)鱽硪魂囮囁视謿g快的笑聲。走近一看,只見禾禾和大晟正一起用力拽著柳樹枝,禾禾一邊拉著一邊唱:“拔蘿卜,拔蘿卜,嘿喲嘿喲拔蘿卜……”大晟一邊跟著歌聲一邊在使出全身力氣幫助禾禾“拔蘿卜”。一會兒過后,發(fā)現“蘿卜”并沒有拔出來,這時,禾禾大聲吆喝道:“汪汪隊緊急集合,汪汪隊緊急集合!”首先聽到命令的樂樂和熙熙趕來“救援”,四個人一起平行用力,但依然失敗。禾禾和大晟并沒有氣餒和放棄,而是一直在尋找原因。只見大晟從地上撿來了一個枯掉的樹枝,禾禾拽著那個“蘿卜”,大晟把撿來的樹枝用“拔根兒”游戲的方式實驗了一次,但是兩人最終以失敗告終。笑呵呵的兩人依然選擇了堅持和繼續(xù)探索。禾禾又一次向同伴發(fā)起求助:“快來呀快來幫我們拔蘿卜呀!”這時趕過來幫忙的是杜星璇、陳益清和余輕眉。他們自然而然地運用了后面一個人拉著前面一個人衣服的方法進行又一遍嘗試,可是這一次還是沒有成功。但這次的嘗試讓禾禾又發(fā)現了一個新問題,有可能是樹枝太滑了!于是她從地上撿來了一片樹葉,然后用樹葉包住了手和樹枝接觸的那個地方,這樣再一使勁兒,她又發(fā)現自己的手能在樹枝上堅持更久的時間,而且這一次她不僅拉著樹枝左右搖晃,而且還能上下搖晃了。不同方位的力,可能對于“拔蘿卜”會有更大的幫助。這時候,他們倆的工作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同伴,每個路過的小朋友都會停下腳步,要么駐足觀望,要么搭一把手試一試。最后幸運的果實降臨在了大力士李墨涵的頭上,等到他來幫忙的時候,“蘿卜”終于被拔了出來,喜悅的笑臉,歡樂的笑聲,在這一刻,一切都那么動容。
教育筆記——中班,不一樣的階段
升入中班,自然環(huán)境中幼兒關注點發(fā)生了變化。經過了一個暑假的時間,從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已經從小班時的對地面上事物的探索轉移到了空中,由地面到平行,再由平行到更高的地方,這不僅僅只是孩子身高變化的原因,也是自身空間概念的發(fā)展、對于環(huán)境熟悉程度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影響。
教師偶爾的停留和駐足會給孩子的成長留出更多空間。教師自身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一顆童心去觀察孩子,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就能收獲到更多的驚喜。而這些驚喜往往都是最打動人心的。
由圖9分解結構圖所示,并按照小波分解式(1)、式(2),采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對數據進行小波分解,采用雙正交小波db3[14]作為母小波,對拱頂位移序列進行三尺度小波分解,可以得到低頻序列a3,以及高頻序列d1、d2、d3,如圖10所示。
幼兒自發(fā)性游戲的意義——在自由探索中獲得經驗的建構,體驗快樂與滿足。
在這個游戲中,每個人在游戲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一樣,那他們所獲得的經驗和快樂自然也是不一樣的。像游戲中一直在主導地位的禾禾和大晟,兩個人所獲得的不僅僅是游戲帶來的快樂享受,而且還收獲了很多方法和經驗。這在他們的知識建構和經驗建構中將是很重要的。
中班幼兒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高級。不再簡單地單靠想象和假設,有了更多實際經驗和實驗嘗試,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
張芬
主班教師:張芬
觀察記錄——交朋友的N種方法
你認為什么是朋友?交朋友這件事兒的意義是什么?交朋友有多少種方法?交朋友有時間的限制、有地點的限制嗎?我想,這些問題都能在孩子們那里得到答案。
開學第一天,到晚上離園前,我已經發(fā)現了好幾對“跨班朋友”了。不禁感嘆,這交朋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第二天,我們一起交流了孩子們交新朋友的那些事兒。
Q: 開學這兩天,你交到新朋友了嗎?你是怎么交到新朋友的?
袁天詒:我的新朋友是暖暖,我們在一米菜園的時候共同交流了男孩子拉單杠的游戲,然后我們就成為了好朋友。(嗯,在游戲中的確可以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談一錦:我的新朋友是汭汭,因為我們都喜歡愛莎。(哦,原來是有相同的愛好。)
陳歆儀:我的新朋友是小北和唐果。小北給我需要的樂高玩具,我覺得她特別講義氣,我們就成為了好朋友。我和唐果是因為我們在廁所間每次都能遇見,唐果過來問我“我們能成為好朋友嗎”,我說“可以”,我們就成為了好朋友。(“我們能成為好朋友嗎?”真的是一句有魔力的話。)
閆皓同:我的新朋友是端端,我們經常一起看書,然后我們就變成了好朋友。
季子禾:我的新朋友是串串和端端,其實我們也不是新朋友了,因為我們從小一起長大!
劉沐云:我沒有交朋友,都是其他小朋友來問我可不可以和我交朋友,我都會很高興地答應。
趙思淼:我的新朋友是上上,我們是在老師講事情的時候,在下面聊天成為好朋友的。(“明目張膽”地告訴老師你們沒有專心聽,不會擔心被老師“揍”嗎?哈哈,看來無聊有的時候可能也是促使一個人去交朋友的契機。)
……
不得不感嘆,對于孩子們來說交朋友真的是一件隨時隨地都可以發(fā)生的事情。
孩子們還有很多交朋友的小故事要分享,所以我們讓孩子們將自己的新朋友和交到新朋友的方式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在記錄的過程中,孩子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新朋友要怎么表示?
孩子們想出的辦法一:用繪畫的方式,仔細觀察好朋友穿的衣服和有特色的地方,比如畫串串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上串串的眼鏡。
孩子們想出的辦法二:直接去找小朋友簽名。這個方法也是厲害的!
問題二:交朋友的過程要怎么表現?
經過了一年思維導圖的訓練,孩子們在繪制關系圖的時候也有自己很獨特的方法。
孩子們使用的方法一:兩個小朋友之間用箭頭連接,中間畫出方法。
孩子們使用的方法二:用連環(huán)畫的方式詳細地記錄交朋友的過程。
孩子們使用的方法三:冒出一個氣泡,小人腦海里冒出來的就是交朋友的場景呀。
嗯,對于這些方法,我是服氣的!
為了保證孩子們學習的連續(xù)性,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專門的秘密信封,只要交到一個新朋友就可以畫一張紙條,投放在秘密信封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小北小朋友一口氣畫了七張,原因是:班里的小朋友們都好棒呀,我想和他們都成為好朋友。連續(xù)記錄了兩天后,孩子們將這些零散的信息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繪制《我和我的朋友們》關系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話題,傳達一種思維方式。
周四的小結,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從how(怎樣交朋友)、what(什么是朋友)、why(為什么要交朋友)三個角度一起對本周的學習進行了總結。關于交朋友的探索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交新朋友這件事情對于孩子們來說卻從來沒有盡頭。
教育筆記——開啟新學期,遇見全新的孩子們
一個假期過去,時間讓之前的經歷、經驗慢慢沉淀下來,整個人也松弛了下來,準備迎接一個新的開始。開學第一周,心中留下來很多的精彩瞬間。
新學期的第一天,懷著忐忑、期待的心情在操場上等待著大一班孩子們的到來。即使開學前,孩子們都在班級群里發(fā)送了自我介紹的小視頻,相互熟悉,但是還是害怕自己會不記得班里的孩子們的樣子。后來發(fā)現自己多慮了,因為孩子們知道我的樣子,只要我站在這個地方,他們就會向我走來,我需要做的就是問聲“早上好”。吃完早餐,孩子們坐在椅子上看書、聊天,我在一旁看著孩子們,心里感嘆到,這就是即將要一起度過一年的孩子們呀,好期待。
“收獲日:我言秋日勝春朝”
今年的收獲日和以往比起來都要豐富、盛大,不僅有孩子們期盼已久的葡萄采摘,還有一米菜園的茄子、空心菜、圣女果的收獲,園長媽媽從居住的村子里帶來的核桃和玉米更為這一次豐收增添了厚度。之后,孩子們將收獲回來的蔬菜清洗干凈,送到了食堂,請師傅們處理;還將摘到的葡萄和園長媽媽送的核桃?guī)Я艘恍┗丶?,與家人們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孩子們在豐收中體驗著收獲的喜悅,體驗著無限的創(chuàng)意,體驗著讓人幸福的美味。那一刻真的忍不住感嘆:我言秋日勝春朝。
對于我來說,這次收獲也有一些不同。作為這次活動的推送者,一個假期沒有操作,在構思和制作的時候都有些慢。當這篇推送推出去后,才真正找回新學期工作的節(jié)奏?,F在推送對于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個紀念時間的結點,它有的時候意味著一個開始;有的時候意味著一個重要時刻;有的時候意味著一學期的結束。
“教師節(jié):無與倫比的幸?!?/p>
這周五,我在花草園度過了我的第四個教師節(jié)。從前天在表白墻上看到的節(jié)日祝福;到一早上收到的來自孩子們的鮮花;到上午和姐妹們一起經歷的教師節(jié)儀式;到下午已經畢業(yè)的暄暄、茉茉、嘟嘟、妞妞,還有兮兮回到幼兒園來看我們,這個教師節(jié)充滿著莊重和驚喜,我的內心充滿著感恩和感謝。這是這份職業(yè)帶給我的無與倫比的幸福。
“如呼吸般自然的節(jié)奏開啟新學期”
午休結束后,孩子們陸續(xù)起床,穿衣服。我站在離窗臺很近的地方,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孩子。端端問我:“你會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嗎?”還沒等我回答,端端就唱了起來,然后一個小朋友的歌聲加入進來了,兩個小朋友的歌聲加入進來了,三個小朋友的歌聲加入進來了……我的歌聲也加入了進來。我和孩子們輕聲唱起這首歌,陽光從窗戶外面照進來,灑落在孩子們笑著的臉龐上,歌聲悠揚。“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蹦且豢涛铱吹浇淌依锼腥说哪芰吭陟o靜流淌,這一切在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這學期我就想用這樣安定、不急躁,一起保持如呼吸般自然的心態(tài),和孩子們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任玉英
配班教師:任玉英
觀察記錄——期待大班新生活
事件一:開學第一天,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吳雨珊很開心地跑進教室說“老師們好,我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吳雨珊?!瘪R霽澤走到我身邊說:“你是任任老師吧,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你們的視頻了。我在群里也發(fā)視頻了,你看了嗎?知道我是誰嗎?”兩只大眼睛看著我,當聽我說“你是馬霽澤”,他很冷靜地說:“我知道,老師肯定看到我們所有的小朋友了?!比缓箝_心地跑去玩了。
事件二:管盈齊來幼兒園第一天時有些傷心,對爸爸說:“爸爸,我覺得和弟弟分開一點都不好?!钡诙斓臅r候,小哥就情緒穩(wěn)定地自己走進教室了。小哥說:“我覺得和弟弟分開,就沒有人一起玩了,會很孤單的。但是我現在有新朋友了,月餅、嘟嘟都是我的新朋友,回家再和小弟玩也挺好的?!?/p>
事件三:張懿琛突然抽泣著說:“老師,我想媽媽了?!瘪R霽澤說:“琛琛,別傷心了。想媽媽你就心里想,媽媽肯定也在心里想我們的?!钡鹊匠燥埖臅r候,琛琛還是有點傷心,琛琛把椅子放到馬霽澤的旁邊,坐在馬霽澤旁邊,琛琛慢慢平靜下來。
雖然不是曾經帶過他們的老師,但微信視頻的方式讓我們互相認識,都期待著新學期的見面,期待我們一起的大班生活。面對新的事物,雖然會有不安的情緒,但孩子們會主動面對,用自己的方式快樂迎接新的變化。
教育筆記——我們大一班的好習慣
上周,孩子們幾個人坐在一起聊天的內容很多都是在說自己新學期的發(fā)現和自己上大班的變化。
吳雨珊:我們長大了,我們已經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
王旭峰:我們有兩間教室。
馬令儀:我們班的小朋友變多了。
袁天詒:我覺得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季子禾:我感覺我們現在每天都好忙呀,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呀。
胡曦文:我們長大了,有很多事情我都可以自己做了。
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聊了聊“上大班了,自己會有什么變化”——
胡曦文:吃水果我們可以自己倒水。
趙若清:吃飯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取飯菜。
閆皓同:我們需要按照取餐路線取餐,吃飯時需要保持安靜。
張北歆:上大班,我們會更加珍惜食物,不浪費。
佀錦農:吃飯后,可以把自己的桌面清潔干凈。
安司辰:每次吃飯前,我們要堅持感恩。
馬霽澤:中午我們可以自己安靜地入睡和休息。
許銘軒:中午起床自己疊被子。
胡曦文:我們可以自己將床鋪整理整齊。
唐果: 睡不著的時候,不去影響旁邊的小朋友休息。
吳徐正:洗手要按照六部洗手法,認真地洗手。
惠星童:我們班小朋友多,洗手時要排隊,不推不擠。
劉子立:洗手要及時關水龍頭,不浪費水。
高不寒:如廁時,女孩子記住要拉上簾子。
燕炳安:小便后要及時沖水。
柴藝:玩美工區(qū)時要先鋪桌布。
管盈齊:玩具是小朋友一起玩的,如果很多小朋友想玩同樣的玩具,我們可以輪流玩。
劉雨晨:玩什么玩具,取什么玩具。
陳歆怡:玩玩具后,要及時整理,將玩具放回原位。
袁天詒:做事情不要著急,如果有話要說先舉手。
李汭怡:我們上大班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能總讓爸爸媽媽幫我們了。
季子禾:做到在家和 幼兒園一樣。
張李韻:回答問題的時候,先思考一下再舉手。
孩子們從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說了自己的想法和發(fā)現,其中有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及這個環(huán)節(jié)與中班不同的地方。孩子們對于自己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對自己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胡曦文說:“這是我們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我們都需要做到?!编嵑沏懀骸鞍?,我們需要做到這么多呀!” 張北歆說:“這是我們大一班的好習慣,我們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就不會覺得多了?!?孩子們的想法真的很有哲學思維,不要把它當作是規(guī)則,讓它成為自己的好習慣。作為大一班的成員,我要有什么好習慣呢?欣賞孩子們,傾聽孩子們,跟隨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