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麗萍 浙江省海寧市機關幼兒園
“你來做爸爸,我來做媽媽”
文/徐麗萍 浙江省海寧市機關幼兒園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戲,它是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即使沒有成人的引導,孩子們也會產生角色游戲,因為這是他們發(fā)展的需要,是發(fā)展中必須經歷的過程。
第一次玩娃娃家時,孩子們就熱衷于抱娃娃,給娃娃喂奶粉,輕輕地搖著搖籃哄娃娃睡覺……“你來做爸爸呀,我來做媽媽?!币粋€個小小的身影都在忙碌著,看似簡單重復的角色扮演,孩子們卻玩得不亦樂乎!
從娃娃超市買來的蔬菜要怎么加工才能吃呢?只見張溪桐將黃瓜放在水槽里,然后打開水龍頭……原來孩子們知道在燒菜之前需要先將菜清洗干凈,很厲害噢。
可是買來的菜太大了,娃娃吃起來不方便怎么辦呢?徐一格的眼睛真尖,馬上就發(fā)現(xiàn)了煤氣灶旁邊的砧板和菜刀,并且說道:“老師,我可以用刀把菜切小一點嗎?”當然可以。
菜燒好了,終于可以開飯啦,孩子們叫我過來嘗嘗,我挑剔地說:“這個菜怎么淡淡的,沒啥味道呢?”金逸宸連忙將鹽罐遞給我:“徐老師,不如再加點鹽吧,剛才燒菜的時候好像忘記放鹽了?!蹦且部梢裕F(xiàn)在味道差不多了,下次燒菜的時候可千萬要記得放調味料噢。
【我的思考】
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幼兒的學習就是幼兒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是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小班的角色游戲主要是娃娃家,游戲內容大多是反映父母對娃娃的關心和照料。因此在平時,我也經常提醒孩子們回家之后去觀察觀察爸爸媽媽在家做的事情,然后在游戲中將觀察到的內容運用到角色的扮演中,娃娃家的內容也就更豐富了。
當大家專注地燒菜、抱娃娃時,一陣焦慮的聲音從娃娃家傳了出來,我循聲望去,只見沈佳怡抱著娃娃著急地在喊:“我的寶寶好像生病了。”我連忙走過去問道:“娃娃怎么了?怎么會生病呀?發(fā)生什么事情啦?” 沈佳怡對我說:“徐老師,我家寶寶發(fā)燒了?!蔽覇査骸澳阍趺粗劳尥薨l(fā)燒了?娃娃發(fā)燒應該怎么辦呢?”她想了一會兒說:“嗯……應該要去找醫(yī)生吧?可是我不知道去哪里找醫(yī)生呀?!蔽荫R上肯定了她的想法,并對她說:“對呀,那你怎么還不趕緊帶娃娃去看病呢。”沈佳怡聽了我的話似乎明白了,趕緊抱著娃娃走到外面并喊道:“醫(yī)生在哪里呀?趕緊來給我的寶寶看病呀?!贝藭r正在抱娃娃溜達的孫宇煒聽了,馬上跑過來說:“我是醫(yī)生,我來給寶寶看病吧?!笨墒菍O宇煒兩只小眼睛看向我,似乎在向我求助,于是我馬上對其進行引導:“你生病發(fā)燒的時候醫(yī)生是怎么給你看病的呢?”他對我說:“好像要量一下溫度,然后還要打針?!蔽尹c點頭說:“嗯,看來你這名小醫(yī)生挺厲害的,趕緊給寶寶看病吧。”只見孫宇煒從沈佳怡手里接過寶寶,一只小手放在寶寶的額頭上,然后說道:“38度了,要打針啦,我馬上給他打針?!敝灰娝闷鹨桓軐χ尥薜钠ü舍斄讼氯ィ缓髮⑼尥捱€給沈佳怡,并對她說:“我已經給娃娃打過針了。”只見沈佳怡將娃娃小心翼翼地抱在手上,又將娃娃放在搖籃里,輕輕地搖著搖籃哄娃娃睡覺。
【我的思考】
孩子們這次的表現(xiàn)真的給我?guī)砹梭@喜,或許因為孩子們都有過感冒生病看醫(yī)生的經歷,所以對醫(yī)生量體溫、打針等行為比較熟悉,在角色扮演時孫宇煒就自然而然地回顧了醫(yī)生打針這一生活經驗,并很形象地再現(xiàn)了一系列的動作。
在游戲中還能培養(yǎng)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們還能學習相互配合,發(fā)展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沈佳怡的娃娃生病之后孫宇煒過來幫忙看病,在合作之下寶寶成功就醫(yī),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更融洽了。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需要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按照他們對角色的理解扮演。就像案例當中孫宇煒小朋友由于去過醫(yī)院就醫(yī),所以對醫(yī)生這一角色有所理解,如果孩子們不具備擔任醫(yī)生這一角色的經驗,那么娃娃醫(yī)院就會進行得枯燥乏味以至于不能持續(xù)。因此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觀察生活,就會幫助孩子收獲更多的生活經驗,也就能順利進入角色,不斷拓展游戲的內容和豐富情節(jié),提升孩子們角色游戲的水平。
“可是娃娃生病了好像還要吃藥?!痹谝慌缘奶鹛鹫f。孫宇煒說:“可是沒有藥呀?!边^了一會兒甜甜過來拉住我的手,對我說:“你看我這個盒子里面裝著藥。剛才這個寶寶稍微有點發(fā)燒,我給她吃點藥,可以嗎?”我忙說:“當然可以呀,你也是醫(yī)生嗎?”甜甜樂呵呵地點頭,然后跑過去給寶寶喂藥。
【我的思考】
此時我已激動不已,原來一直沒有藥箱,而生活經驗告訴她生病了還要吃藥,可是沒有藥怎么辦呢?沒錯,去百寶箱找材料,于是出現(xiàn)了替代物(找與藥盒相類似的盒子替代藥盒),使用替代物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已經算是較高水平的游戲了。結束之后我馬上就這一現(xiàn)象在全體孩子面前進行表揚與分析,我告訴孩子們如果以后發(fā)現(xiàn)缺少什么東西,都可以去百寶箱中尋找,或許有相類似的材料可以代替。
“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焙⒆觽兿矚g游戲,小班幼兒尤其喜歡玩角色游戲。在角色游戲中,能讓孩子們在社會性的情境中與其他幼兒產生互動,激發(fā)社會性行為,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學習社會行為規(guī)范。通過扮演各種人物角色,比如爸爸、媽媽、超市收營員、醫(yī)生等,讓幼兒了解各行各業(yè)的角色行為,在游戲中孩子們能盡興地抒發(fā)情緒,表達情感,相信孩子們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的游戲活動,不斷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及人際智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