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生物會考復習策略"/>
孫玉花
(周寧縣獅城中學,福建 周寧 355400)
巧用插圖 轉化生物學前科學概念
——淺談初中生物會考復習策略
孫玉花
(周寧縣獅城中學,福建 周寧 355400)
生物學前科學概念的轉化教學,可利用形象直觀的生物插圖,來形成、鞏固學生正確的科學概念;精選插圖,形成重要概念的直觀認識;設計課堂問題解讀講解級和應用級插圖來體味重要概念的內涵;多圖串講,把握重要概念的外延和例證;選擇重要插圖的習題進行訓練,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和學習自信心。
前科學概念;插圖;復習
獲得正確的科學概念,需要掌握概念的語詞(術語)、內涵、外延和例證。學生未能準確理解科學概念的時候,就會形成前科學概念。例如:小麥、玉米的子粒都是種子;靜脈內流靜脈血,動脈內流動脈血;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一塊農田中的所有生物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生物學前科學概念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日常生活影響、相似概念混淆、沒有深入理解課本、演繹歸納不當、知識遺忘等。
初中生物會考作為教學評價的紙筆測試方式,終結性測量和評價初中學生生物學業(yè)水平,體現(xiàn)學校教學質量,因此要做好復習工作。而復習的主要任務是梳理學生知識點,讓學生系統(tǒng)化掌握新課標50個重要概念,解決平時在教和學中遺留下來的問題,轉化前科學概念,形成對生物重要概念的正確理解。于此,通過直觀教學,提供豐富的感性信息,是前科學概念的重要轉化策略之一。
直觀教學的最好工具是課本里的插圖,它具有直觀、形象特點,包含了圖片、照片、圖表、表解等儲存和傳遞教育信息的系統(tǒng),習慣上把它們看作是課文系統(tǒng)的補充,稱之為 “圖像系統(tǒng)”或 “附圖”[1]。筆者對2007-2016年10份寧德市初中二年級學業(yè)統(tǒng)一考試生物試卷中的涉圖題分值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最多為2007年占50%,最少為2010年占21%,平均分值為32.3%。2017年福建省統(tǒng)考試卷,涉圖題占33%,可見插圖占了很大的分值。教師在授課和復習中,合理利用插圖,可以將抽象知識變得直觀,突破重難點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一般來說,4月中下旬可以結束八下教學,進入正式復習。針對所余課時數(shù),要計劃好復習的順序,可以逆序,即先復習最近學習的八下,八上,再到七下,七上,從易到難。也可以順序,即七上開始依次到八下。安排好每冊分別多少課時,考點多的課時數(shù)多些。每課時復習哪些內容,精心準備提綱,預設學生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的前科學概念,針對復習內容挑選插圖,設計問題。
學生方面,交代指導復習事項:要求學生準備筆記本、記號筆用于做相關記錄。適當翻看教材,查找重要插圖,選做習題。
統(tǒng)計人教版初中生物四冊教材共590幅插圖,其中有編號的有278幅插圖,根據(jù)大綱所體現(xiàn)的重要概念、一般概念進行分類,剔除次要的一般瀏覽級插圖,留下重要的講解級插圖與應用級插圖。如下圖,屬于必須挑選出來的重要插圖:
圖1 玉米種子結構
圖2 心臟結構圖
圖3 腎單位示意圖
圖4 食物網
以上四幅插圖涉及的重要概念有:1.種子(果實)的結構、萌發(fā)的條件、萌發(fā)的過程,單子葉植物種子營養(yǎng)物質儲存在胚乳中;2.心臟的結構與相連血管名稱,血流的方向,血液循環(huán)中的物質交換和氣體交換后的靜脈血與動脈血的變化等;3.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血漿、原尿和尿液的成分變化等;4.食物網中食物鏈的條數(shù)和寫法,箭頭代表物質和能量的流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等。
針對選擇好的體現(xiàn)重要概念的講解級與應用級插圖,來闡釋科學的概念。不同種類的插圖要求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記憶、理解、應用等不同要求。
(一)講解級的插圖
主要有形態(tài)結構圖、剖面圖、模式圖,例如書頁上的彩色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圖、人體呼吸系統(tǒng)圖、消化系統(tǒng)圖、桃花結構圖、桃子結構圖、顯微鏡結構圖等,可以簡化為簡圖,輪廓基本不變。這類圖要標注各部分結構與功能。
如上圖1玉米種子結構、圖2心臟結構圖、圖3腎單位示意圖,圖中用序號代替結構名稱,可以針對結構名稱,針對結構功能和提點來設計很多問題,復習時出示的此類插圖,主要用來讓學生記憶和運用相關的重要概念。
對插圖進行解讀,在指導觀察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有層次地進行,一般應根據(jù)學生的視覺習慣,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內,由總體到局部,由宏觀到微觀的順序逐步進行,食物網與植物可以由下到上、由左到右觀察。插圖應有指導性語言的配合,以圖2心臟結構圖為例,筆者設計以下問題進行解讀:
(1)你們能說出心臟四個腔的名稱嗎?請對照字母說出來。(教師注意聽,若有答錯,提示學生必須背對心臟分左右。)其中心臟壁最厚的要數(shù)哪個腔?為什么?(d左心室心臟壁最厚,因為血液要經主動脈噴射到全身。)
(2)觀察心臟瓣膜的方向,你知道血液在心臟中流動噴射的方向嗎?(①→a→b→②,④→d→c→③)那你知道與心臟相連的血管的名稱嗎?(與左心室相連的③是主動脈,其余根據(jù)血流方向,以及心室連動脈,心房連靜脈的原理)
(3)上圖中,流動脈血的有哪些血管和心腔?(根據(jù)肺循環(huán)中途氧氣增多血液變成動脈血,推斷出④→d→c→③都流動脈血。體循環(huán)中途到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后,血液氧氣減少變成了靜脈血,因此①→a→b→②)
這部分插圖來自教材,緊扣生物重要概念,知識點較多,會經常出現(xiàn)在評價試題中,在課堂解讀重要插圖時,應遵循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問題由簡到難,由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弄清結構名稱,理解重要概念。
(二)應用級的插圖
主要是比較抽象的示意圖及圖表:
與直觀的簡圖略有不同,示意圖比較抽象,這類圖形一些在教材中有出現(xiàn)過,大多數(shù)是從試卷或練習中出現(xiàn)過的,局部或大部分來自教材插圖,或者從一個或者幾個相關的重要概念升華而來。目的是綜合考察生物圈、綠色植物或者人體的系統(tǒng)知識。比如人體生理活動示意圖,物質循環(huán)圖、植物三大作用示意圖等。
指導識圖時,首先要弄清箭頭含義,張綱舉目,訓練看圖分析能力,理解插圖意義。
如以下圖5遺傳概念圖,將染色體的定義,基因的定義用文字與符號來表示,引導解析的時候,第一步先搞清楚所有數(shù)字表示的結構名稱,再進行出題判斷。
圖5 遺傳概念圖
比如在出示圖6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時,引導如下: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幾個系統(tǒng)?(有回答4個,也有回答5個的)都是哪些系統(tǒng)呢?(學生根據(jù)圖中的提示語,可以回答出:循環(huán)系統(tǒng)、A呼吸系統(tǒng)、
B消化系統(tǒng)、C泌尿系統(tǒng),另一個D系統(tǒng)由于沒有關鍵詞或提示語,不確定,也許是神經系統(tǒng),或者內分泌系統(tǒng)。)
(2)下面看序號表示物質的話,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什么?(①表示氧氣,②表示營養(yǎng)物質,③表示尿素、無機鹽,④表示葡萄糖。)
圖6 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
在分辨清楚基本圖示意思之后,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其中的重要概念展開追問,比如:
(3)食物中的蛋白質經過B系統(tǒng),最終被消化成什么,才能通過②過程進入血液,該物質至少要幾次經過右心房才能運輸?shù)酱竽X?(涉及食物的消化,蛋白質最終消化為氨基酸,氨基酸由小腸毛細血管吸收到血液循環(huán),參加體循環(huán)回到心臟,再從心臟出發(fā)進行一次完整的肺循環(huán),第二次回到心臟后繼續(xù)體循環(huán)才可能到達大腦,因此算起來至少要經過心臟兩次。)
(4)人體生命活動主要受哪個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但也受到D系統(tǒng)的分泌物 調節(jié)的影響?(神經系統(tǒng),激素)
上面這個抽象示意圖,出題的范圍可以擴展得很廣,考查的是圖中涉及的概念,正確解題需要兩方面的結合:第一方面要先識圖,識別圖中的信息,第二是平時的生物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要掌握好,兩者聯(lián)系起來才能正確解析。
另外還有一種插圖就是圖表,往往將相似的定義進行表格式并排比較,或者是數(shù)據(jù)曲線圖,有助于學生在分析填寫過程中,比較分析后將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圖表比如人體三道防線的復習,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和真菌細菌的結構比較,血漿、原尿和尿液的區(qū)別等;曲線圖比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某種或兩種生物的數(shù)量變化,食物消化的百分比,二氧化碳吸收量等。
圖7 二氧化碳吸收量
表1 :人體三道防線比較
表1是給學生填空用,然后出病名讓學生判斷是屬于哪種免疫。
圖7二氧化碳吸收量,越高表示光合作用越旺盛,聯(lián)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讓學生判斷從A點到G點最可能是一天的什么時間,各段分別表示兩種作用強度如何。思考討論,明確AB段呼吸作用持續(xù),光合作用在慢慢開始,BC段光合作用增強,CD段正午時分氣孔縮小,DE段氣孔放大,EF段光合作用慢慢減弱,F(xiàn)G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并逐漸停止,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少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這樣就完成對植物的三大作用的概念的復習。
針對很多學生對生物插圖死記硬背,知識不能融匯貫通為己所用的現(xiàn)象,在進行第二輪的主題復習時,可以多圖串講,多舉例子,讓學生準確把握生物學概念的外延和例證。例如 “主題二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內容,學生對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系統(tǒng)等概念一知半解,復習時從下圖8入手,引導學生理解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區(qū)別,再出示圖9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亂序,要求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排列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再出示葉片結構圖,根尖結構圖,找出不同的組織,出示衣藻、水棉圖片,葫蘆蘚、腎蕨和銀杏、向日葵圖片,找出各器官,明確藻類沒有器官,只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結構,苔蘚植物器官有莖和葉,蕨類植物有根、莖、葉,裸子植物有根、莖、葉和種子,被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這樣巧用插圖從特殊到一般的例證進行歸納演繹,轉化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正確把握分化、組織、器官等科學概念。
圖8 分裂和分化
圖9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亂序
教師可以進行識圖專項訓練,在訓練準備時,注意問題的設計要針對轉化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揭示概念的內涵、外延,輔以例證。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對精心挑選的插圖進行解析后,適時鼓勵表揚學生善于思考,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樂趣,接下來就是頭腦風暴——刷題。教師備課時要針對復習的版塊主題進行精選習題,復習過程中可以圍繞插圖選擇綜合性的習題,考察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記憶力,理解運用與分析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
正常情況下,復習完一冊就完成該冊期末綜合檢測卷,復習時針對重要概念篩選重要插圖進行解析,全部四冊復習完后,再使用福建省各地市近年中考卷、近年質檢卷。由于教師教學班級多,教師每份試卷都一一批改的話,工作量相當大。針對生物試卷客觀題比較多,可以使用讓學生自評或小組互換批改的方式。當堂考試完,全體考生收起黑筆,換成紅筆,教師在黑板上公布答案,學生規(guī)范批改,挑出易錯題進行評講解析,糾正學生錯誤的前科學概念,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并于完成后將典型錯題與正確概念記錄到筆記本中,爭取每張試卷的錯題越來越少。全班分組匯總成績登記,逐次對照,觀察進步情況。
插圖形象具體,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經過課堂復習,再經過綜合強化訓練,不斷提升,在復習中不斷糾正錯誤的前科學概念,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在會考中不難取得理想的成績。
[1]吳志華.生物教材圖像系統(tǒng)應體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目標[J].教育學報,2003(12).
[2]李高峰.初中生物學前科學概念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姜弘弢.合理運用插圖 探索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文理導航,2013(9).
[4]陳先華.淺談教材插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4(1).
G633.91
A
1673-9884(2017)08-0099-04
2017-07-22
孫玉花,女,周寧縣獅城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