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吉
摘要:教學設計,亦稱教學系統(tǒng)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tǒng)、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xiàn)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并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tǒng)過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并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chuàng)造,同時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227-01
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并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chuàng)造,同時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么,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1.給學生樹立信心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在"三為主"高效課堂的模式下,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自學檢測表明學生的自學是有效的。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驗證這個公式,從而透徹地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形成了應用意識,為后續(xù)學習奠定了基礎。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yǎng)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fā)展智力的良好時期。應該按照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2.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對文本進行加工以及理解過程。在小學數學中,涉及文本的問題亦有不少,例如應用題、文字題等。小學生在面對這些題時,不覺都有些難以應付,教師們也意識到小學生閱讀和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要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需從閱讀能力下手,指導他們正確閱讀文本。
數學閱讀是學習小學數學的根本途徑,是處理數學信息的必過點,要對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認識能力進行提高,不僅要提高認識的基礎,更要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欲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如經常對學生講一些經典的數學家的故事,為學生樹立讀書的榜樣;也可以在教室里張貼一些生動的數學材料,對學生進行閱讀刺激;適當的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讀書知識競賽或是讀書報告會以及讀書摘錄展示等活動,這樣既可激勵學生的興趣,又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了檢測。
3.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tǒng)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xiàn)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對于動作思維占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4.開展數學活動課或數學課外活動
數學活動課和數學課外活動,都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是素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可以在學生中進行發(fā)掘,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的極大潛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打破班級年級甚至學校的界限,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積極地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或者數學活動課,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整體數學思維有所提高,并且使一些具有突出數學氣質的學生能夠得到更高的發(fā)展。
俗話有云:"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高質量的教學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激發(fā)和產生強烈的興趣,也能使學生的積極思維得以發(fā)散,使學生聽得有趣、學得輕松、運用靈活。因此,身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認真鉆研教材,也要讓讓學生進入一種快樂、享受的學習境地。在教學中,認真落實以上幾點,將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推進新的局面,使課堂教學的氣氛真正活躍起來,一步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為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做出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