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盈
摘要: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即將步入社會選擇就業(yè)和即將升學的職高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寫作水平的好壞,也能夠直接或間接反映在口頭表達和人際交往之上,對學生的順利就業(yè)也就取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以更開放的視野、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構建開放式的作文教學模式,培養(yǎng)職中學生的作文興趣。
關鍵詞:職中語文;作文興趣;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238-02
我們知道,作文是一種語言表達活動,而語言的表達需要來自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的刺激,才能喚起學生傾吐的欲望、寫作的動機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熱情。可見,濃厚的興趣,正是學生寫作的一種良性的刺激和動因,是不竭的動力源泉。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探索實踐,就如何有效培養(yǎng)職中學生的作文興趣談談自己初淺的看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從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學效益。
1.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
眾所周知,職中學生大多是因為厭學或學習成績不理想才選擇就讀職中的,他們語文基本能力薄弱,寫作基礎差,如果作文課只靠教師苦口婆心的死板說教,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就要抓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把有益的游戲、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言可表,這樣學生就會把寫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再望而生畏,從而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自由充分地發(fā)揮自我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學生邊玩邊做、邊動腦邊探索,從而培養(yǎng)起他們濃厚的作文興趣。
例如筆者在布置《我最崇拜的人》這一題目作文時,抓住職中學生喜歡畫畫愛猜謎語等特點,要求每位學生給自己最崇拜的人畫一幅人物肖像,人物形象要充分表現出五官長相、穿著打扮和與眾不同的特點。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畫完后,個個爭先恐后地表述自己所畫人物的體貌特征。按照學生的繪畫和描述,大家就會饒有興趣地猜想這個學生描繪的人物是誰,于是議論紛紛,氣氛活躍。見學生們已進入角色,筆者就順水推舟:“既然大家那么熟悉自己最崇拜的人,為什么不把他用文字刻畫出來,讓更多的人崇拜他(她)呢?”這樣,從畫畫到描述到猜測再到描寫,整個過程學生們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動手、動口過程中思維集中活躍,并隨著興趣的遷移,在潛移默化中打開作文興趣之門,慢慢培養(yǎng)起他們對作文的濃厚興趣。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游戲,寓教于樂,最終達到讓學生愿寫、樂寫、善寫的目的。
2.學會觀察,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
我們都知道,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因此,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觀察生活,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做到"用我手寫我心",改變他們作文時心中無物,無從下筆尷尬狀態(tài),不斷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要主動去觀察生活,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因為只有學生達到心中有物,自己想寫、愿寫時才能進行最基本的寫作。學生們的社會生活、校園學習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們周圍新鮮的人、事、物等層出不窮,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眼、耳、口、鼻等感官去看、去聽、去品味、去感受,讓他們獲得最直接的親身感受,增強現實體驗,他們才會把主動表達這種認識看作一種樂事而對作文產生興趣。
3.讀寫結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歷來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語文能力相對較弱的職中學生,更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起豐富的素材和詞匯,而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問題,也只能首先在閱讀中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長期聯系逐步形成,所以閱讀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最新的職中語文教材各個模塊的課文注重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增加了不少經典名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首先引導學生積極從課本中去尋找語言營養(yǎng),對其中的重要篇目,要求學生不僅要熟讀,更要深讀精讀,讓學生有體會、有感受,指導他們學會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不僅如此,還應要求學生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不斷開拓眼界,增強語感,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對于不怎么喜歡讀書的職中學生來說,那些大部名著他們是不感興趣的,而故事性強、直觀的讀物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那么,教師就只有投其所好,推薦他們通過圖書室、網絡等平臺去閱讀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軼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作品,語文課前可利用三至五分鐘讓學生輪流講故事、或者進行才藝展示。為了讓自己閃亮登場,他們會主動去找一些有趣的讀物閱讀,和同學們分享。久而久之,既拓寬了他們的閱讀面,豐富了他們的作文素材,又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另外,教師還可以每周利用一至兩節(jié)課時間組織學生集體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報刊雜志,如《課堂內外》、《意林》、《作文點評報》、《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等。這些報刊雜志所反映的生活正是學生熟知的,語言風格也是他們喜歡的,學生讀過以后印象深刻,也很容易產生模仿的沖動,而這種沖動恰好是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良好開端。當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靚化他們的作文語言,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摘抄本,把精彩的字詞句和段落摘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學生作文自然就會有話可說,作文興趣得到培養(yǎng),作文水平也就隨之提高。
4.利用電視網絡平臺,搜集作文素材
職中學生在學校的活動空間相對的狹小,基本上是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學習生活相對比較枯燥,因此腦海中的生活片段基本上是支離破碎,重復單調的。而職中學生與外面的世界聯系最直接、最感興趣的渠道就是電視、網絡等媒體了,只要教師加以引導,電視、網絡等媒體一樣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的。由于筆者所在學校每個教室都配備了電視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如今的很多學生就是通過它們認識了金正恩、樸槿惠和奧巴馬;知道了朝韓危機、釣魚島爭端等。正是電視、網絡等媒體使他們走出了自己生存的狹小的空間,與世界聯系在一起,有了現代生活的氣息。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快捷、高效的電視、網絡等媒體,如向學生介紹教育頻道等與教育有關的電視頻道,以及作文網等一些適合學生瀏覽的教育網站,組織學生從電視中,或上網查詢自己所需的作文素材和相關資料,培養(yǎng)學生查詢信息、閱讀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從而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同時也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展示的舞臺。
5.規(guī)劃人生,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欲望
作為職中學生,他們大多和普高生一樣渴求能像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們都會仿照成年人的榜樣,具體設計自己的未來人生規(guī)劃。但對于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大部分學生卻又彷徨焦慮,無所適從。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心,筆者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設計了《我的職業(yè)理想》、《假如我是》等題目讓學生選擇作文,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yè)和興趣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其次,針對職中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現狀,筆者又設計了《我的父母是農民工》等貼近農村生活的選題。最后,再設計一些引導學生立志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選題,提示他們從以下幾方面選材和立意:一是自立自強、艱苦奮斗是爭取自己光明前途的必要條件,只有通過艱苦奮斗來改變自己的未來人生;二是雖然你平凡,但只要學會做人,踏實做事,就不會成為一個好高騖遠的庸人。通過這些選題的寫作,讓學生逐步擺脫苦惱、失望等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直面現實,笑對人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在語文教師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教師就會慢慢的發(fā)現,職中學生由最初的怕寫作文、厭寫作文漸漸變得想寫作文、愛寫作文,這一切正是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結果。這也充分說明,教師只有積極開動腦筋,努力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有效培養(yǎng)學生興趣,才能讓學生從寫作中尋找到快樂,才能夠使每位學生真正喜歡作文。
參考文獻:
[1]宋煥群.淺談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D].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學周刊,2011年04期.
[2]劉蘭芝.如何培養(yǎng)寫作興趣[D].山西省太原市: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