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漪瀾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一段小伙子利用電鉆10秒鐘啃完玉米棒的視頻被網(wǎng)友瘋狂轉發(fā)。5月8日,有一位姑娘也嘗試用電鉆吃玉米,結果她的長頭發(fā)被電鉆卷住,最終其頭皮生生地被撕脫一大片,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恢復。
用電鉆吃玉米,無疑是危險之舉。然而,有些人因為“玩的就是心跳”的心理作祟,便會吃出“創(chuàng)意”來,并通過視頻“吃”給大家看,讓有幸一睹者也“驚悚”一把,他們顯然是以此為樂了。不幸的是,那位姑娘在向小伙“取經(jīng)”之時,弄巧成拙,險些釀成大禍。她絕沒想到自己的小小舉動,會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這無異于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這也提醒我們,一個人擁有獨立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其實,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這里且舉一個例子。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他曾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必然先著地,而且其速度是1磅重的10倍。對此,當時年僅25歲的青年教授伽利略,通過思考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認為鐵球下落的速度應該與其輕重沒有關系。為此,他反復做試驗,后來又頂著重重壓力在比薩斜塔上親自做公開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結果當然是伽利略成功了。但我們要知道,亞里士多德是當時的哲學權威,人們把他視做真理的化身,更把他所說的話當做不容更改的真理。然而,伽利略這個“毛頭小伙子”卻用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反復試驗來挑戰(zhàn)權威,一證“清白”!試想,如果伽利略只知道一味盲從,不會獨立思考的話,那就不會有“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一正確結論的誕生。
盲從,盲目跟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曾看見過這樣一個笑話。說某人看見前面很多人排了一個長長的隊伍,他便不假思索地也排上了。排隊老半天,等輪到他時,才知道只是在推銷一種他根本用不上的商品。
還有人以怪異為時髦,染一頭紅發(fā),用特殊材料裁制奇裝異服,這種跟風之舉,最多有礙觀瞻,倒也沒有多大危險。而前面提到的“用電鉆吃玉米”,如此標新之舉,卻可謂“命懸一線”,是危險多多的。如果純?yōu)槲矍?,以造成“圍觀者”的一點視覺沖擊力的話,勸君還是少玩為妙,因為,如此代價不菲的跟風之舉,我們玩不起!
(浙江平湖市東湖中學東方校區(qū)初三·19班,指導老師:趙忠明)
點評
內容:貼近生活,引起共鳴。小作者從社會熱點現(xiàn)象中選材,揭示了主題,說明盲目跟風的本質是人們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唯有堅守準則,獨立思考,才能做一個真正的有用之人。
表達:敘議結合,過渡自然。作文中的表達一針見血,發(fā)人深省。
特征:旁征博引,論證有力。小作者通過一個正面案例和一個反面案例論證了堅守準則、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每一處的論述都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俗話空談。
(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