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何愚
上個月剛剛公布的索尼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向我們展示了其相機與傳感器部門獲得的優(yōu)異成績,我們也因此理解了索尼為何有如此魄力敢于在早已平穩(wěn)的相機市場內(nèi)花費重金不斷高速研發(fā)新品。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FE 24-70mm F2.8 GM和FE 70-200mm F2.8 GM發(fā)布不到一年,F(xiàn)E 16-35mm F2.8 GM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至此,索尼“大三元”也總算完整了。
說到“大三元”,如果說24-70mm F2.8是各廠家的當家花旦,那么F2.8恒定大光圈廣角鏡頭就是各廠家研發(fā)實力的體現(xiàn)了。在此次的G大師鏡頭FE 16-35mm F2.8 GM上,索尼采用了13組16片的設計。在鏡頭的5枚特殊鏡片中,有兩枚是兼顧焦內(nèi)銳利和焦外柔和的XA極致非球面鏡片。
作為G大師系列鏡頭的一員,F(xiàn)E 16-35mm F2.8 GM鏡身整體設計風格和FE 24-70mm F2.8 GM幾乎一樣,并集成了一個多功能自定義按鈕和AF/MF切換開關,實現(xiàn)了更便捷的操作。
重量方面,F(xiàn)E 16-35mm F2.8 GM控制得非常不錯,作為一只F2.8恒定大光圈超廣角鏡頭,它680克的重量可以說已經(jīng)十分輕便了,搭配小巧的微單?機身實在相得益彰,即使掛機使用也不會是個大負擔。
鏡頭分辨率測試
長久以來,風光攝影大多以小光圈拍攝為主。之所以使用小光圈,一方面是為了足夠大的景深,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證鏡頭發(fā)揮最佳解像力。不過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當下鏡頭的大光圈成像也有了很大改善。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F(xiàn)E 16-35mm F2.8 GM留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光圈全開就能達到很高的畫質標準,毫不夸張地說,它在各個焦段都能展現(xiàn)出媲美定焦鏡頭的素質。
此外,這只鏡頭的大光圈表現(xiàn)十分驚艷,在無限遠拍攝風光時,鏡頭自中心至邊緣的畫質衰減非常微弱。圖04使用鏡頭廣角端最大光圈拍攝,圖05、06則是相同場景下f/2.8和f/8時鏡頭中心及邊緣成像的對比。
可以看出,在f/2.8時,G大師鏡頭FE 16-35mm F2.8 GM中央位置的成像已經(jīng)相當優(yōu)秀,和f/8時相比也沒有明顯區(qū)別。在邊緣部分,雖然能夠看到一定分辨率降低的情況,但其表現(xiàn)依然擔得起“不錯”二字。
整體來說,這只鏡頭從最大光圈開始就有不錯的成像,即使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也只需修正暗角,即可放心地運用于風光攝影中。
虛化、星芒與逆光測試
XA極致非球面鏡是索尼G大師鏡頭的一大亮點,在FE 16-35mm F2.8 GM上,它帶來的焦外優(yōu)化也非常明顯。其實XA鏡片的作用在之前的FE 85mm F1.4 GM和FE 24-70mm F2.8 GM上已經(jīng)得到體現(xiàn),此次測試的FE 16-35mm F2.8 GM雖然是一只超廣角鏡頭,但其焦外成像效果依然比同規(guī)格未經(jīng)優(yōu)化的鏡頭要漂亮很多。
此外,F(xiàn)E 16-35mm F2.8 GM的11枚光圈葉片在小光圈下還能實現(xiàn)非常討喜的星芒效果,在f/11~f/16之間最好看。相信在城市風光攝影中,這一優(yōu)點能為照片添色不少。
另外,雖然索尼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G大師鏡頭使用的鍍膜技術,但FE 16-35mm F2.8 GM在逆光時即使有一定眩光,總體表現(xiàn)卻依然能令人滿意。
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只鏡頭的眩光和紫邊色散控制能力非常不錯。我曾多次在極其刁鉆的情況下全開光圈想要捕捉一些有紫邊的畫面,但這只鏡頭都讓我“無功而返”。
總結
作為一只頂級超廣角鏡頭,F(xiàn)E 16-35mm F2.8 GM的優(yōu)異畫質表現(xiàn)毋庸置疑,無論是專業(yè)攝影師還是愛好者,它都足夠滿足用戶關于畫質的嚴苛需求。此外,這只鏡頭足夠輕便,使得微單?能夠真正發(fā)揮出便攜的優(yōu)勢,和出色的畫質相比,這一點同樣值得稱贊。同時,隨著FE 16-35mm F2.8 GM的到來,索尼G大師鏡頭“大三元”正式補齊,需要轉接才能獲得完整“大三元”的日子終于一去不復返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