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把考試內容和素質教育要求二者統(tǒng)一起來,貫徹高考評價體系要求,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重點圍繞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主題、學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和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行考察,助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考政治;命題思想;教學導向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6-0100-01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2017, to carry out the khalid ents basic task, emphasis on the test content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requirements both unify, implemen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quirement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ntent, focus on the major theme of social life,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the key abi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use knowledge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uch as help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lay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olitics;Propositional thought;The teaching guidance
1 2017年高考命題思想解析
1.1圍繞重大主題,體現思想政治學科促進素質教育的育人導向作用。一是緊扣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突出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39題,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新修訂的黨章中重大論斷為材料,要求學生認知“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二是緊扣學習憲法、尊崇憲法,扎實培養(yǎng)憲法意識。2017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9題,通過引導學生對憲法修改過程的了解,深刻理解憲法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增強憲法意識。三是緊扣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著力增強文化自信。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40題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研發(fā)團隊長期從事雜交水稻研發(fā)推廣為素材,將民族精神融入考試內容中,增強中華文化感染力,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2注重關鍵能力,深入考查學科思維品質。一是注重考查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培養(yǎng)理論思維能力。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40題,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背景,考查學生運用唯物史觀深刻把握重大問題的能力。二是加強對法治思維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法用法。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16題,以民法總則的相關規(guī)定為材料,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深化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理解。三是強調對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的考查,助力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III卷第40題以甘祖昌的感人事跡為材料,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3深化考試內容和考查方式,推動發(fā)展素質教育。一是圍繞學科主干,突出基礎考查,體現基礎性要求。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12題,將基礎知識圖形化,考查學生的圖形分析能力及從數據圖中獲取關鍵信息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二是聚焦問題解決,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體現應用性要求。如2017年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14題,通過構建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連續(xù)上漲的場景,思考應對措施,考查學生從政策層面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三是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突出思維考查,體現創(chuàng)新性要求。如2017年全國Ⅳ卷第24題,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背景,引導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獨立思考,從而培養(yǎng)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2 現階段我校政治教學的現狀
2.1是從宏觀上把握高考政治試題命題方向的能力不足。對教學大綱及歷年來高考政治試題及社會熱點研究不系統(tǒng)、不深入,難以準確命題趨向。
2.2是教師知識更新不及時影響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缺少教學信息溝通交流的平臺,加上一些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意識不強,對國家政策、政治理論以及時事政治的學習不系統(tǒng)、不全面、不深入,往往憑借已形成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和以往的經驗對知識點的進行分析與解讀,對最新的理論和時事知識更新不及時,對知識信息發(fā)展的趨勢看得不夠遠。
2.3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試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局限在以題講題,欠缺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多角度剖析材料的能力。
3 引發(fā)的思考與啟示
3.1是夯實基礎知識。第一輪復習,要不留死角全面夯實,讓學生圍繞《考試大綱》要求,以教材為依據,弄清弄懂大綱要求掌握的每一個知識點,著重以教學知識重難點及易錯易混點為主,對學生容易理解的知識點進行重塑。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突破薄弱環(huán)節(jié),抓住一個“細”字,以復習效果立竿見影作為檢驗標準,增強學生對政治學科學習的信心。打好攻堅戰(zhàn),基礎能力要過關。
3.2是狠抓課堂效益。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構建以單元為核心主干知識的內在聯系,切實掌握單元內容、課題內容、框題內容、題目內容;從宏觀體系和微觀體系去把握知識,注重知識的運用和設問的大小切口。調動學生參與時政信息的討論和探索知識與熱點的關聯性,同時要善于圍繞知識點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培養(yǎng)學生具有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做到課堂學有所得,提高課堂復習質量和課堂效益,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解答政治試題的能力。
3.3是加大試題訓練。平時的學習任務中要進行大量的文綜訓練。讓學生更快適應文綜試卷,對試卷的題量以及時間的分布要有準確的把握,以消除部分學生對高考文綜的緊迫感、恐懼感。同時教師也要從內容到形式多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試題命題思想及方向的變化,引導學生盡快適應2017年新教材的改革,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陳航波.高考政治全國卷的命題手法及教學啟示——基于2016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文綜政治試題[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0):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