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妍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物質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提高,而對于思想政治方面還是會受到紛繁復雜的社會所影響。要想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還要從高校學生抓起。針對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是目前教育機構要重視的課題。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職業(yè)人才的教育場所,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本文將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進行研究與分析,希望為高職院校未來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路徑
隨著教育改革大旗的不斷探索中,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一項重點工作。在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立德樹人,使學生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所以,德育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這樣才有利于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
一、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要性
1.適應新時代變化的要求。
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要有嚴格的標準,并根據大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進行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各有不同,其思想道德水平也有較大的差距,所以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高職院校學生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次的引導教育,及時適應新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適應教育客體變化的需要。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教育改革已深入到每一個高職院校中,所以對于這類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新的特點。學校要不斷適應教育客體變化的需要,及時的摒棄過去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不能僅局限于對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讓過去教育單一的模式不再困擾學生。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改變原有的觀念,開拓新思維,探索新路徑,提高教育目標。
3.適應當前新媒體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進步,新媒體已經應用到各大高職院校課程教育中,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傳播速度,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著深遠的意義。學生在新媒體技術發(fā)展的時代用手機、電腦進行互動,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可以自由選擇。所以對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必經之路,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樹立思想政治觀念,為今后邁向社會工作打好基礎。
二、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
科學合理的引導是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一個途徑,讓學生正確的處理生活與學習的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學生思想境界進行提升,運用合理的教育手段來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對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進行優(yōu)化配置,要積極引進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的人才,構建一支思想政治覺悟強大的教師隊伍。首先就要求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過硬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要求教師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yè)不斷奮斗。其次教師自身要對學生具備親和力,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爭取做到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成有趣的生活性活動,并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再次,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掌握,并以此來進行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網絡技術信息傳輸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要充分利用,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實際中展現。
2.改變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一種體現。教師要想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在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進行改制,通過整合內外教育資源來實現。首先,要實現課程教育的實踐化。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對過去大班教育方式進行轉變,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體要有明確的方向,讓學生與專業(yè)結合起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學生的課堂時間,教師要合理安排,多安排一些實踐項目,讓學生親自實踐來感受,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并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來實踐理論知識。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現實踐教學的全員化,思想政治教師要克服存在的困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實踐教學的全員化,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上,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和理論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去。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豐富高職院校的課余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結合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積極組織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發(fā)揮校園文化的作用,為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第一,要體現學生專業(yè)特點。高職院校要結合當前人才市場需要,建立極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充分體現高職院校的職業(yè)性,把學生的專業(yè)內容融入進來,科學合理的指導學生的校園文化,滿足學生不同方面的需要。第二,構建文化互動平臺。高職院校加強與企業(yè)合作,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yè)文化互動交流,讓學生真正了解企業(yè)一線的情況,從而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鑒和參考。在具體互動交流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把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融入到學生日常的校園文化中,從而擴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見識,感受企業(yè)的精神面貌,為學生以后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文;粟顯進;工學結合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建設教育;2009年06期
[2]奇錦玉;論“以人為本”理念引領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與職業(yè);2009年06期
[3]白樹新;劉偉華;關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18期
[4]葉忠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19期
[5]劉自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調研[J];文史博覽(理論);2010年08期
課題來源: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號:交教研16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