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守華
《論語》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被他的弟子們在編撰《論語》時選為第一篇的第一章?
為什么這三句話要放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邊學邊思索,由于歷史久遠,沒有文字記載考究,只能猜測揣摩。百思不得其解啊!
一件小小的事讓我對這一疑問有了頓悟,不知是否合適,講出來與大家共品,權且當作學習《論語》之心得,人生修養(yǎng)之感悟以記之。
那是去年的一天,我的一位好友,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工作,成績驕人,被領導肯定,群眾擁之,得到提拔重用。于是乎一伙朋友相約聚會以祝賀榮升之禧,席間主人公之摯友說了一句“你之所以有今日之榮耀,在乎那舌頭功夫好,會舔,能舔到地方上”。一句話惹得主人公大怒,怒吼道:“滾,什么東西,這里不歡迎你!”其結果可想而知。
我不禁有了這樣的感嘆:想要享受高興,就要忍受不高興;不能忍受不高興,就難以達到真正的愉悅。
作為一個人就應該勤學苦練,努力工作,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這不也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嗎?當你成功之時,朋友相聚賀之,不也是一件非??鞓返氖聠??當八方之人有些閑言碎語,不同意見或不同看法時,你能夠顯示出極大的忍耐不惱怒,謙卑以待人,泰然以受之,不也是一個有高尚修養(yǎng)的君子之所為嗎!
作為一個家族就應該鼓勵家族成員努力學習處世立身之道,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建樹;當家庭有大喜事時,打掃庭院,準備食材迎接八方親戚、四方賓朋;當有人對你說三道四,你也能夠體現(xiàn)真誠的待客之道,不被偶然出現(xiàn)的不和之音而左右,集中精力享受這種和樂之盛會,不也是一個有高尚修養(yǎng)的君子之家之所為嗎!
作為一個集體對待員工就應該量才而用,為大家創(chuàng)造自身展示和發(fā)展的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學以致用,發(fā)揮極致,整個集體就會創(chuàng)造出喜人的成績;當成功的業(yè)績召來諸多同道,不同層次的人來觀摩學習時,對別人的誤解與質(zhì)疑亦能誠懇接受,仁禮待之,這不也是達到了一種積極向上包容反省的最高境界嗎!
作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我們能夠集全國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改變我們的生存方式,提高我們的國際聲望,面對壓制我們發(fā)展的“中國威脅論”我們也能夠避免與之唇槍舌劍,堅持以和平崛起的方式開展中歐、中非、中拉、中俄、中美等等的伙伴關系,致力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這不也體現(xiàn)了我們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風范嗎!
我驚嘆??!
簡單明了的三句話,前兩句是因果關系,后一句是前兩句的必要條件,它告訴我們:人生來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而且要達到學以致用,然后才能取得方方面面的成功;只有當你成功之后,才有八方同道之人登門求教、學習觀摩,使你享受和樂共勉人生之快樂。不是嗎?因為老子的學識淵博、論道高深,才引來了孔子的千里來問教,這是人生達到一種境界的真實體現(xiàn)。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所謂虛懷若谷,胸懷寬廣;所謂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也正是這種“人不知而不慍”修養(yǎng)境界的具體表現(xiàn)。
“學而時習之”,體現(xiàn)了一個人自我進修,力求上進,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快樂境界。這僅表現(xiàn)了個人快樂的價值標準,與那些不學無術,不求上進之輩,只學不做之人相比,這就是人生積極向上的快樂境界。
“有朋自遠方來”體現(xiàn)了一個人把自己的學習所得運用于實際的生活中,與人共享,得到社會認可,贏得了眾人的贊揚,并成為人們加以學習的榜樣,使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推及到別人、社會等更廣泛的群體中,帶領大家走向積極向上的人生之路,這種快樂是與人共享的快樂,使快樂的境界更上一個等次。孔子思想2千多年的傳承不正是這樣的見證嗎?
“人不知而不慍” 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的品德。誠然,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可能被全社會、全人類都認可,必然有別的價值觀與之相沖突,所以諸子百家各自競放,自己能達“人不知而不慍”,甚至是歡迎大家懷疑、指責,這是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的肯定,這種境界就是人生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三句話之間的關系又是遞進關系,一種快樂比一種快樂更快樂。所以,人生修養(yǎng)如果做不到“人不知而不慍”,那我們就難以達到君子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孔子的境界讓我們永遠高不可攀。
這三句話體現(xiàn)了中國儒家“仁和”思想的最高境界,展望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愿望。適用于個人修養(yǎng),適用于家庭發(fā)展,適用于團隊治理,適用于國家及其全人類的共同美好發(fā)展理念。
簡單而又朗朗上口,全面而又境界高深,通俗而又富于哲理,經(jīng)典而又思想深遠。
這一章集中表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精髓,是孔子修身思想的核心價值理論的最佳表達。難怪孔子的弟子把這一句選作《論語》第一篇第一章。
第一篇第一章,精心挑選,用心良苦。大有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畫龍點睛之意
學習論語,頓有所悟,指導人生,不亦說乎!
寫成文字,公之于眾,雅俗共賞,不亦樂乎!
批評質(zhì)疑,欣然受之,怡然納之,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