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文
【摘要】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并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更要注意培養(yǎng)其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英語的自信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并慢慢學會與他人合作,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關鍵詞】情感;愛國情操;責任感
初中英語教師,不但要完成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知識目標任務,還要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其形成健康的“三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還要對其進行德育教育。
一、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初中是學生形成三觀的重要時期。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同時增強愛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
(一)培養(yǎng)興趣,持之以恒
正確的學習目標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習知識的前提,而這一前提又由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決定。因此,教學中要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促其達到樂學、善學、會學,最終學而有成。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增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參與游戲、唱歌、表演、等有趣的活動;課下組織合適的、有意義的興趣小組,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并堅持下去。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時,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鼓勵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
S1: Can I help you,Madam/Sir?
S2: Yes,please. I need a sweater for my mother.
S1: OK. What color do you want?
S2: Blue.
S1: What size do you want?
S2: Size XL.
S1: What about this one?
S2: It looks nice. How much is it?
S1: 120 yuan for one and 200 yuan for two.
S2: Great! Ill take two.
S1: OK. Anything else?
S2: I want a red hat for my daughter.
S1: Look. This one is nice and its only 15 yuan.
S2: All right. Ill get it.
S1: Here are two blue sweaters and a red hat. They are 212 yuan in total.
S2: Here is the money,220 yuan.
S1: The change,8 yuan. Thank you.
S2: Youre welcome.
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其他同學看的興致盎然。大家不光掌握了知識,學會了表達,更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二)樹立自信,永不言敗
在英語學習中,許多學生自信不足,慢慢地丟了興趣。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使他們養(yǎng)成不怕困難的品質。
首先是充分利用教材實例,引導學生反思,糾正、改進不足,樹立自信。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時,課前,我從網(wǎng)絡上查找霍金事跡并制成課件,課上邊播放課件,邊給學生講解他的經(jīng)歷和成就,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位身殘志堅的物理學家,從中認識:只要我們肯努力,充滿自信,就能勇攀高峰。
教師要因材施教,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體驗成就感,樹立自信。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我就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哪怕只是小小的進步,我都給予鼓勵、表揚,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與人合作,共同進步
學會與人合作至關重要。多組織Pair-work、Group-work及課后英語興趣小組,潛移默化地把合作意識滲透進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與益處。
二、了解文化差異,培養(yǎng)愛國情操
在教學中,適時地滲透英美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等。讓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有個粗略的了解,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求知欲。
在講“圣誕節(jié)”時,我把Silent Night(平安夜)這首歌放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圣誕節(jié)的氣氛。另外,我還向學生介紹西方國家的其他節(jié)日,如Easter、Thanksgiving Day等,了解節(jié)日的含義及其慶祝方式。
當然,還有許多方面,如姓名、飲食習慣、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差異,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去滲透,以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的鑒賞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
三、關注社會問題,培養(yǎng)責任感
當今的學習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了,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解剖社會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學習九年級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懂得了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學習課文Rethink,Reuse,Recycle!學生知道了把垃圾變廢為寶的方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遠。教師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把握時機,恰當穿插德育教育,細雨才能澆灌德育花!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