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霞
晚上,在工作室值班的時候,預約的女孩推開了門,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覺得我很變態(tài)。
我一聽,有些吃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讓她如此評價自己?我趕緊請她坐下,并在登記好來訪者個人資料后,讓她詳細談談有關(guān)自己“變態(tài)”的事。
女孩說,她是個在生活中很在意別人承諾的人,如果別人答應她的事做不到,她就特別生氣,特別難受,而且還會對別人發(fā)脾氣,以表達不滿。就是因為這樣,她已經(jīng)和好幾個朋友鬧僵了。她說自己也知道這樣做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一想到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大學讀書,后面還要交男朋友,她就特別擔心:如果不把這個缺陷改過來,說不定以后會出更大的麻煩。
我問女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很在意別人的承諾的?女孩回答我,是很小的時候。接下來,在她的敘說中,我了解到了她成長中的有關(guān)承諾的故事。
女孩是家里的獨生女,從小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時,父母經(jīng)常出差。每次父母離開家前,她都特別不舍。為了讓她安心在家,父母都會答應她的一些小要求,比如帶玩具給她,比如買新衣服給她;有時,父母也會承諾回來之后帶她去公園,或者帶她去看電影。然而,無論是答應她的,還是承諾她的,最后達成的為數(shù)極少。
“那個時候年齡雖小,但在發(fā)現(xiàn)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到后,我心里就很難受,就很憤怒,所以,常常會在家里又哭又鬧,有時也會扔一些東西。只要我一爆發(fā),我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就會說我蠻不講理,說我無理取鬧,說我是公主脾氣,他們只會責怪我,一點都不考慮我的感受。明明是他們大人說到做不到,結(jié)果反倒好,錯都在我身上了?!迸⒄f到這里,很無奈地搖了搖頭。
“當時的你,在被他們指責后,心里一定很難受吧?”在傾聽她訴說時,我能感受到她的委屈,于是便試著和她共情。
女孩回答我:“他們說到做不到,還責怪我,我感到很委屈,也很失望,更感到被欺騙。我跟他們說我的感受,他們一點不放在心上;于是我便用哭鬧來表達,也得不到他們的理解。但是他們的話,對我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以至于后來常想錯的可能是我,不是他們,所以,一直在心里覺得自己變態(tài)?!闭f完這句話,她默然不吱聲了。
“聽你說的這些話,老師感覺到你當時的哭鬧,其實是希望能夠引起他們的重視,體會到你作為一個孩子被失信之后的無奈。只是,他們并沒有能讀懂你的需要。如果他們能體會你的感受,并能說到做到,就不會發(fā)生現(xiàn)在這樣的事了?!蔽野盐业睦斫夥答伣o她。我注意到,我說這些話時,女孩一直在點頭,還稱贊我說到了她的心坎上了。
過了一會兒,她問我:“老師,你說我變態(tài)嗎?”我很肯定地回答她:“不是變態(tài),你是很健康的女孩子。”她長吁了一口氣,身體隨即有了放松的反應。在這之后,我跟她詳細地介紹了心理學中“變態(tài)”的含義及表現(xiàn)。她聽了之后,更加確信自己不是變態(tài),而是一個正常的人。
“老師,您說的話,讓我覺得很舒服,也感覺把壓在心里很久的大石頭搬開了。我剛剛過了十八周歲,是一個成人了,也許以后我還會遇到這樣的事,可我不想再發(fā)脾氣了,我想用成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我想送給自己一份好的成人禮物,所以很希望能得到老師您的幫助。”她非常誠懇地對我說。
女孩的這段話,讓我看到了她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她要的是用成人的理性方式去處理與別人的關(guān)系,而不想再用孩子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她要讓自己的腳步和自己的靈魂并肩前行。
我思索了一下,然后拿起一張紙和一支筆給女孩,同時也給了自己一份同樣的材料。我對女孩說:我們一起在紙上寫出我們認為的成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她說好。五分鐘之后,我們展示出各自的紙條。我寫的是:別人可能遇到了困難,或許因為事情太多忘記了,那我就提醒一下她。女孩寫的是:也許別人只是隨口說說,我也不必過多放在心上;或者可以跟對方開個玩笑,提醒提醒她。別人說到做不到,影響的是他們的信譽,不是我的信譽。
她花了五分鐘的時間仔仔細細地閱讀了紙上的文字。我問她,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她回答說:覺得也沒有什么,就是去開個玩笑提醒一下的事,如果人家真的忘記了,也不要緊。不過,不管怎么說,我答應人家的事我一定要做到,我要愛惜自己的“羽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信用的人。我對她的話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便是如此,你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的,而這也是一個成人真正必須要做到的。
兩個星期后,女孩回工作室向我反饋情況。她說最近一段時間過得很好,有一個朋友答應她的事情沒有做到,自己沒有那么計較了,心里也不難受了,反而更專注于學習了,女孩還希望自己能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回顧這則咨詢個案,我深深地感到,父母教育孩子無小事,以身作則最重要。如果當初女孩的父母能夠鄭重對待自己對孩子的承諾,并且努力去完成承諾,女孩就不需要通過哭鬧這樣的方式表達委屈,自然也不會招致來自父母長輩的負面評價,更不會留下心理陰影,為對別人一時做不到的承諾大動肝火。
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小的時候,糙一點對待也不要緊,反正長大后,自然就會好了。殊不知,孩子也是人,他們的負性感受一樣需要被鄭重地對待,因為它們并不會因為孩子年齡的增長,就自然緩解,甚至消失。有很多孩子,會把幼時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壓抑起來,等到青春期這個心身發(fā)展極為劇烈的時候,那些壓抑的心結(jié)就會以心理問題、行為問題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
這個來咨詢的女孩便是如此,雖然她是一個成績很不錯的人,但是依然會因為過去經(jīng)歷的影響對別人的承諾很敏感,并在別人做不到的時候,去用幼時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表達不滿,這不僅對她的人際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還導致她給自己貼上“變態(tài)”的消極評價標簽。
然而,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女孩能直面自己的困擾,并且積極尋求可用的心理咨詢資源。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心理咨詢中,提出以成人的方式去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guān)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維轉(zhuǎn)變,意味著女孩跳到了一個更高的角度面對自己,并愿意在這個層面上進行自我成長、自我發(fā)展。
這真是一份很好的成人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