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試卷中的重頭戲,也是考生能抓得住分數(shù)的一個重要板塊,為了幫助廣大考生科學(xué)備考、智慧應(yīng)試,現(xiàn)對其命題特點、趨勢和備考作一指導(dǎo)。
【命題透視】
透視2017年高考全國卷和自主命題?。ㄊ校┚淼奈难晕拈喿x試題,可以探究出其在命題上的如下三個特點:
1.選材:文本均為淺易的文言文,以人物傳記為主,同時兼顧其他文體。
9份試卷中,全國新課標I卷、全國新課標II卷、全國新課標III卷、山東卷、天津卷等5份試卷選用了人物傳記類文本(含自傳性文本),而且以二十四史為主;北京卷、上海卷、江蘇卷、浙江卷等4份試卷則選用了文學(xué)性比較強的散文或論述類文本。
2.考點:主要考查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化常識、文言斷句、文句翻譯、信息篩選及文意理解(分析概括)等。
3.試題命制:
⑴題型: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化常識、信息篩選等試題一般為選擇題;文句翻譯一般為主觀題;文言斷句、分析概括等試題,全國卷為選擇題,自主命題省(市)卷為選擇題或主觀題。
⑵題量:全國新課標I卷、全國新課標II卷、全國新課標III卷、江蘇卷、山東卷均為4題,浙江卷、上海卷均為5題,北京卷、天津卷均為6題。
⑶賦分:全國新課標I卷、全國新課標II卷、全國新課標III卷均為19分,北京卷、天津卷均為23分,山東卷為22分,浙江卷為20分,江蘇卷為18分,上海卷為13分。除上海卷以外,其它8份試卷中的文言文閱讀所占權(quán)重均在10%以上。
通過對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的選材、考點、試題命制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可以探尋出2018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如下三點趨勢:
1.選材:每份試卷都形成并保持了各自選材的穩(wěn)定性。如全國新課標I卷、全國新課標II卷、全國新課標III卷近三年來都從二十四史的人物傳記中選材,浙江卷、江蘇卷則都從文學(xué)性比較強的散文中選材。
2.試題命制:每份試卷的考試內(nèi)容、題型、題量、賦分都按照《考試大綱》及其各自的《考試說明》確定,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除個別試題的考試內(nèi)容、順序、賦分略有微調(diào)以外,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3.熱點預(yù)測:
⑴文意理解(分析概括)、文句翻譯為必考點,而且文句翻譯賦分之高遠非其它考點所能及,應(yīng)引起高度重視。
⑵全國卷對自主命題?。ㄊ校┚懋a(chǎn)生的影響和輻射作用,應(yīng)引起高度關(guān)注。全國新課標卷從2014年開始對“文言斷句”考點進行考查,山東卷從2015年起也對其進行考查,天津卷則從2016年起也對其進行考查;全國新課標卷從2015年開始對“文化常識”考點進行考查,江蘇卷2017年也對其進行考查。
【備考指導(dǎo)】
1.備考策略
對文言文閱讀板塊的復(fù)習備考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堅持“細水長流”的方針,實施“四以”策略:
⑴以“綱”為綱。
這里的“綱”是指《考試大綱》及其《說明》,它不僅是高考命題的風向標,而且也是復(fù)習備考的指揮棒,它明確界定了文言文閱讀的考試內(nèi)容及要求、考試形式及結(jié)構(gòu),如2017年江蘇卷語文科《考試說明》就將“常見文言虛詞”明確規(guī)定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等18個。只有以“綱”為綱,才能聚焦發(fā)力,不做無用功。
⑵以“本”為本。
這里的“本”是指課本,文言文閱讀考查“萬變不離其宗”,其娘家還在課本,無論是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還是古代文化常識、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出處和例子,如在文言虛詞的考查中,命題者常采用將選文和課本中的文言虛詞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的方法。只有以“本”為本,打牢“知識基點”,才能為“遷移”積蓄底氣和實力。
⑶以“卷”為式。
這里的“卷”是指高考試卷,無論是全國卷還是自主命題?。ㄊ校┚?,對文言文閱讀的考查模式都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如果要作出重大調(diào)整,一定在當年的《考試說明》中進行明確的說明。為此,在復(fù)習備考中,要吃透高考試卷,把準文言文閱讀文本和試題的長度、難度,并以高考試卷為范式,命制習題和試題。只有以“卷”為式,才能確保訓(xùn)練的對位度和模擬的全真性。
⑷以知識支撐能力。
雖然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的命制貫徹的是“能力立意”的命題思想,但是就文言文閱讀而言,“能力”是要靠“知識”來支撐的。只有在厚實的知識高原上,才能矗立起能力的高峰。如果不知詞義,不明語法,不曉文化,無論有多強的能力,面對文言文閱讀試題也是一籌莫展?!笆臁辈拍苌扒伞?,只有在平時的早讀晚練中把知識積淀的苦功下足了,才能生成出過硬的閱讀能力。
2.技法點撥
為了幫助考生精準快捷地解題、作答,現(xiàn)結(jié)合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對有關(guān)考點的突破技法作如下點撥:
⑴文言實詞意義推斷五法。
①形訓(xùn)推斷法。根據(jù)漢字中形聲字、會意字的形旁或義符可以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
②結(jié)構(gòu)推斷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結(jié)構(gòu),其位置對應(yīng)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據(jù)此可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
③語法推斷法。對實詞所在的短語或句子作結(jié)構(gòu)分析或成分分析,可以推斷文言實詞釋義的正誤。
④語境推斷法。文言文上下文之間往往有著照應(yīng)、解釋或暗示關(guān)系,揣摩、分析語境可以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
⑤成語推斷法。根據(jù)成語中保留的文言詞義可以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
⑵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推斷五法。
①句意分析法。根據(jù)句子的大意可以推斷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②語境推斷法。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推斷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③代入篩選法。如果我們知道某個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在解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意義和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從而挑選出正確答案。
④句例推斷法。運用課文中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可以幫助我們推斷虛詞在新的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⑤結(jié)構(gòu)推斷法。文言文句子講究整齊、對稱,我們據(jù)此可以從一個熟悉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來推斷相同位置的另一個生疏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⑶文化常識甄別五法。
①比對法。調(diào)用從教材注解、課外閱讀文段中積淀的文化常識對解說進行比對甄別。
②串聯(lián)法。將與考查點相關(guān)的文化常識串聯(lián)起來甄別。
③排序法。將年齡、科舉等序列化的文化常識羅列出來,有序排列,甄別是否錯位。
④疑今法。高度警惕按照現(xiàn)今社會情況作出的解說,以防以今釋古。
⑤細節(jié)法。既瀏覽總體的解說,更關(guān)注細節(jié)的解說,出錯點往往設(shè)計在細節(jié)上。
⑷文言文斷句的五個抓手。
①借助語感斷句。斷句前后要反復(fù)默讀句子,確保所斷的句子語義、語脈、語氣通暢。
②借助虛詞斷句。有些虛詞在句首、句中、句尾的位置相對固定,抓住這些虛詞將有助于斷句。
③借助句式斷句。文言文中有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和固定結(jié)構(gòu),斷句時要遵從古代漢語習慣。
④借助對話斷句。文言文中的“曰”“云”等字往往是人物的對話或文章的引文標志,據(jù)此可以快速斷句。
⑤借助修辭斷句。排比、對偶、互文、反復(fù)、頂真等修辭,各有其語言上的特點,可據(jù)其各自特點斷句。
⑸文言文翻譯的五個注意。
①注意直譯為主。在翻譯過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②注意古今異義。有些詞與現(xiàn)代漢語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意義迥異,切忌以今釋古。
③注意詞類活用。有些詞語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在翻譯時必須體現(xiàn)其活用特點。
④注意特殊句式。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在翻譯時須作出調(diào)整;省略句則須補出省略成分。
⑤注意句子語氣。文言文強調(diào)因聲求氣,翻譯中要注意句子的語氣。
⑹文言文信息篩選的五個雷區(qū)。
①對象錯位。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題干要求表現(xiàn)的主要人物身上。
②方式誤導(dǎo)。只關(guān)注人物的某種品質(zhì),而忽視題干對刻畫方式的要求。
③內(nèi)涵不清。對題干某些說法內(nèi)涵把握不清,似是而非。
④主旨雜糅。不按照題干指向的要求篩選,“美德是個筐,事事往里裝”。
⑤進程混亂。不能理順事件的進程,將“前一階段”和“后一階段”的事件混雜。
⑺文言文文意理解(分析概括)的五個步驟。
①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先整體把握文意,再將各項內(nèi)容還原到文本。
②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要求要看清看準,逐點落實。
③題文對照,逐項檢查。將各項內(nèi)容逐一與原文作比對,并借題解文,從而判斷正誤。
④利用選項,排除干擾。借助選項中的三個正確項進行比較和排除,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⑤確定答案,代入驗證。在初步確定答案后,對選項逐句驗證,定點掃描,確保工穩(wěn)。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