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
同事春曉最近被生活的浪頭打得人仰馬翻。
先是一年前她爸被確診得了癌癥,已是晚期。這病基本是判了死刑,治療只是延長時間而已。醫(yī)生明確地說,如果你家有錢,那就給你父親用最好的進口藥,效果顯著;如果沒錢,那就國產的,不過,療效差強人意。春曉趕緊說咱有錢,于是,她父親一個月的化療用藥是6萬塊,當然不能納入醫(yī)保。她告訴我們,父親的醫(yī)療費是她和妹妹分擔。
有錢治還得有人陪護,春曉夫婦輪流去醫(yī)院。誰知禍不單行,偏偏這時她婆婆又腰閃了,臥床不起,一日三餐得有人伺候。春曉的女兒今年馬上面臨著高考,她只好兼顧幾頭,累得像頭牛。我們叫她請護工,她不肯,顯然也是不舍得花錢,畢竟是工薪階層,存點積蓄不容易。
人到中年都面臨著養(yǎng)老的問題。父母老矣,尚能飯否?能飯是福氣,倘若有癡呆也很麻煩。陳姐常說起她那80多歲的老媽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糊涂事。說有次她把他們的一盒乒乓球,收藏到冰箱冷凍室,下次再打球時怎么也找不到球,結果發(fā)現在冰箱里,因為老太太以為是湯圓……老媽一天也不能離開她,所以,這么多年,陳姐基本不出去旅游。陳姐說,太想把老媽送到養(yǎng)老院去了,但是,老媽是斷然不肯的,這點她倒老不糊涂。
前幾天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東京物語》時,幾度拭淚。雖然是1953年的老電影,但反映的現實問題在今天依然擊中人心最脆弱的地方。老去的父母從鄉(xiāng)下來到繁華的東京看自己出息了的兒女,結果兒女們都忙于自己的事,根本無暇也無心去接待老人。他們出錢打發(fā)父母自己去泡幾天溫泉,父母因泡溫泉的地方太嘈雜而失眠,提前結束旅行回到長女家。結果長女惱了,嫌父母不按計劃進行,說家里有客人無法讓父母住下??蓱z的父親只有流浪酒吧,母親則去了二兒媳紀子家(二兒子幾年前在戰(zhàn)爭中喪生)。母親從東京回家后就病重去世了,子女們回來奔喪幾天很快離去,只留下紀子陪伴孤獨的公公……
如今站在中年的渡口,眺望人生的最后一站——老年時,我對自己說,你要做好兩種心理準備:一、別指望你的孩子有多么孝敬你,愛如眼淚總是往下流,她愛她的孩子多過愛你,沒有太多期望就不會失望,哪怕是至親至愛;二、對健在的老人好,因為老,是我們每個人必經之路。馬爾克斯說過,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所以,維護好簾子其實是推遲面對死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