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喻愛華
【摘要】“熱詞”即熱門詞匯,它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具有時代特征。而“時政熱詞”,顧名思義,即熱門時政詞匯,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方面,且出現(xiàn)頻率較高、使用范圍較廣。這些“時政熱詞”的翻譯在某種程度上向世界說明著中國并展示著國家形象。本文重點分析和研究“時政熱詞”的英語翻譯策略,旨在讓國家形象得到良好、全面、積極地展示。
【關鍵詞】時政 熱詞 英譯
一、引言
向世界介紹中國、展示我國正面的國家形象是一項長期、艱巨并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時政熱詞” 具有時效性、文化負荷性以及外宣性等特點,又由于“時政熱詞” 較新,較熱,導致很多“時政熱詞”的翻譯無前車可鑒,從而在實際英譯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誤譯。但是通過對時政熱詞的英譯研究,可以減少和規(guī)避各種誤譯,增強我國文化,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從而達到更好地展示中國的國家形象并準確地傳遞中國聲音的目的。
二、漢語“時政熱詞”基本概念及現(xiàn)狀
對于 “時政熱詞”的定義,目前沒尚無統(tǒng)一明確的規(guī)定?!盁嵩~”即熱門詞匯,應從屬于新詞的范疇。目前語言學界對新詞匯的性質與范圍界定問題的討論,尚無定論。王鐵坤先生在《新詞語的判定標準與新詞語詞典編纂的原則》一文中將新詞匯界定為:“新詞語是指一個新創(chuàng)造的或從其他語言中,從本民族語言的方言詞、古語詞和行業(yè)語中新借用過來的詞語,也指一個產(chǎn)生了新語義、新用法的固有詞匯?!?/p>
而“時政熱詞”則主要包括當前國家某個階段的重大時事、政治形勢和政策方針。它反映了中國獨特的政治的、經(jīng)濟生活內容和文化內涵,具有特定的歷史階段性。與其它熱詞相比,它具有鮮明的歷史性和時代性。此外,“時政熱詞”還蘊含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具有跨文化傳播的功能。
就漢語“時政熱詞”的理論現(xiàn)狀來看,由于“時政熱詞”較新,時效性較強,因此其翻譯幾乎沒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鑒,這就需要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進行斟酌和獨創(chuàng)。
三、漢語“時政熱詞”翻譯策略及技巧
由于 “時政熱詞”較新,往往無法借助工具書查閱到準確的翻譯,因此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我們可以盡量在保留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基礎上翻譯出符合譯文特色的譯文。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策略技巧達到翻譯的目的。
1.直譯。直譯就是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內容,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進行翻譯。漢語當中有些“時政熱詞”按字面的意思進行翻譯,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采取直譯的前提必須是我們能在找到目的語與與源語對等的詞匯,這樣譯文才能不偏離原文的意思,從而達到準確傳遞中國聲音的目的。例如“科學發(fā)展觀”我們就可以直譯為“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此外,民主集中制也可以直譯為 democratic centralism等。由于這些直譯都能比較準確地傳遞漢語 “時政熱詞”的內涵和外延,所以可以采取直譯的翻譯策略。
2.意譯。由于不同文化的差異,導致漢語當中的有些“時政熱詞”在英語中沒有“對等語”,因此直譯無法體現(xiàn)中國“時政熱詞”的深意。我們可以不拘泥于原文,采取意譯的方式,用譯入語讀者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意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5年9月,國家發(fā)改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就共同提出了“一帶一路”規(guī)范的英文譯法:將全稱“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將其簡稱“一帶一路”譯為“the Belt and Road”;同時建議了“‘一帶一路倡議”一詞的規(guī)范譯法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在此之前,絲綢之路被有些人翻譯為“One Belt and One Road”,但此翻譯中的“one”側重于強調數(shù)量,如果進行直譯,會顯得狹隘和局限,沒有體現(xiàn)“一帶一路”的外延和內涵;目前公認的翻譯為“the Belt and Road”,它更具有包含型,外延更廣泛,不囿于原文的“一”帶“一”路,避免了英文讀者對此翻譯的誤讀,從而更好地達到了國際交往的目的。
此外,官方譯本中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倡議”一詞譯為“initiative”,而沒有使用其他如“strategy”、“project”、“program”或“agenda”等詞匯。顯然,“Initiative”一詞能更好地向世界表明“一帶一路”是一種“倡議”,而非策略、項目和日程等。“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此譯文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一項外交政策, 而是中國推進一項互利互惠的倡議,并對沿線國家以及國際社會都能產(chǎn)生積極有利的影響。
3.直譯加注。直譯加注是指由于源語和目標語之間的差異,當直譯無法達到翻譯的目的時,我們可以通過直譯加注釋的方式彌補源語意義在目的語中造成詞語空缺。比如,我們對“群眾路線”如果進行直譯為“mass line”,結果會造成目標語讀者難以理解,且無法體現(xiàn)我國的政策路線。我們可以通過加注的形式把翻譯過程中流失的文化內涵補充完整??梢园选叭罕娐肪€”翻譯為mass line (Mao Zedong had a slogan: “From the masses, to the masses”; It is a political concept which advocate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should be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and do away with bureaucracy.)。采取直譯加注的方式會讓譯文更加準確,讓目標讀者更容易理解,并且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內涵,達到了跨文化交流和政治宣傳的目的。endprint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老虎、蒼蠅一起打”,我們也可以采取直譯加注的方式進行翻譯,可以翻譯為 “take down both ‘flies and tigers”(Flies and tigers refer to junior and high-ranked officials who take bribes, steal assets and illicitly enrich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4.音義結合。音義結合是指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出與漢語的發(fā)音和語義極為相似的譯文,這種翻譯策略能有效地彌補源語和目標語的詞語空缺現(xiàn)象。比如,有些“時政熱詞”如果進行單純音譯或者直譯則會超出目標讀者理解的范圍,無法達到我國對外宣傳的政治目的,我們可以采取音義結合的方式。
例如,“不折騰”有很多翻譯,如 “buzhenteng”(國務院新聞發(fā)布會);dont get sidetracked (《中國日報》);dont sway back and forth(新華社)等等翻譯。但這些翻譯都不能傳達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譯文無法傳遞該詞的生動性。目前,有種譯法為“No Z-turn”。該譯法比其它譯法更加生動形象,它無論是發(fā)音還是語義都與漢語 “折騰”極為相似,可為音義結合的完美典范。
四、結語
“時政熱詞”具有時效性,反應了當今的國家政策,傳遞了國家聲音,具有跨文化傳播和政治宣傳的效果。所以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努力尋找源和目的語的契合點,找出源語與目的語的關聯(lián)度和相似性,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采取相應地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1]Cartford.J C.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Express,1965.
[2]張健.報刊新詞語英譯縱橫[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 2001.
[3]楊貴明.論漢語時政新詞語英譯的難點和原則[J].蘭州大學學報,2002,30(40):151-155.
[4]劉傳殊.可譯性的語言功能觀[J].中國翻譯,2000(1):85-89.
【基金項目】漢語“時政熱詞”英譯研究,項目編號:2016KY017。
作者簡介:劉潔(1980.6-),女, 漢族,湖北監(jiān)利人,碩士,現(xiàn)任職于武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