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涯中的四起四落
1923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并被選入由五人組成的中央局,擔任中央秘書,與陳獨秀等一起負責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這是他第一次進入中共中央的領導核心。但在1925年1月召開的中共四大(這次會議他因在湖南老家養(yǎng)病沒有出席)上,他沒有被選入中央委員會。這是第一次起落。
1927年,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在隨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中,他從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出發(fā),果斷改變中共中央原定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領部隊向農(nóng)村進軍,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這一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壯舉,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和支持,反而遭到了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的批評。1927年11月召開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決定,撤銷了毛澤東的政治局候補委員和湖南省委委員的職務。這是第二次起落。
毛澤東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起落,發(fā)生在1929年紅軍第四軍第七次至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期間。在6月召開的紅軍第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他關于加強黨對紅軍絕對領導的正確意見沒有得到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和支持,沒有繼續(xù)當選為紅四軍前委書記,被迫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
毛澤東受到的最大一次挫折,是在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者統(tǒng)治中央期間,遭到錯誤的批判,并被剝奪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1932年10月,中共蘇區(qū)中央局在江西寧都縣召開會議,對他正確的軍事方針進行了批評和指責。會議停止了他對紅一方面軍的軍事指揮。會后不久,又任命周恩來擔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實際上撤銷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職務。從此,他離開紅軍的軍事領導崗位長達兩年多,在中央和紅軍的重要決策上,都失去了發(fā)言權,直到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才重新進入中共的領導核心。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四次起落。
毛澤東受到的打擊和處分絕大多數(shù)是不公正的。他曾說,他并不是沒有犯過錯誤,但真正的錯誤沒有受到過處罰,而受到的打擊和處分則“都是沒有確實根據(jù)的”。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公正待遇面前,他的革命意志并沒有消沉,而是愈挫愈奮,最后成功地走出了人生的逆境,成長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領袖,并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認為不公正待遇難以避免
不公正待遇會使當事者的心態(tài)失去平衡,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嚴重困擾。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后,往往從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在受到種種不公正待遇之后,毛澤東為什么能夠依然保持頑強的革命意志,成功地走出逆境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毛澤東能夠正確分析和對待不公正待遇。
毛澤東對不公正待遇產(chǎn)生的原因曾作過富有啟示性的分析。他認為,不公正待遇是難以避免的。任何社會、任何時期,都會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現(xiàn)象。例如,1945年4月召開的中共七大在選舉中央委員會時,為了選舉出一個能夠執(zhí)行七大路線,領導全黨、團結全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中央委員會,制定了三條選舉方針:第一,既要選舉沒有犯過路線錯誤的同志,也要選舉犯過路線錯誤而又能夠改正錯誤的同志;第二,組織成分要能夠反映各方面的革命力量,要在認識山頭,爭取最后消滅山頭的前提下照顧山頭,即照顧各個方面的革命力量;第三,既要選舉能夠通曉各方面知識的同志,也要選舉只通曉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知識的同志。按照這樣的選舉方針,在中央委員名額有限的情況下,勢必會使得一些沒有犯過路線錯誤、知識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同志不能被選入中央委員會。對這些同志來說,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如何看待這種不公平呢?毛澤東在七大上專門講了這個問題。他說:“一些夠條件當選的同志不能當選,從一個側面去看,是不公平的,但是從更大的方面看、從全面看,是公平的?!?/p>
1956年9月,中共八大選舉中央委員會之前,為了防止因選舉產(chǎn)生矛盾而影響黨的團結,毛澤東再一次解釋了選舉中的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他說:“這個世界就是這么個世界,要那么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不可能,永遠也不可能。”中國共產(chǎn)黨從七大以來,在處理黨內(nèi)事務上力爭求得一個比較公平的結果,與錯誤路線統(tǒng)治時期相比,黨內(nèi)是比較公平的。但是,“凡事都是有比較的,不是絕對的,絕對的公平或者絕對的不公平,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還認為,思想認識上的不一致,黨內(nèi)外存在的各種矛盾,也會導致一些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在中共八大上的一次講話中,他在回顧了自己受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后,分析了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很多同志在歷史上為什么會挨整,會受到不適當?shù)奶幜P和錯誤的處置。他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思想認識不一致。他說,那些整人的人跟我們并不是前世有冤,今世有仇。他們跟我們以前都不認識?!八麨槭裁匆隳??就是因為思想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彼枷胝J識不一致,必然就會產(chǎn)生矛盾,必然就有人會產(chǎn)生主觀主義。而這種思想認識的不一致,在開始的時候是難免的,黨內(nèi)外的各種矛盾永遠都會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某些同志在某些時期受冤枉和委屈是難免的。
認為不公正待遇難以避免,對于正確對待不公正待遇非常重要。認識到在任何社會、任何時期,不公正待遇都難以避免這一事實,就能在受到各種冤枉和委屈時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正確對待,把挫折變?yōu)樽约哼M步的動力。
視不公正待遇為一種鍛煉和教育
毛澤東認為,不公正待遇并非有害無益,關鍵是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它。既然不公正待遇難以避免,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把它當作一種有益的鍛煉,當作一種有益的教育。
毛澤東多次在會議上教育全黨的黨員和干部要正確對待不公正待遇,要把不公正待遇作為一種有益的鍛煉和教育。1956年9月,他在中共八大上一方面指出不公正待遇難以避免,另一方面又強調(diào)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不公正待遇。他說:“我想同志們中間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受過冤枉受過委屈的。對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對于那些不適當?shù)奶幜P和錯誤的處置,比如把自己打成什么‘機會主義、撤銷自己的職務、調(diào)離自己的職務等等,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態(tài)度是從此消極,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tài)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p>
毛澤東從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中,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者統(tǒng)治中央期間,他被剝奪了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長期“靠邊站”。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十分痛苦的。但另一方面,又使他得到了較多的空閑時間。他利用這段時間,認真閱讀了大量過去沒有時間閱讀的馬列著作。關于這一方面的情況,他在1957年曾經(jīng)這樣談及:“一九三二年(秋)開始,我沒有工作,就從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來的書籍中,把有關馬恩列斯的書通通找了出來,不全不夠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頭讀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讀了這本,又看那本,有時還交替著看,扎扎實實下功夫,硬是讀了兩年書。”這段時期閱讀的馬列著作,讓他受益匪淺。他說:“后來寫成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在這兩年讀馬列著作中形成的。”
在遭到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排擠期間,毛澤東還抓緊時間作了大量的農(nóng)村調(diào)查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寫出了兩篇很有價值的調(diào)查報告《長岡鄉(xiāng)調(diào)查》和《才溪鄉(xiāng)調(diào)查》。這兩次調(diào)查,對他加深對農(nóng)村階級關系的認識,正確制定農(nóng)村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把不公正待遇當作一種有益的鍛煉和教育,并不是毛澤東對黨員和干部所作的一種空洞的教育,而是他自己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他在七千人大會上說“我自己就有這一方面的經(jīng)驗,得到很大的益處”,信非虛言。
毛澤東認為,既然不公正待遇難以避免,既然不公正待遇對當事者是一種鍛煉和教育,那么當事者不管受到哪一種不公正待遇,都應該把黨的紀律、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擺在第一位,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這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對待不公正待遇應有的態(tài)度。(摘自《資治文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