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紅十字中心血站(457000)馮蘭潔
血站對于血液樣本中抗原進行檢驗的方法主要有酶聯(lián)免疫檢驗和核酸檢驗兩種,本研究以2016年2月~2016年6月期間我站的200例血液樣本為研究對象,先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和核酸檢驗,并對其準確性進行統(tǒng)計,同時對于影響檢驗準確性的因素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站成功完成自愿獻血的200例獻血者作為考察對象,對其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其中男性為109例,女性為91例;最小年齡為26歲,最大年齡為54歲,平均年齡為(42.46±2.15)歲。
1.2 檢測方法 先對200例患者進行酶聯(lián)免疫檢驗,再進行核酸檢驗。具體方法如下:酶聯(lián)免疫檢驗:將真空抗凝管中的血液樣本取出5ml放入離心機進行離心,并分離出血漿,采用STAR全自動加樣儀(煙臺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加樣,再采用FAME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煙臺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分析,檢驗人員記錄檢驗結果。核酸檢驗:AmpliSTAR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和ABI7500熒光PCR擴增儀組成的核酸檢測系統(tǒng)對患者血液進行檢測,將真空抗凝管中的血樣取出5ml,放入AmpliSTAR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中進行時長為20分鐘的離心純化,溫度以室溫為宜,隨后將經過離心的血樣至于5℃的冰箱內進行保存,如果血常規(guī)檢查時血液樣品顯示合格,便可將它置于加樣儀樣品條架上,并于B號96孔深孔板中加入A、B洗液以及洗脫液各100ul,于A號96孔深孔板中加入磁珠50ul和結合液600ul,對血液樣本進行裂解,裂解完成之后,采用三級核酸提取程序將核酸提取出來,配置孔增核酸反應液。采用四級核酸擴增程序將結合液置于八聯(lián)管中,最后放入PCR儀器中進行擴增,并采用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法)等試劑進行檢測,最后將結果進行記錄,確定陽性血液樣本數(shù)量。
附表1 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陽性率(n/%)
附表2 采用核酸檢驗陽性率(n/%)
1.3 檢驗準確性觀察指標 觀察采用兩種方法對于血液樣本進行檢驗時,檢查樣本中抗原的陽性率。酶聯(lián)免疫檢驗主要篩查HBsAg、抗-HCV和抗-HIV陽性獻血者,再對陰性獻血者采用核酸進行抗-HBV、抗-HCV和抗-HIV篩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HBsAg,抗-HCV,抗-HIV的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13例、12例和13例,共38例,見附表1;將陽性患者篩除后,再對162例陰性獻血者采用核酸檢驗,抗-HBV,抗-HCV,抗-HIV的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32例、0例、0例,見附表2。
血站中的無償獻血是醫(yī)院急救中的重要血源,但是獻血人員混雜,血液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證,如果將未經過檢驗的血液直接輸入患者體內,可能會導致患者遭受病毒的感染,引發(fā)醫(yī)患糾紛。因此在收集血液之后,應先對血液的安全性進行檢驗,將帶有病毒的血液剔除,避免病毒通過血液流入患者體內[1]。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血液檢驗標本檢測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成為臨床上對于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為臨床診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2]。但是在實際情況下,送檢血液常由于種種原因成分發(fā)生改變,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的問題,漏檢的血液被輸入到患者的體內時,患者就會感染上病毒,最終引發(fā)醫(yī)患糾紛[3]。因此,我們應該給予血液標本采集工作足夠的重視,提高檢測工作的效率,提高血站血液的安全性。目前血站中常用于血液樣本檢驗的方法主要有酶聯(lián)免疫檢驗法和核酸檢驗法兩種,酶聯(lián)免疫檢驗的工作原理為讓抗體與酶復合物結合,然后通過顯色來檢測血液中的病毒。核酸檢驗方法則先采用洗脫液以及洗液將樣本裂解,并將核酸提取出來,再采用先進的技術將核酸進行擴增,從而分析血液中的相關抗原與抗體,該方法程序更為詳細。為分析兩種檢驗方法的準確性,本研究特以我站接受血液檢驗的200例血液樣本為考察對象,先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方法與核酸檢驗方法對于血液樣本進行檢驗,先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方法篩查出血液樣本中HBsAg,抗-HCV,抗-HIV的陽性例數(shù),再對陰性樣本采用核酸檢驗方法進行檢驗,并對影響檢驗準確性的因素進行討論[4]。
在酶聯(lián)免疫檢驗中,檢出HBsAg,抗-HCV,抗-HIV的陽性總例數(shù)為38例,而核酸檢驗中檢出抗-HBV陽性例數(shù)為32例。通過分析可知,在檢驗過程中影響檢驗準確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血液采集量:血液采集量對于檢驗結果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過多或者過少的采集量都會影響血凝效果,從而影響檢測的準確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采血人員對于采血量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采血量不合規(guī)格,影響血液檢驗的結果。②血液保存時間過長:當血液保存時間過長時,部分病毒會發(fā)生變異,在檢驗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漏檢的情況。③免疫沉默:在檢驗過程中,部分抗體會出現(xiàn)免疫沉默的情況,也會導致漏檢。因此在對于血液樣本進行檢測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相關的程序,各種樣品要進行嚴格匹配,避免檢驗結果出現(xiàn)誤差[5]。
研究結果表明,與單純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方法相比,聯(lián)合核酸檢驗的陽性率更高。因此在血站血液檢驗工作中,除了通過控制血液采集量、血液保存時間等因素之外,可采用兩種檢驗方法進行聯(lián)合使用來提高血液檢驗標本檢測的準確性,對于提高血液的安全性、緩解醫(yī)患關系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