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順龍
30年,讓她歷經了人生的悲歡離合;30年,她用堅強撐起了兩個家庭的希望與幸福。一路走來,她受盡了苦難,流干了淚水,卻用孝心和大愛滋潤著家人的心田,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之曲。
她,就是家住甘肅省民勤縣三雷鎮(zhèn)的孫玉芬。2016年12月,孫玉芬一家榮獲首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記者來到孫玉芬家,探訪這個平凡家庭的感人故事。
“這幾天親戚朋友都來祝賀,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也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卻獲得了這么高的榮譽?!毙闹笨诳斓膶O玉芬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孫玉芬說,這個榮譽是3個家庭的榮譽,是已故丈夫家的榮譽,是她父母家的榮譽,也是現在丈夫家的榮譽,是這個大家庭和諧相處、共同努力的結果。
1964年,孫玉芬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城市家庭,父親是公職人員,母親做點小本生意,家境也算可以。由于父親管教嚴厲,孫玉芬自幼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1986年,孫玉芬結婚成家,不到一年,在農村的公公就因病去世。當時家中有多病的婆婆和3個還未出嫁的妹妹。她和丈夫共同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盡管家境艱難,但夫妻和睦、家庭和美,一家人其樂融融。他們先后給3個妹妹置辦了嫁妝,辦理了婚事,還接連照管大姐二姐的兩個孩子在縣城完成了中學階段的學業(yè)。妹妹們出嫁后,她和丈夫把婆婆接到了城里一起生活。
正值家庭興盛、丈夫事業(yè)有成的時候,不幸向這個家庭襲來。2000年,孫玉芬的丈夫在體檢中意外查出肝臟腫瘤,后被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面對丈夫痛苦的眼神,看著絕望的婆婆和可憐的孩子,孫玉芬感到迷茫無助。她茶飯不思,整日以淚洗面,曾一度暈厥。可為了親人,她擦干了眼淚,請來自己年邁的父母照顧有病的婆婆和年幼的兒子,毅然帶著丈夫走上了求醫(yī)之路。
這一走就是6年。6年間,她帶著丈夫往返于民勤、武威、蘭州和北京之間尋醫(yī)治療。為了節(jié)省開支,她睡過候車室,睡過醫(yī)院的走道;6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而且她還學會了打針、輸液等簡單的護理工作。
看見日漸消瘦的孫玉芬,丈夫心里很是難受,有說不出的痛。孫玉芬的執(zhí)著與愛,感動了北京的老專家胡玉芳。2007年春節(jié),孫玉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慰問金,這是胡玉芳“胡媽媽”從北京寄給她的3次掛號費近1000元?!昂鷭寢尅卑褣焯栙M如數返還給了她,讓她買點年貨好好過個年。她打通了“胡媽媽”的電話,感激得說不出一句話。
“那些經歷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孫玉芬滿眼淚花地說,當時她省吃儉用,就是想著給丈夫多加點營養(yǎng),讓他快點好起來。
由于長年在外奔波,在丈夫病情最嚴重那年,兒子卻染上了網癮。
“我當時很絕望?!睂O玉芬說,心里的那個委屈勁兒真的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為了讓兒子消除網癮,孫玉芬和兒子約定:每周上一次網,一次不超過一小時。有空了,她就盡可能和兒子多交流,給他做頓可口的飯菜。慢慢地,她的付出感化了兒子,兒子開始發(fā)憤圖強,成績也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2006年,對孫玉芬來說,是灰暗的一年,也是收獲的一年。兒子順利考取了重點大學,3個月后年僅45歲的丈夫帶著對親人的牽掛和不合,告別了人世。婆婆由于過度悲傷而導致視力模糊、說話不清,一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孫玉芬強打精神擔負起了給婆婆喂飯、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在她的精心服侍下,婆婆的病情慢慢好轉,生活基本能自理,漸漸地從喪子之痛中走了出來。
兩年之后,一位有著相同艱辛生活經歷、相同愛心的男人走進了孫玉芬的生活。2008年,孫玉芬有了新的家庭,家中多了兩個閨女和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公公。兩個好心人,共同擔負起了照料4位老人的職責。婆婆不習慣在樓上居住,她就和丈夫把平房重新裝修了一番,裝上了暖氣,改建了上水系統,開通了下水系統,修建了水廁,更新了電視,安裝了電話。同時贍養(yǎng)4位老人,孫玉芬沒有絲毫怨言。2009年,年過九旬的公公病倒在家中,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孫玉芬的肩上。那段時間,她同時服侍兩個老人和自己有病的父母,還要上班和擠出時間照顧孩子上學。在公公生病期間,她端茶送飯、打針喂藥,全力盡兒媳之責,最后,老人毫無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2012年6月,孫玉芬多病的媽媽離開了人世,相隔半年,年邁的父親也離世而去。淚還沒有擦干,2013年初,80歲的婆婆又查出了重病,孫玉芬再次奔波于單位、家庭和醫(yī)院之間。只要聽說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省吃儉用買來給婆婆服用。婆婆幾次住院,她天天陪伴在床前,侍湯奉藥,并承擔了全部的醫(yī)療費用及各項支出。前夫的姐妹家庭都比較困難,6個外甥需要有人資助,孫玉芬在伺候老人的同時,義無反顧地資助她們的生活,幾個外甥也順利完成了學業(yè)。
在婆婆彌留之際,孫玉芬拿出了一個珍藏多年的玉鐲子,對婆婆說:“我這樣的玉鐲子一共有兩個,一個送給您,一個給孩子的外婆。”婆婆去世后,遵從鄉(xiāng)俗,孫玉芬夫婦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從鄉(xiāng)下遷來原來老公公的靈柩與婆婆合葬,并把前夫安葬在了二老的身邊。她擔當了一份當兒女應盡的職責,也兌現了一個兒媳莊重的承諾,贏得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送走婆婆的當天,10個已成才,在外地工作或上學的外甥一起站在她的面前恭敬地說:“感謝我們的好舅媽,我們敬重您?!?/p>
在孩子們眼中,孫玉芬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在公婆眼中,她是一個孝順的兒媳;在丈夫心中,她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孫玉芬以她的寬容大度和無私付出,感動和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為家庭新風尚傳遞著正能量。
(摘自今日甘肅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