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芳 文/ 逆行阿星 /圖
你可曾聽過喀納斯水怪的傳說?
傳說在新疆阿勒泰邊境地區(qū)的喀納斯湖,每當天空風云激蕩,靜謐的湖水波瀾大作,湖面泛起紅光,就會有水怪出現(xiàn)。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牛、羊甚至人吞入腹中,然后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傳說讓喀納斯湖變得愈發(fā)玄妙,正如“喀納斯”這三個字在蒙古語中的意思:美麗且神秘。
進入喀納斯湖區(qū),仿佛走入一卷寂寥而潔凈的畫卷中,這里的山和水都突破了人類想象和審美的極限,以無比絢爛的方式存在著,一草一木無不美麗。
仿佛被清冽的山風灌醉了,你醉醺醺地來到喀納斯湖邊。早晨的喀納斯湖是碧綠的,像一塊渾然天成的翡翠;陽光越來越燦爛,湖水的顏色變幻莫測,一會兒淺綠如茵,一會兒金光燦燦,一會兒粉嫩鮮紅,一會兒湛藍澄澈……簡直像有一位神仙姐姐在水底恣意翻卷著五顏六色的水袖。
你必然驚嘆于大自然的瑰麗神奇吧?其實這是喀納斯湖水中的礦物質(zhì)在變戲法呢,它們被陽光一照,就折射出不同的色彩來。就連傳說中的喀納斯水怪,也是陽光在作怪:其實,那就是一種體型巨大的深水哲羅鮭,它們身上紅色的鱗片被陽光一反射,整個湖面就發(fā)出紅光了。
五百多年前的一位大詩人耶律楚材,也因喀納斯湖沉醉過。
他出身契丹貴族,才華橫溢,滿腹經(jīng)綸,被成吉思汗委以重任。因為他身材偉岸,長須飄飄,瀟灑俊逸,成吉思汗贊美他為“長髯人”。當成吉思汗揮鞭西征時,耶律楚材是他最忠誠的軍師。
一路征戰(zhàn)風霜,絲毫沒有影響耶律楚材的雅興,西域的美景風情更激發(fā)了他澎湃的詩情,他連續(xù)寫了多首描繪邊疆瑰麗雄奇的山川景物的詩歌,其中就有這首:
“河中”指的是“河中府”,今天的喀納斯地區(qū)就位于古代的河中府。
耶律楚材來到喀納斯,遠處起伏的山巒悄然無聲,漫山遍野的樺木昂然矗立;近處紅杏柳絲,春意在枝頭喧鬧,唯有那青色煙霧籠罩下的喀納斯湖靜謐深沉的湖水無波無浪。整個世界此時此刻仿佛墜入酣夢,他分不清自己是在人間還是仙境,分不清自己是醉著還是醒著。
望著那一池澄澈的春水,耶律楚材的內(nèi)心升起了無限悲涼,曾經(jīng)為成吉思汗的征戰(zhàn)大業(yè)出謀劃策、殫精竭慮,為萬馬奔騰的戰(zhàn)場獻身的他,突然間感到了一種深深的寂寞。成吉思汗大軍所到之處,昔日的繁華市井頓作荒漠丘墳。戰(zhàn)爭,殘酷啊,讓眼前的美景良辰都變成了諷刺。
耶律楚材在春風中捋著長髯,起了思鄉(xiāng)罷征之意,那根熊熊燃燒的戰(zhàn)爭火線必須被捻斷了。恰逢此時,中原道教全真派掌門人丘處機也受成吉思汗的邀請來到河中府,和耶律楚材相遇了。
七十多歲的丘處機和三十多歲的耶律楚材詩酒酬唱,生出惺惺相惜之感。耶律楚材寫下十首《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就是和丘處機的唱和之作。正是在這些詩歌中,耶律楚材流露出想要結(jié)束西征、回歸家園的意思,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
丘處機見到成吉思汗后,借向他講述養(yǎng)生之道和治國之道的機會,表達了天下太平的愿望。這些和耶律楚材平時吐露的真心話不謀而合,成吉思汗最終順應天命,收兵撤退了。
歷史的硝煙散盡,今天的喀納斯已經(jīng)不復往日的喧囂,但喀納斯湖還在,也許那些風云激蕩的歲月都沉在了它時而寧靜時而瘋狂的波瀾中了。
假如你來到喀納斯,會懷念長髯飄飄、為喀納斯挽住和平和詩意的耶律楚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