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懂組
區(qū)位:黔南州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xiāng)場河村交懂組
民族:毛南族
村莊面積:3.15 平方公里
人口:130 戶,406 人
特產(chǎn):毛南土山雞、毛南鴿子、毛南鴿蛋、毛南黑豬、毛南臘肉、毛南酥梨、楊梅、板栗、葡萄、蕎灰豆腐、何首烏、毛南醇米酒、毛南刺繡產(chǎn)品
榮譽:第一批全國傳統(tǒng)村落
毛南族風情園。
交懂寨里的神話故事,誕生了“卡蒲”的來源,寨里有一口甘美的水井叫“洋井”,傳說中因寨子背后山上的野葡萄樹精作怪施法,把行人抬過路的銅鼓吸進洞里,并慫恿銅鼓與龍王打架,山泉河水暴漲,淹沒良田房屋,危害百姓,致使當?shù)啬昴昕嗖豢把?。有一位仙人路過此地,實地了解民情、察看交懂風水后,知道是山上的千年野葡萄樹精的妖法作祟,于是指點教授村民把山上的野葡萄樹砍去,全寨男女老少一起,接連幾年砍樹挖藤除根之后,這里解除了水患,出現(xiàn)四季平安,五谷豐登的人間美景。仙人說交懂環(huán)境優(yōu)美,村民得山水的靈氣,智慧聰明,一教就會,一教就懂,“教”與“交”、“砍葡”與“卡蒲”諧音,這就是交懂和卡蒲名稱的來歷。
交懂整個村寨四周生態(tài)植被完好,背靠綠色青山,寨中有水渠通過,寨腳清幽的小河蜿蜒環(huán)繞與優(yōu)美的卡蒲河交匯流淌,村寨有100多戶人家,依山而住,臨水而居,民居錯落有致,有古木屋、石木、土木、磚木和清水墻結(jié)構(gòu),吸收桿欄式建筑和攻防建筑的風格,有四合院、正三間加廂房兩類,房頂瓦脊一般為雙龍搶寶(二龍戲珠)、飛檐稱鳳尾,屋檐下吊瓜(鸞鳳交媾,意味子孫繁衍),窗花為毛南體育斗地牯牛造型、花鳥、方格、萬字等圖案;個別房屋建筑有幺墻、幺門和女兒墻,有的門頭上懸掛牛頭、牛角(毛南族崇拜牛,認為牛是力量和勇敢的象征,能為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每條步道、石級整潔,民居、院落前后植樹種果栽花,出現(xiàn)林在村中,寨在林中的風光。
感受交懂毛南族的獨特之處,就是母性文化。毛南族是一個具有濃烈“母性文化”特征的民族。每年立春之日的母親節(jié)(迎春節(jié)),參加者均為年過花甲的老婆婆,男人一律不許參加,即使有老年男子參加,也只是充當伙頭軍,為老婆婆們服務(wù),不能隨便講話,每年過節(jié)按天干地支吉祥數(shù)確定開展活動的方位。
感受毛南族“孝文化”:毛南族“女兒節(jié)”,每年“六月六”這一天,毛南族的外出女兒都要籌備帶上一瓶酒、一碗糯飯、美食、糖果、衣物等回家孝敬老人,感謝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毛南族先民還開啟了“火把節(jié)”的源頭?;鸢压?jié),毛南語稱“雨定”,農(nóng)歷除夕夜,各家自備火把,以吹牛角和敲鑼打鼓為號,聚集后赴各家祝福,各戶均鳴放鞭炮迎接。之后,毗鄰村寨之間各由1人帶領(lǐng)眾人互相對罵,認為罵得越兇越吉利。對罵中,暗派一些青壯年潛入對方隊伍或埋伏在對方村寨邊沿,秘密捕捉對方成員,將其灌醉方休送回。年年如此,在交懂村寨里一直仍保留這一民族習俗。
毛南族還把火之祥云、火之魂巧妙的繡在服飾上、雕刻在木器和石板、石碑、石崗、石級之上,鑲嵌在濃烈的火龍文化廣場上,鐫刻在毛南族世世代代同胞的心里。
在毛南族家中做客,烤火、吃飯就在客廳的火籠邊,火籠就是烤火、烤紅薯、生火做飯、炒(煮)菜挖的火坑(塘),過去大家經(jīng)常圍著火籠討論家事,親人和朋友來了敬酒、唱歌、聊天的地方.....
火給毛南族人帶來太多的凄美動人的故事、貧困與痛苦的過去、獨立與合作、溫暖、溫馨的記憶,于是產(chǎn)生與火有關(guān)的系列故事,這是毛南族對火的理解、崇拜和圖騰。
毛南族兒童。
村寨服務(wù)信息
村支書:石仕凱 13765758276
村主任:石佩仁 13329646610
交通信息:每天有兩班車從平塘縣城至卡蒲,時間為7:30和13:30。
食宿接待:農(nóng)家樂6戶,可接待客人200人,鄉(xiāng)村旅社4家,床位250人。
(文/索紹川 責任編輯/楊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