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昨天證實了中韓兩國圍繞“薩德”問題進行的溝通,并間接印證了韓方此前所做的三項承諾,即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追加部署“薩德”系統(tǒng),韓美日安全合作不會發(fā)展成為三方軍事同盟。中國外交部的通告說,中韓雙方認為加強兩國交流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動各個領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發(fā)展軌道。
這一最新動態(tài)表明,中韓關系的“破冰”正在開始,因“薩德”問題導致的兩國斷崖式下跌的很多合作將迎來新局面。
然而過去一年多中韓關系的劇烈波折不會像墻上的舊廣告那樣,刷上一層新廣告,過去的就無影無蹤了。中韓關系要重回前些年“蜜月”時的樣子,決非短時之功。中韓關系冷下去容易,熱起來卻需要加倍添柴。
韓國汽車、手機等主打制造業(yè)產品短短一年多丟了大部分中國市場,這根本不是中國政府刻意打壓的結果。這是因為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原本就已岌岌可危,是中國社會對韓國相對突出的好感幫助維持了那些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風行。那些好感一旦被吹散,韓國的諸多產品立刻就跌下銷售榜。
中韓關系即將正?;侵袊癖妼n國的好感度卻一時難以復原。中國市場發(fā)展快,變化也快,在中國汽車、手機取代韓國同類產品已形成氣候的情況下,韓國主打商品重奪中國市場大概需要“再創(chuàng)業(yè)”“從頭開始”的決心和作為。
“韓流”重獲之前的熱度也非易事。一兩年的斷檔對中國這樣的大社會來說是一道很深的裂縫。韓國人不妨想一想,從中國人看韓國電視劇,到熱衷韓國游,再到中國女孩子中風行“韓范”服裝及用品,用了多長時間。“韓流”要想再次“灌透”中國市場,恐怕要用更長的時間。
“韓范”不是來占中國的低端市場,它還想引領中國的時尚潮。要做到這一點,或者產品需有絕對的世界級品牌優(yōu)勢,或者就得有社會間的好感來輔助。韓貨的前一優(yōu)勢顯然很薄弱,它們當中有很多是世界上的中低檔貨,但在中國占了中高檔位置。這種情況下,兩國社會的友好尤其是不可缺少的。
韓國的繁榮是世界各國中最脆弱的之一,它的技術沒有重大加分,市場又很狹小,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它的崛起,而那些重要條件大部分都不掌握在韓國自己的手里。韓國在很長時間里同時與各大國保持了良好關系,它在過去十年的發(fā)展大大快于日本,與它政治上的左右逢源顯然不無關系。
文在寅政府表現(xiàn)出戰(zhàn)略上的冷靜,但是韓國社會仍有一股不小的力量并不清醒,不知對外謙遜、友好的重要性。
比如《朝鮮日報》在10月30日的社論中竟要求中國就“薩德”摩擦“公開向韓國道歉”。這家在韓國頗具影響的報紙不知道從哪兒來的“牛勁”,竟這樣沖著中國這個受到“薩德”傷害、也是韓國最大市場的國家耍蠻橫,翹鼻子。我們懷疑,這家報紙的評論員寫下那些話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我們認為中國對韓政治關系還需做到大國大量,不過韓國社會要很清楚,中國消費者買不買韓國產品,這可不全是中國政府說了算的。黨顯然也沒有開大會動員黨員帶頭給“韓范”捧場的義務。韓國產品要在中國消費市場上重振雄風,《朝鮮日報》等就請別倒著使勁,給中國消費者添堵。
中韓沒有理由不發(fā)展長期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社會與世界的交集面比韓國社會大得多,我們的心胸沒有理由比韓國社會的小。希望韓國某些人別總是小肚雞腸的,他們應該以正常心態(tài)看待中國和中韓合作,為兩國關系的轉圜貢獻一份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