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限度

      2017-11-01 00:09孫艷麗
      法制與社會 2017年28期

      摘 要 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法律的解釋在解決適用爭議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法治的過程中,這種司法解釋權卻可能侵犯其他權力。本文認為深挖此種權力的源流,尋找出其所具有的特點,發(fā)掘出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解釋權所應遵循的限度原則,并最終在權力與權力的關系性視角中對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做一個具體的限制,這在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限度的研究中將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 限度原則 權力關系 司法解釋權

      作者簡介:孫艷麗,北京市通州區(qū)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部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53

      對于司法解釋的研究,可以說并不是一個新的話題,自有司法制度以來,學者們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這一話題的探討和研究,無論是關于司法解釋的地位與功能 ,還是司法解釋的目標與方法 ,亦或是來抽象的討論司法解釋權 ,等等。但是直接探討司法解釋權限度的文章并不多見,尤其是對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限度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所以,站在一種理性的角度,突破現(xiàn)行體制的局限,從法律關系的角度來研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這在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限度的研究中將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一、該權力的起源

      自建國初期,最高法院就發(fā)布一些冠以“命令”、“指令”、“通令”字樣的文件,在這之后文革前的時候,“最高法院發(fā)布的絕大多數(shù)司法解釋性文件都屬于批復、復函、答復一類的對下級法院請示的答復” ?!拔幕蟾锩焙?,最高人民法院多發(fā)布一些“通知”、“批復”、“解釋”、“解答”、“意見”之類的司法解釋,而且還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系統(tǒng)的立法式抽象的司法解釋。自2000年之后,最高人民法院主動發(fā)布“解釋”和“規(guī)定”的數(shù)量也在逐漸增多。不考慮別的因素,我們從這樣的變化中也能發(fā)現(xiàn)最高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解釋權限上的變化。也許有人會對此產(chǎn)生疑問,這樣的變化是不是意味著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發(fā)生變化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建國以來,從對機關的命名和產(chǎn)生上,我們往往會認為,司法機關行使的就是國家的司法權,最高人民法院享有和行使的當然也是司法權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審判權。而最高法為了解決審判中法律適用的分歧進行的法律解釋,自然只是其份內工作。至此,都沒有什么問題。

      三權分立本就是一種舶來品,英國的洛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執(zhí)行權和對外權。后世所稱的司法權者是包含在執(zhí)行權之中的,司法權還不是特定的國家權力類型。 而法國的孟德斯鳩則將國家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這種劃分方式對后世影響深遠,三權分立也即三權分屬于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的政府機構,三者相互獨立,互相制衡,達到一種三足鼎立的狀態(tài)。但是其后,這種三權分立的思想在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實現(xiàn)模式是各不相同的。只有美國(總統(tǒng)制)實行三權分立,而其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則多實行議會制,即立法權與行政權不分離。盡管如此,我們仍能從這諸多不同的發(fā)展模式中看出,司法權是始終與行政權和立法權相分離的。這樣發(fā)展出來的所謂司法權,是法院和法官依法享有的審理和裁決案件并作出拘束力的裁判的權力。西方的司法權發(fā)展到現(xiàn)代之后,法官不僅僅是可以適用法律,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擔當立法者的角色。所以,這里的司法權實際上更強調的是法官的那種實現(xiàn)正義的使命,而相對輕視對其司法權能的限制。沿著三權分立——司法權獨立——法官獨立這樣的發(fā)展脈絡,我們可以知道,法官的權力是在逐步擴大的,以至于其發(fā)展到現(xiàn)在,西方國家的司法解釋工作多是由審判案件的法官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作出的,與其判例法傳統(tǒng)相關聯(lián),這種司法解釋也很有可能應用在后面發(fā)生的案件中。

      “我國司法權的權力主體為法院、檢察院,分別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而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甚至一些領導人經(jīng)常將公安機關,甚至包括司法行政機關也稱為司法機關,所謂‘公、檢、法、司,實際上不符合我國現(xiàn)行法律體制和司法體制,是對司法機關的一種不正確的理解。” 《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中要求:“進一步做好各項檢察工作,公正司法,深化檢察改革……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穩(wěn)定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迸c這樣的司法權體制相適應,我國的司法解釋權也存在于審判權和檢察權中。由于檢察權中的司法解釋權不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所以在這里不再贅述,主要研究一下審判中的司法解釋權。具體到實際的操作運行中,我國在審判方面的司法解釋權指的就是最高審判機關的解釋權。

      不同于西方國家司法解釋權產(chǎn)生的來源,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產(chǎn)生于特殊的時代背景中。新中國成立之初,《六法全書》已被廢除,但是替代性的法律尚沒有制定出來。當時的政府委員會僅在1950年就頒布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相關規(guī)定,但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對民事法律以及訴訟法等都有很大的需求,關于這方面案件的壓力也比較大,迫切需要及時解決。當時多由政策來代替法律,但是政策也會產(chǎn)生分歧,“從統(tǒng)一適用法律和政策的角度來看,迫切需要對此進行統(tǒng)一的解釋,盡管其他機關也可以對法律法規(guī)進行解釋,但此任務的最佳承擔者顯然是最高法院”。1954年,《人民法院組織法》第28條賦予最高人民法院在審判機關的地位及職能。因此,其司法解釋權也與方便對全國法院系統(tǒng)的管理和指導有關。出于這種管理的需要,我國的司法解釋權不能像那樣授予法官;出于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制,我國的司法解釋權不能像西方那樣允許賦予法官解釋法律的權利;受大陸法系的影響,我國也不能像西方那樣在審判中直接適用先例的解釋和判決。所以,我國的司法解釋權雖然和西方一樣都源出于司法權,但是卻有自己的特點。

      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特點

      (一)最高法司法解釋權由特定機關行使

      “1955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法律解釋問題的決議》規(guī)定:凡關于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進行解釋?!?1983年9月修訂的法院組織法中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對于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笨梢钥吹剑罡叻ǖ慕忉寵嘤蓙硪丫?,而且不管是以前規(guī)定的由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委員行使,還是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這一司法解釋權都沒有越出最高人民法院這一機關。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對法院審判工作中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能且只能由最高審判機關承擔。這與西方國家司法解釋的權力掌握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法官手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endprint

      (二)最高人民法院多是主動發(fā)布相關的司法解釋

      從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法律的不甚完善,難以滿足實務需求是解釋權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這也就是說,我國司法解釋的產(chǎn)生是有很強的目的性的,是在具體的案件發(fā)生之前,我們基于以前的經(jīng)驗而做出的一些相關解釋。而英美法傳統(tǒng)中的西方國家的司法解釋是在具體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法官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不足以對該案件進行審判,或者說如果按照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對案件作出相應的判決,則會產(chǎn)生嚴重的不平等、不公平,所以需要對法律進行解釋。相比較而言,這是一種被動的解釋。當然,也不排除我國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高人民法院也會針對具體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相應的“回復”、“批示”等。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為了解決案件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我國的法院的獨立性不是很強,對于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問題或是法律、政策規(guī)定的比較模糊的地方,地方審判人員如果自己獨立作出決定的話會導致較大的風險,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司法解釋既有具體性規(guī)范,也有抽象性規(guī)范

      最高法不但可以解釋法律適用的單一具體問題,還可抽象、系統(tǒng)解釋某一領域的法律問題。如最高法對適用民法通則的解釋意見。而這種司法解釋也逐漸成為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司法解釋中的大多數(shù)。英美法傳統(tǒng)國家中法官所作的司法解釋只是體現(xiàn)在案件的判決書中,只是針對該具體案件所作的一種說明和解釋而已。

      (四)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司法解釋有立法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定義或者概括司法解釋的時候,我們多指某一機關在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時候所進行的解釋。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就是在應用法律解決具體案件的時候,該機關對法律適用問題所作的解釋是針對該具體案件的。由于我國不是判例法傳統(tǒng)的國家,受大陸法系影響比較大,所以,這樣的解釋只能在該案中起到效果,而對之前和之后發(fā)生的案件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如果這樣做的話,將是一種很不經(jīng)濟的做法。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或者是審判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guī)范只能是制定法,且是由專門的立法機關頒布的。從實際運行來看,最高人民法院主動頒布的抽象性法律規(guī)定,在審判實踐中是長久并反復適用的,且在某些時候還是代替法律予以適用的,其已經(jīng)具有了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的適用效果。本來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各司其職,相互獨立,但我國最高審判機關的法律解釋卻具有立法的效果,不能不說是我國司法解釋的一大特色。

      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限度原則

      我們在討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限度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內在的存在限制,也要考慮其在實行過程中的限制。有學者對最高法解釋權的必要性、合理性作了比較深入和細致的研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存在在本文是一個實然性的問題,我主要關注和想說明的是其在實施的過程中的限度問題。這是一個既涉及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本身的問題,也是一個關系到其與其他權力之間關系的關系性問題。

      行使其司法解釋權應堅持五個限度原則。

      (一)最高人民法院行使的司法解釋權必須是國家權力機關明確授予的權力

      在我國的政治體制之下,國家機關的一切權力都來自于人民,而最高人民法院的權力主要是來自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予。所以,最高人民法院所擁有的權力也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正當?shù)姆沙绦蚝鸵?guī)定明確授予的權力,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其他的權力來源,它也就沒有其他的權力可言。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行使的司法解釋權也必須是權力機關明確授予其的解釋法律的權力。

      (二)最高人民法院必須在其權限范圍內行使司法解釋權

      “在中國,解釋憲法的權力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能夠行使。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只能解釋法律,而且對法律進行解釋,均不得超出各自的職權范圍?!?從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首先,最高法解釋客體是法律;其次,最高法行使解釋權的節(jié)點是在“審判過程中”,也就是說,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機關在實施法律的過程中產(chǎn)生爭議沒有起訴到人民法院的話,最高人民法院就無權對此法律爭議進行司法解釋;再次,最高人民法院主要是針對“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司法解釋,這是與針對抽象的法律問題進行解釋相對應的,一旦超越此權限范圍,那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就不具有正當性,就是越權行為。

      (三)解釋權需忠實于立法原意

      制定法是我國法的主要存在形式,我們必須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該原則在司法解釋領域同樣適用。進行司法解釋時,同樣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也就是要以所要解釋的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和立足點,探究其意圖,尋找其與所要解決的具體案件之間的相關性。雖有學者認為因標準、意見不統(tǒng)一,違背原意的解釋并非越權 ,但是從法律的穩(wěn)定性,統(tǒng)一性、確定性和公開性的角度來考慮,忠于法律原意的解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可以說我們努力的探求法律的原意進行解釋,努力使其符合立法的初衷和目的,我們不能說我們可以違背立法原意進行解釋。如果不尊重立法原意做任意解釋,那與朝令夕改也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了,法治在這種任意中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

      (四)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解釋權要遵循相關的程序法規(guī)定

      法律程序的價值問題經(jīng)歷了程序的獨立價值——程序正義——程序優(yōu)先的發(fā)展歷程, 所以在現(xiàn)代的法律規(guī)定中都有相應的程序法規(guī)定,為法律的有效、公正的實施提供一種保障,關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的行使當然也要遵循相應的程序法律的規(guī)定。這樣的程序法規(guī)定既是實現(xiàn)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實體正義的一種保障,也是一種可靠的途徑。

      (五)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解釋權要及時、適度

      司法解釋存在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彌補現(xiàn)行立法的不足,“法律之所以需要解釋,主要原因就在于當成文法律面對復雜多變的具體案件時,它的意義可能是不清楚的,這就是說,不是法律本身需要解釋,而是法律實踐呼喚法律解釋” 。為了能夠盡快的解決案件,我們需要有相關的法律作為依據(jù),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直接是找不到這樣的法律依據(jù)的。如果通過立法的方式來建立這樣的法律依據(jù),一方面煩瑣的立法程序不利于案件的及時解決,容易導致案件積壓;另一方面也違背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要及時行使其司法解釋權。在這里,司法解釋權其實是法律適用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權力。endprint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司法解釋在我國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其地位和作用甚至已經(jīng)成為法官審理和裁判案件最基本的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也由原來單純的、就事論事式的解釋某一具體的法律條文,向越來越經(jīng)常性的對法律文本進行系統(tǒng)性甚至是整體性解釋的方向拓展?!?可以說司法解釋的“立法化”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我國司法解釋發(fā)展的一個基本特征和普遍趨勢。在當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多是主動發(fā)布的,這已經(jīng)背離了司法被動性的基本原則;而且“法院在實施司法解釋或通過制作裁判文書適用法律規(guī)則時,偏離法律文本本身固有的范圍或邊界隨意進行解釋,或對立法未決事項或法外空間隨意予以添、減?!睆膶嵸|上來判斷,這已經(jīng)超越了司法解釋權的權限,有侵犯立法權權能的嫌疑。但是司法解釋權這樣的發(fā)展并沒有一個合法性的理論基礎,其實質是擁有體制內的權能而在行體制外之事。這是非常不足取的?!皬倪壿嬌险f,司法解釋賴以存在的現(xiàn)實合理性與必要性并不能成為證成其“立法化”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的論據(jù)。”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解釋權的時候應該堅持適度的原則,不可越俎代庖。

      四、限度的一種具體考量

      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限度原則的討論,可以說是一種宏觀的限制,是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自身的這個角度來考慮的。權力都是有邊界的,權力的邊界不僅在自己的一側,也在與其相鄰的權力一側。權力限度的意義不在于要將權力限制在一個多么狹窄的區(qū)域范圍之內,如果只有一個權力存在,那么這樣的限制就是毫無意義的,它的意義在于恰當?shù)奶幚砀鱾€權力之間的關系,合理劃分它們各自的行權區(qū)域,做到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互相監(jiān)督,互相制約,從而有效防止權力的濫用。所以,在權力的限度問題上,與其說討論的各個權力的界限在哪里的問題,不如說討論的是各個權力之間的關系性問題。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對這些抽象的范疇或概念我們是難以準確找到其邊界的。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限度的具體深入的研究,其最終的落腳點也將會在其與其他相鄰權力之間的關系中。囿于文章篇幅和筆者能力所限,僅在這里選取幾例做研究參考。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限度可能存在于其與這樣幾個權力之間的關系中。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與司法解釋權

      從它們的概念表述和內涵中,我們不難看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是包含在司法解釋權的范疇當中的,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行使主體的范疇大小。由于我國在法律規(guī)定中并沒有對司法機關作出一個明確的界定,所以學界對此也存在一些爭議,但最高人民法院屬于國家的司法關機,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所以,最高法行使解釋權要遵循司法解釋的一些原則、規(guī)律。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權

      從司法解釋權的角度來看,這是兩個不同的司法機關所享有的司法解釋權;從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權能關系來看,二者的司法解釋權是并列的兩個權力,它們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雖然它們同屬司法解釋權的范疇,但是它們的權力內容是不盡相同的,一個針對的是“審判工作中”,一個針對的是“檢察工作中”,因此,在實踐工作中它們是沒有權力交叉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與立法權

      理論層面,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權和立法權是沒有什么權力上的聯(lián)系的,它們之間的最密切的聯(lián)系也不過就是立法機關在行使立法權的時候可能會參考一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不是在理論上建構的,而是在司法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解釋權的時候超越了其權能權限,例如主動發(fā)布司法解釋,其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被當作法律反復適用等,本質上這種司法解釋和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別無二致,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權實有借司法解釋之名而侵立法權之實。但是,如果不這樣做的話,現(xiàn)行制定法無法滿足社會的合理需求,我們又沒有英美法系國家那種遵循先例的傳統(tǒng),很多案件將無法解決,這將造成法律的無能。可是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fā)展下去,立法權將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也是對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權力的嚴重侵犯?!叭绻痉C關可以隨意地改變國家立法或者是取代國家立法,那么法律的權威也就無從樹立,法治也就只能徒具其形而失其實,司法機關也就異化為另一個立法部門?!边@是我國現(xiàn)行的司法體制所無法避免的一個矛盾沖突。所以,關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和立法權之間的關系問題是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注釋:

      陳春龍.中國司法解釋的地位與功能.中國法學.2003(1).

      張能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目標與方法研究——對司法解釋成為正當裁判規(guī)范的思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8.

      金振豹.論最高人民法院的抽象司法解釋權.比較法研究.2010(2).

      紀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一個初步的考察.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英]洛克著. 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下篇).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法]孟德斯鳩著. 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張文顯.法理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周道鸞.論司法解釋及其規(guī)范化.中國法學.1994(1).

      王景榮.論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國法律.1995(3).

      季長龍.規(guī)范性司法解釋的法源地位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柯昌林.論程序優(yōu)先的哲學基礎.河北法學.2010(1).

      陳金釗.法律解釋的哲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

      袁明圣.司法解釋“立法化”現(xiàn)象探微.法商研究.2003(2).endprint

      江门市| 永仁县| 松阳县| 红原县| 曲麻莱县| 宜阳县| 斗六市| 巩留县| 琼海市| 柳林县| 恩施市| 高平市| 余庆县| 广河县| 灌南县| 乐清市| 嘉定区| 内丘县| 东城区| 嘉禾县| 嵊州市| 富平县| 文成县| 广饶县| 安多县| 平定县| 三明市| 天全县| 中西区| 丹阳市| 南昌市| 铜梁县| 宜川县| 化德县| 唐山市| 太仓市| 三亚市| 怀仁县| 本溪| 古浪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