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馬國禮 夏咪咪 王平 崔禮春
充液成型與內高壓成型復合生產線研究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馬國禮 夏咪咪 王平 崔禮春
充液成型主要用于鋁合金等傳統成型困難的輕質材料的拉延生產,內高壓成型主要用于管類件脹形及沖孔生產,上述兩種生產設備及工藝具備多個共同點,如高壓源、大噸位壓機、液體介質等。單獨生產線的建設費用高,利用其共同點,經過分析確認兩種工藝所對應的主要設備可以復合在一套設備中。該復合生產線能夠滿足前期小批量實驗生產,可以有效節(jié)約投資,提高設備利用率。
隨著霧霾天氣增多,日益擴大的環(huán)境污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汽車作為常見污染源的一種,得到人們特別的關注,尤其對汽車環(huán)保的要求日益加強。汽車企業(yè)從各方面出發(fā),努力實現汽車對環(huán)境污染的降低。其中輕量化技術的普遍應用,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途徑。所謂輕量化,就是通過使用輕質材料、優(yōu)化結構設計等方法來達到減重目的一種先進制造技術。輕量化有兩個主要途徑:一是材料途徑,就是采用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和復合材料等輕質材料;二是結構途徑,采用空心變截面、變厚度薄壁件等優(yōu)化結構。本文分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分析實現這兩種不同成型類型產品的復合型生產工藝和設備。
1.充液成型
充液成型是一種利用液體作為傳力介質,代替剛性的凹?;蛲鼓V苯幼饔糜诎宀倪M行成型的方法。其根據加壓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種:被動式和主動式,其原理如圖1所示,被動式充液成型:流體作為輔助手段,先在凹模內充滿液體,放上拉深坯料,施加一定的壓邊力,凸模下行進行拉深,同時啟動液壓系統使液體保持一定的壓力,直到拉深結束,然后抬起凸模、壓邊圈,取出成型零件;主動式充液成型:流體作為主動加壓方式,夾持裝置與板材之間一般有密封裝置,以防止液體的外泄。
對于被動式充液成型技術,即板材充液拉深成型技術,由于流體壓力介質輔助成型,可增加變形坯料與拉深凸模之間的有益摩擦,克服拉深凸模圓角部位坯料的破裂,提高零件的成型性及成型極限,具有節(jié)省工序、簡化模具結構、降低成本、提高尺寸精度等優(yōu)點。相比較主動式充液成型,其應用更為廣泛。
圖1 板材充液成型原理
2.內高壓成型
內高壓成型是一種以管材為坯料,以油液為傳壓介質,在管材內部施加超高壓的同時,對管坯的兩端施加軸向推力進行補料。因兩種外力的合力作用,管坯產生塑性變形,最終與模腔內壁貼合,使管坯成為具有三維形狀零件的現代塑性加工技術。內高壓成型工藝適用于制造沿軸線具有不同截面形狀的空心零件,截面形狀可以為圓形、矩形或異型截面口。
內高壓成型工藝過程主要分為三大階段,如圖2所示。
圖2 內高壓成型原理及工藝過程
(1)初始充填階段(a):將管坯放入模腔并合模,兩端的軸向沖頭水平推進,形成密封。通過在預充液體將管內空氣排出。
(2)成型階段(b):在管坯加壓脹形的同時,沖頭按設定的加載曲線向內推進補料,在內壓和軸向補料的聯合作用下使管坯基本貼靠模具。此階段除過渡R角外的大部分區(qū)域已經成型。
(3)整形階段(c):提高內壓使過渡R角完全貼合模腔,工件完成成型。
從截面形狀(d)可看出,工件截面可為梯形、矩形、橢圓形或各種非規(guī)則形狀。
1.充液成型
生產工藝流程如下:金屬材料庫(定尺板料存放)—機器人上料—涂油—液壓機充液成型—機器人下料—清洗—激光切割—沖壓件庫;
充液成型生產線應配置的基本設備有:涂油機、清洗機、充液成型機、外圍設備(如激光切割機等)、自動化裝置等。其中,最主要的設備是充液成型液壓機,其提供大噸位的壓邊力、部分成型力、高壓液體介質等。目前國外大噸位充液成型裝備較為成熟,但核心技術嚴格保密,如圖3、圖4所示。
圖3 SPS公司生產的大型板式充液成型機
圖4 AP&T生產的同軸式板式充液成型機
國內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幾年的發(fā)展,如天鍛、合鍛等設備制造廠家也具備了生產大噸位液壓機的能力,部分研制產品已經在各科研單位或生產廠家投入實際生產,如圖5所示。
圖5 550t、1050t和1600t國產板形件充液成型液壓機
2.內高壓成型
生產工藝流程如下:管類件—彎管機—液壓機預成型—液壓機終成型—清洗—激光切割—漂洗—涂防銹油—沖壓件庫。
一條專業(yè)的管形件內高壓生產線應配置的基本設備有:割管機、彎管機、清洗機、內高壓成型機、外圍設備(如激光切割機、焊機等)、自動化裝置等,如圖6所示。其中,最主要的設備同樣是內高壓成型液壓機,其作用是提供合模力、管端軸向推力、高壓液體介質等,并按照設定的曲線控制內壓和軸向推力,如圖7所示。
圖6 內高壓成型生產線
圖7 10000T管材充液成型機及其所配置的超高壓源
3. 關鍵設備
大噸位液壓機為以上兩種工藝關鍵設備,其中充液成型機需提供給模具壓邊力和拉伸力,結構為雙動,主要特點是滑塊分為內外滑塊兩部分,內滑塊提供拉伸力,外滑塊提供壓邊力,以某5000t充液成型液壓機為例,其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某5000T充液成型液壓機主要參數
內高壓成型機需提供給模具合模力,結構為單動,需求噸位一般為3500t以上,其參數和普通液壓機類似。
依據成型原理,兩種成型都以高壓液體為傳力介質,使材料根據模具的形狀貼合,最終形成需要的工件。該高壓液體為水基乳化液(在水中添加防腐劑等材料形成),通過特定的增壓裝置(高壓源)使其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達到需求的壓力,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溢出損耗,需不定時增加。
生產線設備方面,都需要大噸位液壓機設備以及高壓源、自動化、涂油機、清洗機等相關輔助設備。上述兩種生產線核心裝備為大噸位液壓機,在充液成型中需要壓機內滑塊提供主拉伸力,為雙動結構,內高壓成型時需要將內外滑塊鎖在一起即單動結構,共同施壓,液壓機其他部位無區(qū)別。
兩種成型的主要差別在于成型液體壓力,充液成型需求為0~60MPa,而內高壓成型需求為200~250MPa。高壓源為液體增壓裝置,提供以上需求壓力,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配置不同的高壓源裝置。同時還有工藝流程的部分區(qū)別,如內高壓需求彎管機和預成型,而充液成型則更貼近普通沖壓生產的成型工序。
根據上述兩種成型的原理和工藝設備的相同點,為我們將兩種成型工藝和設備復合在一起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同一條生產線既可以生產充液成型的板形件,又可以生產內高壓成型的管形件,對于中小批量的實驗試制,將節(jié)約超過40%的一次性投入。
根據上述對兩種成型的對比分析,組成復合生產線是可行的,而且在成本投入上有較為可觀的減少。本設備主要針對中小批量的生產、試驗,如需要大批量生產,投入專業(yè)生產線更為合理。因為兩種成型的復合,如果將兩種成型的所有設備都整合在一起,生產線既復雜又成本高,所以需要選擇性的偏向一種成型,將一種功能開發(fā)到最大,另一種成型兼顧,關鍵節(jié)約點為主設備共用,故在工藝布局方面根據不同偏向有兩種不同的工藝布局,下面將分別進行敘述。
1. 以內高壓為主生產工藝
此工藝布局是偏向于內高壓成型,占地約18米×55米,以某種型號管形件為例,工藝流程為:管類原材料—彎管機—800T液壓機預成型—5000T終成型—清洗—激光切割—漂洗—涂防銹油—沖壓件庫。以某種型號板形件為例,工藝流程為:鋁板原材料—涂油—5000T成型—激光切割—沖壓件庫,其中主要差別為板形件涂油工序,該工序可以就近手工涂油完成。
圖8 內高壓成型工藝布局圖
2. 以充液成型為主生產工藝
此工藝布局是偏向于充液成型,占地約22米×40米,以某種型號板形件為例,工藝流程為:鋁板原材料—涂油—5000T成型—激光切割—沖壓件庫。以某種型號管形件為例,工藝流程為:管類半成品件—5000T終成型—沖壓件庫,其中主要差別為管形件預成型、成型后清洗、切割、涂油等工序需生產線外完成。
圖9 板形件充液成型工藝布局圖
兩種不同生產工藝,畢竟差別較大,所以只能盡可能的優(yōu)化布局,但還是需要犧牲掉某一種批量更小生產工藝的自動化率,用線下手工生產滿足缺少部分工藝,從投資者角度考慮,使關鍵設備具有兩種生產模式,可以有效節(jié)約設備一次性投入的同時,也減少了廠房、設備基礎、水電氣等其他輔助性投資,并可以滿足中小批量生產和試驗的能力,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工藝改進手段,也響應國家節(jié)能減排的號召,為新車型輕量化提供有效的驗證資源和小批量生產能力。 □
[1] 杜長勝、何成《汽車制造業(yè)》2015年第07期《鋁合金覆蓋件充液成形技術工藝研究》;
[2] 裴華軍、馬國禮、崔禮春 《現代零部件》2013年第6期《內高壓成型工藝及設備概述》;
[3] 王春明、李立豐《金屬加工 冷加工》2012年第12期《內高壓成型機液壓控制系統的研究》;
[4] 孟寶、萬敏、吳向東、袁勝、許旭東、劉杰《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12月《板材充液拉深動態(tài)加載系統開發(fā)及應用》;
[5] 宋鵬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5A02鋁合金彎曲軸線超薄異型管內高壓成型研究》;
[6] 滕宏春《鍛壓技術》2008年02期《圓管受軸壓和充液內高壓成型極限的理論解析》;
[7] 趙德春、任再青《裝備制造技術》2006年03期《超高壓液壓系統的設計》;
[8] 劉鋼、韓聰、王小松、苑世劍《現代零部件》2011年第3期《內高壓成型技術與裝備》;
[9] 王會廷、高霖、沈曉輝、陳明和《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0年05期《鋁合金2A12-O的動態(tài)充液拉深》;
[10] 苑世劍、何祝斌、劉鋼、王小松、韓聰《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1年10期《內高壓成形理論與技術的新發(fā)展》。
[11] 張帆、郎利輝、程鵬志、王韜、武海《鍛壓技術》2014年3月《異形截面構件多工序充液成形工藝及過程優(yōu)化》;
[12] 曹婷婷、薛克敏、李萍、陳龍《鍛造與沖壓》2011年11月《拼焊板汽車覆蓋件的充液拉深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