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宇 王思親 雷文君
生活在重慶,每一天我們都會與橋相遇,人生故事里或多或少都會有橋的身影。有的人把橋當作一件藝術品;有的人喜歡在橋上留下腳印,以此來丈量城市;對有的人來說,橋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也有的人通過橋把幸福和希望帶給別人……在每個重慶人心里,都有一段屬于自已的跟橋有關的故事,這一次,我們尋找到五位講故事的人……
“重慶橋梁活字典”向中富世界第一拱橋背后的故事
中午的重慶交通大學一片寂靜,幾位學生在籃球場上打著籃球。順著一條校園小徑前行,很快便能看到一幢并不高的舊建筑。學院大門上掛著19塊金色標牌里,有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yè)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博士后流動站、有“中國交通建設十大橋梁英雄團隊”……這些輝煌的招牌與位陳舊辦公大樓形成鮮明對比,這里便是重慶交通大學的土木工程學院大樓。
向中富是這個學院的黨總支書記、研究生導師,也被業(yè)界稱為“重慶橋梁活字典”。他的辦公室就在這幢房子的二樓轉彎處,面積不大,里面堆滿了各種有關橋梁的書籍。
向中富與重慶橋梁的故事很長,很繁雜。
“其實,重慶橋都這個說法最早是在2005年的茅以升基金會的年會上,交通部原總工程師鳳懋潤率先提出來的。重慶直轄以來,橋梁發(fā)展快,各類橋梁達到了13000多座,擁有的特大型橋梁在全國也最多,且在擁有極強的施工難度和技術含量的情況下修建起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橋梁,擁有了眾多關于橋梁的世界紀錄,我認為稱之為中國橋都實至名歸?!绷牡街貞c的橋梁,向教授如數(shù)家珍。
向中富1983年畢業(yè)于重慶交通大學道橋系橋梁與隧道專業(yè),而后留校任教,至今已與橋梁打了30多年的交道。在橋梁施工層面當過監(jiān)理、負責過控制,作為技術人員參與了長江大橋復線橋、黃花園大橋等眾多重慶大型橋梁的修建工作。用他的話來說“重慶幾乎所有的大型橋梁都有重交的影子?!?/p>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向教授看重慶的橋梁多了一些別樣的感情。當被問到“您覺得重慶哪座橋梁最美”的時候,向中富笑笑說,“重慶的每一座橋梁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看來,都有自己獨特的美。”
作為橋梁專家,向中富看這些橋梁的時候比普通人多了一些不同的東西。當記者說到某某橋梁從外形上看來比較宏偉壯觀的時候,向中富說:“一座橋梁,當我們說它很美的時候,是建立在其作為橋梁的功能實現(xiàn)的基礎上來確立的。其次,要考慮到橋梁本身和周圍的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最后再考慮橋梁本身的形式美學原則,通過細節(jié)構造和整體協(xié)調(diào)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短短幾句,道出了自己對于橋梁之美的看法,也讓我們對于重慶的橋梁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說到激情處,向教授用礦泉水瓶充當橋墩,用書本充當橋面,給記者演示各種橋梁的構造等,對于橋梁的熱愛溢于言表。而聊到在重慶的眾多橋梁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向教授選擇了朝天門長江大橋和長江大橋復線橋。
朝天門大橋于2009年4月29日正式通車,大橋連接解放碑、江北城、彈子石三大中央商務區(qū),是重慶主要的大型橋梁之一。大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雙向六車道,行人通過兩側人行道上橋。大橋西接江北區(qū)五里店立交,東接南岸區(qū)渝黔高速公路黃桷灣立交,全長1741米,是主城一條東西向快速干道該橋為鋼桁架拱橋形式,兩座主墩,主跨達552米,成為“世界第一拱橋”。
說到這個“世界第一”,向教授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著名的上海盧浦大橋曾是“世界第一拱橋”,跨度為550米。如今,“世界第一拱橋”易主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它的鋼拱橋主跨552米。其實朝天門長江大橋設計之初,主跨長度初定為446米。但是經(jīng)過向教授等幾位專家的測定,如果將主跨設計到552米的話,可以達到更好的布置和運輸能力??蓜e小瞧這短短的6米,這意味著要更改最初的圖紙,也會給施工方帶來更大的壓力。稍有不慎,在施工過程當中便會造成重大的經(jīng)濟損失。這段時間里,包括向教授在內(nèi)的幾位專家都承擔著來自各方面的巨大的壓力。但是在專家們的堅持以及夜以繼日的計算和工作之下,朝天門長江大橋順利竣工完成,而多出來的6米也讓朝天門長江大橋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世界第一拱橋”。除之外,朝天門長江大橋4個支座的球面可在一定范圍內(nèi)扭曲、旋轉,抵抗大橋因地震、顛簸、大風、洪水等引起的外力,確保大橋100年壽命。大橋還通過了苛刻的超聲波探傷檢查,能承載14500噸重量,居世界第一;公軌兩用、先拱后梁施工難度世界第一。向教授喜悅地說,“參與勇奪三項世界第一的朝天門長江大橋修建工作是工作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p>
如果說朝天門長江大橋是向教授美好的回憶,那么參與長江大橋復線橋的建設便是向教授的驕傲。在長江大橋復線橋的建設中,向教授團隊主要負責的是施工控制,這一個項目要求對于橋梁有著高度理解和絕對精細的控制,特別是項目“沉井”這一項,是對項目部的考驗。在施工前幾個月,向教授帶領團隊便開始了高強度的工作,項目方也考慮到施工的困難,準備好了很多的預備措施防止施工出現(xiàn)差錯。在實際施工的時候,每個人手中都捏著一把汗。但是當橋梁銜接處完美地契合在一起的時候,現(xiàn)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對向教授團隊幾個月來夜以繼日工作的回報和高度肯定。此后,包括向教授在內(nèi)的重慶交通大學團隊負責施工控制的萬州長江大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修建的巫山長江大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向教授團隊孜孜不倦的工作,也源于其對于橋梁的熱愛。
采訪的最后,記者請求向教授傳送一些關于自己事跡以及重慶橋梁的人文資料,但是最后記者收到的幾乎都是一些關于重慶橋梁結構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內(nèi)容。據(jù)了解,隨著經(jīng)濟社會進一步發(fā)展需要,重慶橋梁還將有更大的發(fā)展,主跨700米的重慶寸灘長江大橋等一批大型橋梁正在建設。僅從國家長江黃金水道經(jīng)濟帶發(fā)展規(guī)劃來看,重慶就有27個過江通道需要建設,重慶橋梁建設任重而道遠。而向教授這樣的專家們就像厚重的橋墩一樣,低調(diào)且堅韌地承擔著橋梁建設的重擔。
見證大橋成長的在勉初 東水門是最接人氣的大橋endprint
2014年4月1日零點,連接渝中、南岸兩區(qū)的東水門長江大橋正式通車,不久之后,一組名為《我用相機記錄您,重慶東水門長江大橋建設實錄》的系列帖子在重慶生活論壇上發(fā)布,因為帖子中的照片詳細記錄了東水門大橋從2009年開挖建設到2013年合攏的點滴變化,照片的作者胡勉初,一時間也成為各大媒體爭相采訪的對象。
當時的胡勉初已經(jīng)67歲,為了在退休后培養(yǎng)愛好,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他一直堅持自學攝影。約莫十年前,胡勉初混跡于重慶生活論壇一個叫做“山城打望”的攝影版塊,由于當時重慶正在申請橋都,版主便發(fā)起了一個拍攝重慶橋梁的活動,希望以民間力量予以聲援,作為論壇的活躍分子,胡勉初也積極響應。
雖然胡勉初拍攝了許多橋梁的照片,但彼時鵝公巖長江大橋、黃花園嘉陵江大橋已經(jīng)建成,而菜園壩長江大橋、嘉悅嘉陵江大橋等尚修建一半,遺憾的是,此前沒有一座橋可以讓胡勉初從開始記錄到最后結束,直到東水門長江大橋開建的消息傳來。
毋庸置疑的是,東水門長江大橋?qū)τ诤愠鮼碚f,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整整五年的追蹤拍攝,不只在胡勉初的個人經(jīng)歷中獨一無二,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更是難以想象。不僅如此,胡勉初還認為東水門長江大橋還是一座最接人氣的大橋,在渝中和南岸兩個橋頭,都分別接近居民區(qū),在重慶的各個大橋中,都是絕無僅有。
前幾年,胡勉初患上了輕微的糖尿病,每天都需要專門抽出時間運動,家住望龍門二府衙的他選擇了那座自己拍攝5年的東水門長江大橋,每天從家中步行到大橋的另一頭,一共3.5公里,往返4700多步。如此這般,除了見證大橋的成長,胡勉初與它還多了一份羈絆?!安还苁悄蠟I路、長濱路,還是正在修建的朝天門碼頭,每晚站在東水門的橋頭,所有燈火都能盡收眼底,橋美,城美?!痹诤愠醯目谥?,充滿著對東水門長江大橋抑制不住的喜愛。
胡勉初是一位“老渝中”,白幼在江邊長大。他說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要過江只能搭輪渡,但重慶素有“霧都”之稱,每當起了江霧,霧氣如同煉乳般濃厚,能見度僅幾米,這個時候,任經(jīng)驗再豐富的船夫也不敢開船。但有了橋之后便大大不同,即便能見度較低,開著車慢慢行駛也依然可以順利過江。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跨江大橋的修建是一個城市發(fā)展的佐證,也是連接兩個地域經(jīng)濟、交流的關鍵,但對于個人來說,更多的還是在于切實能體會到的出行、旅行、辦公等方面的便利。所以,胡勉初也覺得,無論是拍攝高樓大廈,還是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景觀,都少有拍攝建設中的大橋的那種急迫感。高樓建成后與自己無關,自然景觀即便今年景色不再,明年還是依舊,只有橫跨江面的那一具巨大的鋼鐵之軀,會讓自己真切地知道,在不遠將來,它會帶著人們一覽兩岸的人間煙火,通往那片曾經(jīng)被濃霧阻隔的地域。
用腳步丈量重慶的馮樞 重慶橋梁是對行走的饋贈
2016年4月9日,在橫跨嘉陵江的千廝門大橋上出現(xiàn)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身著統(tǒng)一的黃色隊服,手持寫有“步量重慶網(wǎng)”字樣的旗幟,一路上有說有笑,還時不時自信地擺好姿勢,讓前面的領隊拍照。原來,這天是“步量重慶城”兩位QQ群主管的大喜之日,組織內(nèi)的成員們?yōu)榱艘娮C二人的愛情,特意發(fā)起了這場“千人徒步迎親”的活動。前面提到的領隊,正是“步量重慶城”的創(chuàng)始人馮樞,當他站在橋頭拍照,望著看不到頭的隊伍,心中頓生洶涌。
馮樞曾經(jīng)是一位食品推銷員,幾年前,他在一次堵車中突發(fā)奇想,從天星橋獨自徒步13公里,走回了觀音巖,白此感受到了城市徒步的魅力,一發(fā)不可收拾。之后,馮樞以網(wǎng)名“聊殤”建立了“步量重慶城”QQ群,召集更多的同行者加入。雖然在最初響應者甚少,但在幾年時間的經(jīng)營之后,“步量重慶城”已是逾萬人的規(guī)模。隨著組織的不斷壯大,“聊殤”這個名字也越來越有名氣。這次聲勢浩大的“千人徒步迎親”,便是為兩位分群主管的婚宴而辦。
早些時候,馮樞還不是大名鼎鼎的“聊殤”,重慶主城也只有石板坡長江大橋和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受兩橋通行量的限制,許多時候過江還是只能依靠輪渡與過江索道,但對于后者來說,一來承載力不夠,效率太低;二來太易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所以,當時的重慶時常因此而陷入擁堵,這也讓當時的馮樞印象深刻。
在“步量重慶城”建立之初,重慶已被評定為“中國橋都”,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來說,橋梁早已成為這個城市當中最不可忽略的地標之一。于是,馮樞將“步量重慶城”的城市徒步命名為“濱江夜游”,意在讓成員們體驗濱江路上的風景。每當華燈初上之時,兩岸車水馬龍,雖然距繁華僅幾步之遙,卻可以跳出城市生活靜靜觀望,有一種適當?shù)木嚯x感。也就是從那時,馮樞和隊員們,真正地感受到了橋梁的美好。“如果是在別的城市,或許我會認為城市行走就是散步,毫無挑戰(zhàn),但重慶不一樣,除了主城兩江四岸的濱江路,作為橋都的眾多大橋也一樣是城市徒步的地帶,橋梁和濱江路的組合,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路線安排。”
在多年的行走中,馮樞和他的“步量重慶城”早已將重慶主城的大橋一一丈量過,對于這些橋梁,他們再熟悉不過:“在主城區(qū)眾多大橋里,菜園壩長江大橋最長,東水門長江大橋最短,朝天門長江大橋和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的結構我覺得最漂亮的,石板坡長江大橋和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最有歷史感,鵝公巖長江大橋和高家花園嘉陵江大橋因為沒有步道是大家覺得最不好走的……”對于馮樞來說,行走是自己的愛好與夢想,而重慶的橋梁無疑是對他的愛好與夢想的一次饋贈。
手繪達人蔡林杉畫出重慶最美的橋
“2016年6月18日重慶直轄19周年,作為一名重慶人,看著重慶直轄以來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有著說不出的驕傲與自豪。當夜幕籠罩著這座美麗的山城,有山,有水,還有橋,橋上無數(shù)燈光閃爍,成為重慶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小香港之名由此而來。”剛一開始采訪,蔡林杉便如此感嘆到。
現(xiàn)為交大建筑學系碩士研究生的蔡林杉,十年前從萬盛經(jīng)開區(qū)搬家至九龍坡區(qū),從一個小縣城來到大城市,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給蔡林杉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當時十六歲的他穿過鵝公巖長江大橋時,被橋的宏偉、壯麗所折服,1000多米的橋身,橋型為門型雙塔柱懸索橋,橋門上的藍色圖案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橋下濤濤長江水敘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未來。江兩岸密集的寫字樓與住房表達著這座城市的繁榮昌盛,而江面上架起的跨江大橋,拉近了兩岸的距離。而就在重慶直轄19周年的前夜,在交大讀建筑學專業(yè)的蔡林杉想起了來到重慶,第一次見到巍峨的鵝公巖長江大橋時的震撼心境,于是,曾經(jīng)學過繪畫的他拿起鋼筆,畫下了與他有著親密感情的這座大橋,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鵝公巖大橋的情意,也是給重慶直轄19周年的一份賀禮。endprint
3年前,東水門長江大橋即將竣工,正值大四畢業(yè)實習的時候,蔡林杉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東水門大橋?!斑@是重慶眾多橋梁中將景觀作用表達最為充分的一座,橋梁橋塔造型標志性顯著,而且橋梁的外形設計與周邊城市景觀環(huán)境互為補充,也獨具特色?!睂τ诔缟薪ㄖ缹W的蔡林杉而言,初見東水門長江大橋,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在畢業(yè)實習報告中,他手繪了一張東水門長江大橋的側面圖,并在其一旁密密麻麻寫上了實習日志,寫下了當時參觀東水門長江大橋的切身感受。2014年3月,得知東水門長江大橋通車的消息,蔡林杉激動不已,專門找出了曾經(jīng)的畢業(yè)實習日志,拍下為大橋手繪的側影,在微博上曬圖為其慶賀。
蔡林杉第一次用手繪的方式表達對重慶橋的喜愛,是在他讀大三的時候,并非一時興起,算是完成多年的一個心愿。這心愿源于在重慶十一中讀高中的蔡林杉正好見證了朝天門長江大橋的完美收官?!?004年朝天門長江大橋正式施工,正好在我畢業(yè)那年是大橋正式通車?!辈塘稚颊f,自己的高中三年也正好見證了朝天門長江大橋一步步的崛起,從橋墩的穩(wěn)固,到橋的整體成型,最終成就了這座主跨達552米的“世界第一拱橋”,他說,朝天門長江大橋似乎變成了高中生涯的另一種陪伴。高中畢業(yè)那天,他專程跑到朝天門長江大橋上,凝視著這位陪伴他三年的好友,默默地對他說了句“后會有期”。就是在那一刻他萌生了手繪朝天門長江大橋的想法,也當作是給自己的一份畢業(yè)禮物,但遲遲被擱置。直到三年后,他才拿起了手中的畫筆,完成了當年的心愿。
采訪最后他感慨不已,雖說自己學的建筑專業(yè),但理論與實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理論經(jīng)驗再怎么豐富,也不及現(xiàn)實的沖擊來得強烈?!耙蛔鶚蚩梢愿淖円粋€城市,我曾經(jīng)沒有這么明顯的感受,但在重慶的這十年間,看著一座座跨江大橋凌駕于江面之上,城市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慶不斷向世界展現(xiàn)他獨有的魅力。作為重慶人,我真心地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p>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焦點沒有放在眾人矚目的主城區(qū),而是放在了偏遠山區(qū),默默地為山區(qū)建設發(fā)展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們是來自重慶交通大學的一群學生,橋梁專家們在大城市修建跨江大橋,而他們則利用專業(yè)知識深入到最偏遠的山區(qū),他們?yōu)楫數(shù)卮迕裥藿ㄐ⌒〉谋忝駱?,為村莊的交通運輸帶來極大的便利,他們就是重慶交通大學無止橋團隊,崔強就是目前該團隊的主要負責人。
瘦瘦小小的個子,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背著書包,一身休閑裝,彬彬有禮,有著典型的工科男的質(zhì)樸。這是崔強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打開電腦,極為認真地向記者介紹他們的團隊時,言語中流露出堅定與自豪,心中滿滿的成就感。
2009年,依靠于土木建筑學院,重慶交通大學無止橋團隊正式成立。這個團隊是由香港無止橋慈善基金資助的慈善團隊,通過鼓勵和推動內(nèi)地、香港兩地大學生及專業(yè)志愿人士,秉承可持續(xù)的建筑理念,同心協(xié)力幫助內(nèi)地偏遠貧困地區(qū)修建人行便橋,便利民生。在團隊成立不到七年時間里內(nèi),先后在云南麗江寶山村、四川巴中保豐村、云南紅河州阿窩主、重慶萬州插旗村、重慶彭水麻池村等偏遠山區(qū)修建了五座無止橋。項目的整體設計施工全部由學生們自主完成,再由教授專家們指導、審查,每一處細節(jié)都有明確分工、嚴格把關,在工程質(zhì)量上也是要求嚴格,極大的鍛煉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專業(yè)方面,他們并不畏懼,最磨礪他們意志力的還是去山區(qū)作業(yè)的艱苦環(huán)境。最先是去當?shù)乜疾?,一般都要跑幾次,采集當?shù)氐南嚓P數(shù)據(jù)信息,回來做設計方案。他們選擇的都是偏遠山區(qū),有時坐完火車,再轉汽車,還要爬幾個小時的山路才可達到。他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記錄在萬州區(qū)插旗村修建無止橋的經(jīng)歷:“為了能夠按時完成施工,我們每天早上七點就得起床,在工地上一待就是一整天,一直忙到下午天黑;雙腿膝蓋以下的部分每天都會被冰冷刺骨的河水浸濕;我們用雙手把總計超過100噸的石頭一塊一塊搬進河中、放入網(wǎng)箱,壘起了2米高的橋墩;面對每一跨都超過六百公斤的預制鋼橋架,由于當?shù)仄D苦的條件我們無法運用吊車等重型機械,最終我們用手拉肩扛的方式將7片橋架一一安裝到2米高的橋墩之上,完成了幾乎不能完成的任務?!彪m然條件異常艱苦,每天睡睡袋,有些地區(qū)嚴重缺水,但隊員們沒有一人想要放棄,他們靠著強大的意志力堅持到最好。他們堅定自己的選擇,用崔強的話來說就是“做有社會良知的土木人”,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微博之力照亮偏遠山區(qū),為他們帶來新的希望。
當記者問他對重慶跨江大橋的看法時,他不禁感嘆短短幾十年間,重慶主城區(qū)的跨江大橋就達到30多座,為城市交通、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他看來這些宏偉瑰麗的跨江大橋早已融入到這座城市,融入到重慶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于重慶人而言橋所承載的意義不再只是交通的功能,更是重慶文化的一個象征,橋梁文化已成為了重慶的一張新名片。
崔強還說到自己雖還未能參與大型橋梁的建設,但無止橋卻也成就了他小小的夢想。他們建設的雖都是小型的便民橋,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建設程序依舊嚴格按照這些大型項目的設計建設程序完成。從大山里走出的他深知交通對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影響,封閉的交通狀況將極大地放慢人們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腳步,于是他更加關注著偏遠山區(qū)的發(fā)展,他加入無止橋團隊不僅是學以致用,為偏遠山區(qū)鄉(xiāng)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更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呼吁整個社會對偏遠貧困山區(qū)的關注。希望橋梁建設者們除了關注城市的橋梁發(fā)展以外,更多的把關注焦點轉移到偏遠農(nóng)村的橋梁發(fā)展上,造福偏遠山區(qū)百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