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看到“桃園眷村”四個字,第一個念頭便是臺灣島上安置國民黨家眷的房舍,來自五湖四海的飲食風(fēng)格在此匯聚,由此形成眷村文化,其中這個“眷”字令人回味悠長。未曾想到的是,這家剛剛開業(yè)便大紅大紫的“桃園眷村”,賣的卻是最平常的豆?jié){油條。在店家的理念中,“桃園眷村,不僅僅是一家食肆,更是一種值得回味的生活時態(tài)。”
中國人對于豆?jié){油條的記憶是打小開始的,這是只屬于早上的特別時刻,熱乎乎的豆?jié){里有父母對孩子化不開的親情,一根口感松脆有韌勁的油條更是張口即來的滿足感。而多年后匆匆奔忙的男女,也只敢在擁擠的地鐵里偶然閃念母親遞過來的那碗熱豆?jié){,順勢再抓緊手里的冷面包。所以“桃園眷村”的走紅,人們不用進店也大致明白食客鐘情于此的原因。
終于有一日,我還是按捺不住前往了。沒看見時下流行的復(fù)古裝修,只見一切從簡,大大方方,昏黃的燈光與原木色的桌椅渾然天成,再搭配灰色的水泥墻面,倒是設(shè)計感十足。角落擺放著來自上世紀的物件——保溫瓶、鳥籠、電話機、老式電視機、竹椅等,懷舊的功課做得又細又足。墻上一個“家”字,更讓人增添幾分感懷。令我感慨的是價格,一碗最普通的豆?jié){8元,一根油條6元,一個培根蛋燒餅25元,這倒是順應(yīng)時代,把豆?jié){油條這種小吃做成了文藝產(chǎn)品。姑且坐下來,待服務(wù)員端上豆?jié){油條那一刻便覺察出走心的部分:藍白條紋經(jīng)典樣式的碗碟,不浮華不做作,豆?jié){由古法熬制,細膩潤滑。喝到碗底,漸漸顯出一句“我愿意為你,磨盡我一生”,令食客無不微笑。
據(jù)說這一碗用石材研磨出來的有機黃豆原漿,要經(jīng)歷足足1小時古法煮漿的加工,才能呈現(xiàn)出古早味。而眷村的油條,不僅有超過12小時的面粉醒發(fā),而且還需精確的火候掌控和下鍋剎那獨特的翻轉(zhuǎn)手法,每一根的長短、粗細都有嚴格的控制,筆直、均勻,方成就這一根口感松脆韌勁十足。原來賣情懷也要賣得聰明,亦要賣得夠誠意。
除了普通款的油條豆?jié){,眷村延承臺灣的口味,還推出了其他食物:一碗五味紛呈的咸豆?jié){,里面有油條、蝦皮、紫菜碎……再加上辣椒和醋,有點像重慶的豆腐腦,口感絲滑豐富,咸香美味;眷村的燒餅還在傳統(tǒng)的中國燒餅制作中融入了西方口味,如芝士蛋燒餅、蔬菜色拉燒餅、培根蛋燒餅、豬排蛋燒餅等,口感別有風(fēng)味;還有各式各樣的飯團、包子、甜品,每一款都足以看出用心程度。印證了墻上那句——“時間在舌尖”,只愿這些簡單美味的食物,能讓時間真正停留在食客的舌尖,眷念過去那份質(zhì)樸平凡的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