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香
摘 要:近年來,在信息技術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的整合實施環(huán)節(jié)中,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并逐漸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均為進一步開展和實施整合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也毋庸置疑,在整合探索當中也依舊出現(xiàn)了眾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可以收到可觀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低年級數學課程;整合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86
在國內教育同國際和時代接軌的當今,為了在學校教育當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推動其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逐漸變革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及師生互動的形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學科融合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打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與高質量的學習工具,符合教育要求的信息技術應運而生,其向教育界的進軍成為這個時代和社會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技術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整合的常見問題
(一)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有限
國家增強了對教育事業(yè)的扶持力度,并逐漸把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引進具體課堂實踐中,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的課程教學中也逐步應用到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限,僅僅將其作為教學輔助的工具和手段,并未使其有效結合數學課程的教學,又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意識并沒有獲得充分發(fā)展,假若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不高,就會在學生心中形成誤解和錯誤印象,從而影響其客觀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而阻礙了自己的數學學習。此外,由于教師在信息技術的運用環(huán)節(jié)中尚未立足于教材內容,及時解決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難題,因此便很難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不能有效地將現(xiàn)代技術結合到實踐教學中。
(二)未能準確把握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切入點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低年級數學教學,可以讓數學課程內容圖文和聲像并茂,更加生動形象。但教師應當尋求恰當的時機來運用,才可以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使用不恰當,甚至生搬硬套,則會使效果適得其反。例如,在學習對三角形的認識一節(jié)課時,有的教師過早就介入了多媒體的應用,在上課初始便直接在屏幕上顯示出三角形模式圖,并告知學生此圖形的名稱,并借助其邊、角和頂點的閃爍而歸納出形狀的性質與特點。這種教學過程引入多媒體過早,使學生直接通過觀察與想象圖形來認識三角形,而忽略了低年級學生的感知規(guī)律,這不但違反了學生的認知階段發(fā)展走向,而且抑制了他們的思維拓展。所以教師應該結合數學課程內容,遵從學生的內在認知規(guī)律,設計出周密的多媒體引入方案,尋找恰當的時機將信息技術用在適宜的時間段,從而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的整合改善措施
(一)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
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自身信息意識、信息能力與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教師能否可以自覺應用信息技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清醒的信息意識。首先,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學習與信息技術知識融合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知識,并熟練應用先進的基礎信息技術;其次,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身的教學方法,主動學習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理論;再次,教師還需要在數學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提供信息化的課堂環(huán)境,將整合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并提出改進方法以便于妥善解決教學問題,實現(xiàn)有效的整合效果;最后,教師還應注重提高信息道德觀念,應當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中自覺抵制網絡對道德產生的負面作用,在使用網絡時要遵守有關準則,杜絕非法復制現(xiàn)象,主動接受信息安全知識的學習。
(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規(guī)律
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將數學課本上枯燥的文字說明轉換為靈動形象的影像視頻,化靜為動,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來解讀數學定理的本質規(guī)律,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領悟理論知識,而不再只是對數學課本上的定律死記硬背,缺乏科學的理解。尤其是針對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教師更需要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形式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現(xiàn)象本質規(guī)律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有關形狀的課程章節(jié)時,教師應當讓學生了解形狀的形成過程,在教學立體圖形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巧妙組合立體圖形的點線面,通過不斷累積和拼湊,最后形成完整的立體圖形,借此來呈現(xiàn)出它們的形成過程,進而通過此方式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
(三)重視豐富已有的教學成果
不管采取哪些教學方式或者手段,其終極目標都是要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以后的知識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必須注意正確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習成果,防止太過關注教學形式,避免舍本逐末地單憑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人民幣這節(jié)課時,教師利用幻燈片來展示各種面額的錢幣,并指出不同數額之間的關系。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進而應用其購買不同的商品。因此教學課件當中的內容應當重點放在人民幣的介紹上,而盡量不用介紹其他幣種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紙幣模具來模擬購買鉛筆橡皮等物品,從而學會用人民幣兌換物品。借助此手段可以將低年級的數學知識密切結合現(xiàn)實生活,優(yōu)化教學效果。
(四)建構協(xié)商平臺,推動師生合作與溝通
傳統(tǒng)的數學學習模式較為單一被動,并且溝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機會比較欠缺。信息技術則為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搭建起溝通合作的平臺,讓數學的教學過程更加具有交互性和開放性。在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下,小學生實現(xiàn)了互相交流探討和協(xié)商溝通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和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與精神,能夠使其更好地掌握數學的有關概念和定理規(guī)律。
三、結語
當前教育改革的總趨勢為信息化教學。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科學訓練與發(fā)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他們的學習個性獲得最大的發(fā)展空間,增強其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張紅.信息技術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整合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7):12-13.
[2] 張永芹.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探索[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9(4):101-102.
[3] 夏向紅.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75-76.
[4] 姚遠,李朝輝.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4):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