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
摘 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要把語文課上得像語文課,讓走進新課程后的語文課“有聲有色”。
關鍵詞:語文課;教師;語言
語文即語言,語言是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內涵的性質是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我們要準確抓住語文教育的特點,還語文課真正的本質,上真正的語文課,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是孩子學習語言、掌握語言、運用語言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能把小學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呢?結合教學實際,我主要從如下的三個方面闡述。
一、“導”的有聲有色
所謂的導即教師的引導。就是從教師的語言入手。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無論哪種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投入到學習中。但再好的導入方式,再華麗的言辭,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從老師的嘴里脫口而出,那真是平淡無奇。就像人沒有了靈魂。語言也有靈魂,它的靈魂完全是掌握在教師的口中,掌握在教師的眼中,掌握在教師的一舉一動中。所以,語文教師就要導得有聲有色。不僅是上課伊始,還包括語文教學的過程,教師每一次的引導,每一次的小結,都要聲情并茂,有聲有色。就像站在演講臺上,要讓教師聲情并茂的引導分分秒秒、時時刻刻感染著學生,從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學生自己去經歷、去發(fā)現、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讓學生領悟語文課真正的美,必須從教師的導入著手,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知識、豐富情感、理解內涵,使之轉化為能力,最終文化得以積累,同時也豐富了學生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教師又如何導出語文味呢?
首先,一定是從教師豐富的語言入手,教師要用有聲有色的語言引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怎樣才能使教師的語言有聲有色呢?這就需要教師百分百地投入到教學中,忘了自己,讓自己與文章融為一體,自己投入了,那聲音語言自然就充滿了魅力,自然而然就有了聲與色。自然而然就會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的深刻體驗。再給學生提供充分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讀書聲中,用心去感受語言,和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思維的碰撞,在強烈的情感震撼中體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遠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有幽默感,能使學生在笑聲中不知不覺地學知識,受教育。在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中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甚至是有創(chuàng)意地去理解、感悟、賞析語文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文字美、情感美、內涵美、意境美、構思美和感官美的認同與贊賞,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作欲,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教學過程有聲有色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更是小學語文學習的生力軍,小學語文是孩子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遵循兒童的成長需求,幫助兒童把握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主動權。
小學班主任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擔負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的主要任務,管理學生不是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教材中的文本給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廣闊的實踐平臺。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充滿興趣地學習呢?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要有聲有色。教師應該把幾個教學設計中的大環(huán)節(jié)設計成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感到好奇,這樣有聲有色的設計不僅能吸引兒童短暫的注意力,甚至更長,直至下課也有可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獨特見解;帶領學生從普通的語文課走向創(chuàng)新的語文學習天地。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有聲有色的教學設計,從何入手呢?這就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兒童、走進兒童文化。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體現“兒童趣味”,凸顯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世界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趣在老師的激發(fā)、誘導和鼓勵中真實體現。
三、個人味的語文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我們要把語文味和教師的個人味相結合,要上出個人味的語文課來。沒有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畫家筆下畫出的缺少靈性的作品,對欣賞者來說總是缺乏吸引力。如上所說,這樣的語文課缺少的就是“有聲有色”。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講課如寫作。如果說“課如其人”似乎也合乎邏輯,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雞蛋一樣,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很多方面都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舉手投足的氣質、潛在的情感等方面總是相差甚遠,怎樣才能使語文課富有個性、具有自己的個人味呢?大致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要吃透教材,讓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猶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筆。在鉆研教材的同時也要深入研究學生,了解學生,不把學生了解透怎么能教好他們呢?作為語文教師,要想上出具有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做到“滾瓜爛熟記教材,上課不照教材講,方法都在肚子里”。
第二,倚仗優(yōu)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就是別人沒有,我獨有,這樣才能在語文課上顯出教師的個人味來。
總之,每位教師都要善于發(fā)現、挖掘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善說的要運用表達的優(yōu)勢;善讀的要運用范讀的優(yōu)勢;善演的要運用表演的優(yōu)勢等,讓語文課變得很有趣味、很有個性,一節(jié)課下來,讓學生意猶未盡。這樣的語文課是充滿魅力的,誰還能說他沒有個人味呢?
參考文獻:
[1]姜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6).
[2]呂士花.小學語文課的思考與探索[J].考試(教研版),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