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巴氏桿菌病的診治
巴氏桿菌病主要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各種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的一種傳染病,在綿羊主要表現(xiàn)為敗血癥和肺炎。
流行特點 多種動物對多殺性巴氏桿菌都有易感性。在綿羊多發(fā)于幼齡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病羊和健康帶菌羊是傳染源。病原隨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體外,經呼吸道、消化道及損傷的皮膚而感染;帶菌羊在受寒、長途運輸、飼養(yǎng)管理不當?shù)挚沽ο陆禃r,可發(fā)生內源性感染。
臨床癥狀 按病程長短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種。
(1)最急性。多見于哺乳羔羊,突然發(fā)病,出現(xiàn)寒顫、虛弱、呼吸困難等癥狀,于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內死亡。
(2)急性。精神沉郁,體溫升至41~42℃,咳嗽,鼻孔常有出血,有時混于黏性分泌物中;初期便秘,后期腹瀉,有時糞便全部變?yōu)檠徊⊙虺T趪乐馗篂a后虛脫而死,病期2~5天。
(3)慢性。病程可達3周。病羊消瘦,不思飲食,流黏膿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難;有時頸部和胸下部發(fā)生水腫,有角膜炎,腹瀉;臨死前極度衰弱,體溫下降。
病理變化 剖檢一般在皮下有液體浸潤和小點狀出血,胸腔內有黃色滲出物,肺有淤血、小點狀出血和肝變,偶見有黃豆至胡桃大的化膿灶,胃腸道出血性炎癥,其他臟器呈水腫和淤血,間有小點狀出血,但脾臟不腫大。病期較長者尸體消瘦,皮下膠樣浸潤,常見纖維素性胸膜炎,肝有壞死灶。
防治措施 發(fā)現(xiàn)病羊和可疑病羊立即隔離治療,氟苯尼考、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以及磺胺類藥物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氟苯尼考用量每千克體重20~25毫克;慶大霉素按每千克體重1000~1500單位,四環(huán)素每千克體重5~10毫克,20%磺胺嘧啶鈉5~10毫升,均肌肉注射,每日2次。使用復方新諾明或復方磺胺嘧啶,口服,每次每千克體重25~30毫克,1日2次。直到體溫下降,食欲恢復為止。預防本病平時應注意飼養(yǎng)管理,避免羊受寒。發(fā)生本病后,羊舍用5%漂白粉或10%石灰乳徹底消毒;必要時用高免血清或疫苗給羊作緊急免疫接種。
(石曼 山東新時代藥業(yè)2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