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東
[摘 要] 一本自傳體小說在社會上引起風波。如何對待、處理這場風波?既要有政治敏銳性、大局意識、責任感,又要有政治定力、政治智慧。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對“風波”旗幟鮮明,當斷即斷,舉重若輕,化紛繁復雜于無形已成為決策范例。
[關鍵詞] 自傳體小說;風波;定風珠;舉重若輕
[中圖分類號] I2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10-0108-04
一本自傳體小說、一句話,會不會形成一場風波?
會。
如何對待、如何處理這場風波?既要有政治敏銳性、大局意識、責任感,又要有政治定力、政治智慧,特別是在處置上要堅定、果敢——這即是在十幾年前處理《傾斜的年輪》一書引起的風波中,時任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寶貴財富。
2001年12月29日,立足武漢江城、在全國頗有影響的《楚天都市報》,在文化版連載刊出時任省政協(xié)委員、高級記者劉慶林先生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傾斜的年輪》。劉慶林,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他退休前為湖北日報文化部主任,是“湖北新聞名人獎”獲得者?!秲A斜的年輪》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一面世,就獲得讀者的廣泛好評。此書真實記下了作者在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下放到軍墾農(nóng)場接受“再教育”前后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作者文學功底深厚,文字如行云流水。小說面世后好評如潮,全國多家黨報發(fā)表文章評論該書“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好書”“是一闋蕩氣回腸的人生交響詩”“這部書稿最耀眼的特征是真實,真實得令人陶醉”。
可是, 連載到第3天,即有一位原“百萬雄師”(系“文革”初期武漢地區(qū)的群眾組織)人員來電:該書“多次失實”,并說包括他在內(nèi)的“百萬雄師”成員受到了“傷害”。
繼之,我們收到文字投訴:“如何正確對待歷史,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絲毫來不得半點虛假。它不能虛構,不能推測,不能想當然,也不能感情命筆。必須公公正正,求真求全,要始終堅持歷史的唯物主義,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后人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負責。否則,將給世人留下歷史的遺憾!”這都說得極好啊,可筆鋒一轉(zhuǎn)腔調(diào)頓變:“像《傾斜的年輪》這樣如此嚴重歪曲歷史,且有為‘四人幫翻案之嫌的作品,竟然有人敢于公開為其提供合法的亮相基地,大大方方地登上了黨的輿論舞臺,這又是為什么?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這口吻,經(jīng)歷過上世紀“斗批改”年代的人是多么熟悉;“有為‘四人幫翻案之嫌”,又是多么嚴重的指控!
其時,筆者任湖北日報報業(yè)集團黨委委員、副社長并兼任楚天都市報總編輯。
此書,筆者是在連載前提前通讀過的,也可以說是認真審讀過的。自傳體,寫本人親歷,故事性強;主要發(fā)生在武漢的事,如武大求學等等,江城讀者對此感到熟悉、親切;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拼搏奮進,富有人生啟迪;對“文革”動亂帶來的對文化建設文化發(fā)展的大破壞,有所反思,有痛切深刻的一面??梢哉f,作為報紙作品,有心理貼近性、地域接近性,也有思想性、可讀性。如此一部難得的本地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為何引發(fā)責難?
接到來電來文字材料反映的同時,我們接到有關部門提示:有幾人已在串通、策劃,要利用此事“把事鬧大”。為保護報社的正常工作秩序,報社要派人主動上門去做好溝通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
癥結(jié)在哪里?筆者當即指派兩名黨性較強的記者(分別具有轉(zhuǎn)業(yè)軍人身份和律師資質(zhì)),登門拜訪來電來書投訴的讀者。
投訴人說,主要是連載第三期與他們眼中的史實“有出入”,一是發(fā)生在“6月17日的武斗事件”寫成了“6月24日”;二是書中稱“4具尸體沒人收”“實際只有3具”;三是作者稱看到了銅人像(即漢口三民路孫中山先生像)身上的槍眼,但“‘七二0事件發(fā)生前兩派手中都沒有槍,自制的長矛是主要的武器”;四是將“百萬雄師”稱為“保守派”“這本是林彪、‘四人幫為我們定性的帽子,又給我們扣回來了”。
如僅是如此,幾句話就能解釋清楚:武斗時間和尸體、彈眼等,是作者據(jù)自己日記所寫,以武漢之大、當時情況之復雜、過去時間之久,與投訴人所認定的“史實”不一,不奇怪。至于將“百萬雄師”稱為“保守派”,是在敘述這一段歷史時難以回避的字眼,作者毫無惡意。作品中,作者多次說到自己屬保守派且是“鐵桿老?!?。即便投訴人在來信陳述中,也不得不說“兩派”即造反派、保守派。尋根究底,被投訴人鄭重其事拿來做文章的,其實只有這一行文字:時隔不久,武漢爆發(fā)了所謂“七二0”事件,“一支部隊和保守派‘百萬雄師一道,舉行了規(guī)??涨暗氖就涡??!贝嗽捒陀^平實無甚褒貶,為何激怒投訴人?事過境遷,時間證明“一支部隊和保守派”的行為做對了嗎?如今,真要說誰是“文革”中打砸搶的造反派,才是陷其于不義吧?
記者們歸來,我們大抵心中有數(shù)了。醉翁之意不在酒。項公舞劍,意在沛公。非是該作品釀了大錯,只是有人要借此做文章罷了。鑼鼓聽聲,說話聽音。歸根結(jié)底,投訴人與記者交談的一句話說得清楚明白:“我們這批老同志都蠻慘,你們報社這回算碰上了,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姓周的(指時任武漢市領導)剛上任就沒有好日子過!”
何謂“蠻慘”?在筆者原原本本拜讀的以“七二0事件廣大受害者”等署名的三篇“與劉慶林先生商榷”的文章中,寫道,“四人幫”倒臺后,“我們重見天日”,可是“由于平反不徹底”,“省、市落實政策的文件雖然發(fā)了,執(zhí)行不力,成為一張廢紙,一風吹了。無情的歲月,淹沒了如煙的往事,許多傷殘人員公傷未辦相繼逝世,但幸存的也是風燭殘延。而今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許多工廠倒閉,子女下崗,三四百元的退休費,還要養(yǎng)活子孫后代,而傷殘者藥費無人過問,苦熬日月,望天長嘆?!保ㄒ闹性恼珍洠?/p>
憑心而論,這幾位“文革”過來的投訴人,心理狀態(tài)是非常復雜、矛盾的。字里行間,他們既認為“好在劉慶林先生為湖北寫了一部歷史性題材小說,走進讀者心靈,是好事。”“通過《傾斜的年輪》這本書,提醒我們更應該研究湖北‘文革10年史,告誡后人不能忘記類似‘文革運動發(fā)生的危險性。”“我們讀了劉慶林先生《傾斜的年輪》大作,文字精練流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記事小說。如有再版,我們所提到有誤不真實之處,敬希更正為幸?!庇趾芟虢璐藱C會興師動眾,謀求解決市場經(jīng)濟新時期自己“苦熬日月”的“慘狀”,于是一面通過投書問罪于媒體,一面串通著以上訪等方式,打算借《傾斜的年輪》“把事鬧大”,博得政府重視和社會關注。于是筆者想起了武漢地區(qū)民間的一句戲言——“要哭不得嘴癟”,當然筆者只是打個比方,沒有絲毫挖苦的含義。endprint
如何對待與處置?對辦報人是一場考驗,對黨和政府也是一場挑戰(zhàn)。“百萬雄師”,當年可是威震江漢啊。
涉外事問題、涉臺港澳問題、涉軍事問題、涉民族宗教問題……辦報,會面臨眾多的“敏感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帶來負面影響,給黨和政府工作造成重大傷害、重大損失。因此,辦報人常說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凡事慎之又慎。也因為報紙?zhí)幱谏鐣浾摰娘L口浪尖,總有人意圖利用報紙興風作浪。對此,也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黨辦媒體,黨管媒體。每到重大關頭,黨組織,是報紙的主心骨、定盤星。
眼看“傾斜”風波暗潮洶涌甚囂塵上,就在我們積極認真上門做好穩(wěn)定工作的同時,省委給予了堅定正確的指示和強有力的支持。
一個下著小雨的晚上,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就此專門聽取了匯報。當筆者隨時任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繆合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和湖北日報報業(yè)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走進俞書記住處時,一眼就看到他面前鋪展著當天的《楚天都市報》等報紙,電視機正播放著新聞節(jié)目。俞書記對新聞工作的重視與關注,就這樣立體、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在聽完關于《傾斜的年輪》事情的匯報后,書記接過楚天都市報編輯部《關于處理×××上訪情況的匯報》和《傾斜的年輪》一書,表示“我看看再說”。接著,他結(jié)合自己近期關于報紙工作的批示,說,我看了新聞,總是要說說的,你們認為對,就改;認為不對,給我指出來。我一說,你們就查處,處分人,我反倒不能說了。怎么辦報,尤其是辦小報,值得探討,要讓讀者喜歡,受教益,要學習上海北京的新民晚報和北京晚報。黨報,沒有批評報道不行,不搞批評報道,就沒威信,沒戰(zhàn)斗力。但批評要講方式方法,要講究分寸。
如春風和煦,如春雨溫潤。從書記那里走出時,夜色更濃,但的確可以說,我們幾人心里敞亮多了,也踏實多了。
更出乎筆者意料的是,僅僅幾天后,省里召開一個干部大會,俞正聲書記在會上做重要講話時,順帶講到了讀書,說:我到湖北工作不久,這幾夜仔細看了一本《傾斜的年輪》,我贊同大多數(shù)讀者意見,小說寫得好啊!
旗幟鮮明,當斷即斷。舉重若輕,化紛繁復雜于無形。似一粒定風珠飄然入驚濤,從此,“傾斜”風波了無蹤影。
想想,我們有多少事是因無事生非鬧起的,有多少事是因漫不經(jīng)心坐大的,又有多少事是因過度敏感過份關注鬧得越來越起勁持續(xù)得越來越久?
試想,如果其時在上霹靂驚空,在下肯定是驚濤駭浪呵。
治政理事,臨亂不驚。管控事端,從容自如?;饷?,順應民心……這是維護穩(wěn)定的良策良方之一吧。是時,我筆錄了一則《莊子·漁父篇》: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shù)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蔭以息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責任編輯:鄒立鳴]endprint